用策略思维来理解和预测经济政策
畅销10多年的博弈论经典读物,将策略由艺术变成了一种科学,同时也将马基亚维利理论和厚黑学放入了理性的选择中。策略思维是个能力放大器,而不管你的目的如何。在中国这个缺乏契约教育和监管的国度中,学会策略思维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本书分成3个部分,逻辑性一般,内容有些庞杂,不熟悉博弈论可能要读很多遍才能读懂。
第一部分相对简单,博弈包括同时(标准式)或相继行动(决策树分析),可以遵循四个法则。四个法则解释得很详细,主要目的在于解开逻辑循环推理,看穿对手的行动。比方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政府如何救楼市(相继行动,使用决策树)。求楼市的手段是救房价,通过房价稳定向开放商发出一个信号,购买土地是不会亏本的(目的是保护土地出让收入),这样地方政府才能稳定地从土地出让中获得占其一半的财政收入。土地供给不会减少,但需求大幅减少,只要房价再降,地方政府购买作廉租房(上海的国企团购,很听话)、加大拆迁力度、叫停经济适用房(卖不出去,为什么不降价)、零利率(通胀好过萧条)、零首付、放开多套贷款政策应该会接踵而至。想买低价房的刚需可能要多等一些日子。
第二部分就是具体的策略行动了。承诺在这里只是一个理性策略,与人品没关系。人最不缺借口,承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不要相信任何没有惩罚和监督机制的承诺,即时是合同也不一定安全。社科院会经常发表一些莫名奇妙的预测(房价涨幅和GDP),可以说没有可信度,一个大忽悠。以前新闻里也经常说会控制房价上涨过快(实际情况是说就涨得快,不说反而不怎么涨),这只是博弈的一种策略,发出一种信号让老百姓稳定,反而让投资客建仓了。中央二套节目喜欢搞系列节目,先是防通胀,没多久是一防一保,现在是保增长。各种经济数据和新闻都可能为了某个目的作假,承诺也一样,所以一定要独立判断。你看一下新闻,你就会发现周围的很多承诺都是可笑的,所以做出的反应不要受承诺影响。
第三部分是经典案例,可以秀给朋友看的,可以平常作为一个参考手册。读这本书只靠一个脑袋不够,还需要在纸上画画写写,才能搞懂。另外策略思维认为人都是理性的,比如挣5万比挣2万好,但如果我挣5万,别人挣10万;我挣2万,别人挣1万;很多人会选择挣2万,因为效用除了物质方面,还有心理方面的。使用效用来分析策略更好一些。
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5092681341813/reviewdetail/1709275/
第一部分相对简单,博弈包括同时(标准式)或相继行动(决策树分析),可以遵循四个法则。四个法则解释得很详细,主要目的在于解开逻辑循环推理,看穿对手的行动。比方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政府如何救楼市(相继行动,使用决策树)。求楼市的手段是救房价,通过房价稳定向开放商发出一个信号,购买土地是不会亏本的(目的是保护土地出让收入),这样地方政府才能稳定地从土地出让中获得占其一半的财政收入。土地供给不会减少,但需求大幅减少,只要房价再降,地方政府购买作廉租房(上海的国企团购,很听话)、加大拆迁力度、叫停经济适用房(卖不出去,为什么不降价)、零利率(通胀好过萧条)、零首付、放开多套贷款政策应该会接踵而至。想买低价房的刚需可能要多等一些日子。
第二部分就是具体的策略行动了。承诺在这里只是一个理性策略,与人品没关系。人最不缺借口,承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不要相信任何没有惩罚和监督机制的承诺,即时是合同也不一定安全。社科院会经常发表一些莫名奇妙的预测(房价涨幅和GDP),可以说没有可信度,一个大忽悠。以前新闻里也经常说会控制房价上涨过快(实际情况是说就涨得快,不说反而不怎么涨),这只是博弈的一种策略,发出一种信号让老百姓稳定,反而让投资客建仓了。中央二套节目喜欢搞系列节目,先是防通胀,没多久是一防一保,现在是保增长。各种经济数据和新闻都可能为了某个目的作假,承诺也一样,所以一定要独立判断。你看一下新闻,你就会发现周围的很多承诺都是可笑的,所以做出的反应不要受承诺影响。
第三部分是经典案例,可以秀给朋友看的,可以平常作为一个参考手册。读这本书只靠一个脑袋不够,还需要在纸上画画写写,才能搞懂。另外策略思维认为人都是理性的,比如挣5万比挣2万好,但如果我挣5万,别人挣10万;我挣2万,别人挣1万;很多人会选择挣2万,因为效用除了物质方面,还有心理方面的。使用效用来分析策略更好一些。
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5092681341813/reviewdetail/1709275/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