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年表(根据本书整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刘邦起于沛县(今徐州沛县),曹操起于谯县(今安徽亳州),朱元璋起于安徽凤阳(今安徽滁州),形成了位于安徽与江苏交界处的汉族政权龙兴三角之地。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父亲曹嵩,官至太尉,顶级贪官。干爷爷曹腾,历任四朝的大宦官,但颇有德行。
曹操成年后经司马防(司马懿父亲)举孝廉当上洛阳北都尉,开启仕途生涯。后做议郎,曾为窦武一党鸣冤,而未受党锢之祸影响。此时的曹操在曹嵩和曹腾的庇护下可以做个热血青年。
184年,黄巾之乱爆发,曹操出任骑都尉,后因战功升济南相,在济南当地断绝对于城阳王刘章的淫(过分)祀,赢得了青州百姓的好感和底层口碑。
同时西北也闹起了羌乱,但本质上是凉州汉人军官领着少数民族兄弟们去搏富贵,同时选出凉州大豪族做代言人的一次以汉人为核心的反政府行动。正如明朝后期的倭寇之乱,本质上是我国东南沿海走私武装集团外加零星日本打工仔对于大明海禁政策的武装抵抗。此次羌乱形成了以韩遂和马腾为首的武装力量,后面马腾势力因为马超的勇武和羌人血统逐渐以马超为首。
188年八月,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曹操任典军校尉。189年八月底十常侍与何进同归于尽,后董卓入洛阳欲征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不愿与董卓为伍,逃出洛阳到老家谯县,从此时开始得到家乡曹家和夏侯家的武将助力。
曹家与夏侯家的关系:曹嵩应该是曹腾宗族孩子过继而来,曹家和夏侯家是谯县两个渊源特别深厚互相通婚的家族。
但此时的豫州牧黄琬因士族对太监出身曹操的敌意,对曹操进行残酷镇压。转机出现在189年九月董卓任命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进中央当“三公”,至此曹操才开始解套。
189年十一月董卓在周毖、伍琼的建议下放了一大批士族去关东做官,比如颍川韩馥为冀州牧,东莱刘岱为兖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侑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等。甚至袁绍被董卓官方任命为渤海太守,袁术被任命为后将军。此时正是拉开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序幕。
189年十二月,东郡太守桥瑁第一个反董卓,号召各地起兵讨董。曹操起兵响应,北上投奔陈留太守张邈。190年正月,董卓入洛阳的一个季度之后,各地有十二路兵马齐聚响应,分别是: 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袁氏故吏)、河内太守王匡(何进府袁绍同事)、陈留太守张邈(士族大咖,袁绍朋友)、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山阳太守袁遗(袁绍从兄)、济北相鲍信(何进府袁绍同事)、豫州刺史孔伷(士族,袁绍朋友)、兖州刺史刘岱(士族,袁绍朋友)、东郡太守桥瑁(士族,袁绍朋友)、长沙太守孙坚。诸侯们完成酸枣会盟,后推举袁绍为盟主。
190年二月,董卓下令迁都,从洛阳迁至长安。董卓走之前派李儒鸩杀废帝刘辩,强迫洛阳数百万百姓移民观众,然后一把大火将洛阳烧光。三月,董卓带着献帝刘协到长安,讲太傅袁隗、太仆袁基(袁术同母兄)及其家五十余口全部灭门。
诸侯联军按兵不动,只有曹操革命热情高涨,独自率兵向西,但在荥阳汴水被董卓大将徐荣团灭,曹操中箭,马重伤,兄弟曹洪让马死命保护才得以逃脱。而后诸侯联军继续按兵不动。
至此在190年曹操三十五岁的时候,从一个立志匡扶汉室的热血中年向一个乱世称霸的军阀中年蜕变。
兵被打没了的曹操南下丹阳(今安徽宣城市)募兵,募完兵后回来投奔袁绍。
190年底,孙坚在长沙起兵会盟,北上讨董。口号是讨董,但实际上想用武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先是逼荆州刺史王叡(琅琊王家)自杀,后诱杀南阳太守张咨(颍川士族),彻底与荆州和南阳两地士族集团闹翻。
四十八岁的刘表在董卓表为荆州刺史后迅速上任,并与襄阳豪族蒯良、蒯越和蔡瑁达成一致,入主襄阳,断了孙坚南下后路。同时南阳本土官员和军队投奔南阳北部的袁术,又成为孙坚北上阻碍。孙坚进退两难。无奈之下与袁术结盟,但袁术因为对孙坚的接纳成为了一个巨大败笔,自绝于所有的士族同盟,甚至后续沦为与各路山贼土匪黄巾军为盟友。自此虽然袁术是嫡出,袁绍是庶出,但袁绍从此独享袁氏四世三公的巨大声望,成为士族集团的第一选择。
190年冬开始,董卓和孙坚在豫州区域不断摩擦。孙坚在摩擦中胜多败少,后进入洛阳打扫汉宗庙,休整被挖开的皇陵,以太牢之礼祭祀天地,并在洛阳城南的官井中发现十常侍之乱那一夜遗失的传国玉玺。
此时关西的董卓势力与益州的刘焉势力暂时趋于稳态,而关东方面已经很乱。主线一是袁绍集团(含冀州牧韩馥等)与袁术集团(含孙坚等)的搏杀。主线二是袁绍逐渐吞并冀州。
191年袁术孙坚联合南下进攻刘表,意图夺取荆州。但4月孙坚被黄祖射杀。
191年冀州牧韩馥在各方游说下让冀州牧给袁绍,袁氏家族的背景不断绽放光芒。此时,沮授首次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初版本:“迎大驾而令天下”。
同时幽州公孙瓒因为前面袁绍相约取冀州未兑现,和弟弟公孙越在帮助袁术过程中被袁绍军所杀,新仇旧恨一起算与袁绍正式开战。当时冀州普遍不看好袁绍,“冀州诸城多叛绍从瓒”。
191年年底,袁绍和公孙瓒双方大军会展与界桥南二十里(邢台威县东)。袁绍军麹义率800先登军顶住公孙瓒骑兵冲锋,并大破公孙瓒骑兵,袁绍界桥会战大破公孙瓒,赢得在河北的主动权。
191年底,29岁的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荀彧与曹操的三个意义:
1、在曹操未来所有的人生转折中都给出了最正确的建议;
2、承担了繁重的治郡乃至后来的治国任务;
3、曹魏集团的第一人力资源经理。
汉末士族三巨头颍川(今禹州许昌平顶山那一片)、南阳(今河南南阳)、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几乎代表整个汉帝国顶级治国人才库。
192年四月初,太原王氏王允施展离间计,诱使吕布杀董卓,董卓全族被灭,尸体被在肚脐上点灯,后被挫骨扬灰于路,供千万人踩踏。
因王允未处理好董卓部曲的招降和安置问题,再加上贾诩的怂恿,李傕、郭汜起兵反攻长安,王允军徐荣战死,胡轸、杨定投降。192年五月,李傕联合董卓旧部樊稠、李蒙围攻长安。六月,吕布逃走,王允被杀,长安被攻破。李傕等纵兵劫掠,长安成为死城。
192年春夏之交,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以鲍信和州吏万潜为首的兖州领导去东郡迎曹操入兖州。
192年冬,曹操凭借在青州毁淫祠的印象分,与青州黄巾军谈定受降,史载“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曹操至此迎来了事业发展中最大的一次质的突破。因为青州兵的这股力量是无主的,意味着曹操可以直接指挥这股青州兵,而不用受制于自己的部曲和士族,真正可以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曹操能够受降青州兵的原因一是刚入兖州手里有地,二是四战之地的兖州受战乱之苦,这些土地都是无主之地,所以可以用这些土地来和青州兵谈受降条件。
193年,袁绍和公孙瓒和亲休战。
同年袁术欲入兖州被袁绍曹操联军暴打,一直到九江郡借助孙家孙贲才稳住阵脚。
193年三月上巳节,袁绍因被黑山贼偷袭而反击,基本肃清冀州土匪势力。
193年,公孙瓒杀刘虞,独领幽州,但民心已失。
193年秋,曹操与徐州刺史陶谦开战,连下十多座城,直逼彭城。
刘备作为公孙瓒小弟田楷的小弟支援陶谦,后投靠陶谦驻扎于小沛(今徐州沛县,刘邦出生地),以防曹操再次南下。刘皇叔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194年初,曹操父亲曹嵩被陶谦所杀,后曹操愤怒之下下令屠灭徐州,从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到琅琊(今山东临沂)再到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再到郯(tan二声)城,一路走一路杀。
但与此同时,曹操后院起火,陈留太守张邈、弟弟张超和谋士陈宫反叛,迎吕布为兖州牧,兖州全境响应,只有鄄城(今山东菏泽鄄城县)、范县(今河南濮阳市范县)和东阿(今山东聊城东阿县)还在曹操势力掌控。主要原因是张邈作为兖州本地势力,并没有在曹操发展中得到相应的分红,同时曹操杀边让也让兖州本土士族与曹操离心,因此张邈陈宫反旗一举,得到兖州全境响应。
在堪称曹操发展前期最危急的时刻,荀彧、程昱、靳允(范县县令)、枣祗(东阿县令)、夏侯惇稳住三县局势,等到曹操回军兖州。
194年—195年,曹操历时两年苦战击败吕布、张邈、陈宫,终于赢得兖州。兖州全境也在战乱下成为修罗场,史载“大饥,人相食”。曹操赢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东阿枣祗早早在东阿实行了屯田制,为曹操提供了粮草保障。
195年,袁绍也逐渐把公孙瓒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公孙瓒只能龟缩一隅。
195年是三国开始确定框架的一年,河北袁绍,兖州曹操,江东孙策定江东。
此时看看江东孙家这几年干了什么。193年,孙策为孙坚守孝完毕,举家渡江至江都(今扬州)。194年,孙策第一次出征攻打庐江(今安徽六安市)。
此时庐江太守为陆康,吴郡高门,著名名士,深得庐江百姓民心。195年庐江受敌两年后城破,一个月后七十岁的陆康发病而死,陆氏宗族百余人死者近半。陆康有一个幸存的从孙名叫陆议,后改名陆逊。孙家的世仇最终为孙家鞠躬尽瘁,可叹。
孙策拿下庐江后被袁术刷了,让老部下刘勋做了庐江太守,孙策出征两年一无所获。
195年,孙策决定南下江东,在渡长江受阻时周瑜背叛家族来迎,顺利过江至江东,先后占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市)、吴郡(今苏州市)、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市),但因之前攻打庐江导致陆康身亡已在江东士族名声尽失,无奈之下只能采用暴力镇压当地反对的士族势力,陷入“不暴力—压不住局势—暴力镇压—更多反弹—更暴力镇压”的无解循环,为后续孙家在江东立足埋下隐患。
再回到同一时间段的西北,西凉军内部迎来激烈内斗。
194年,马腾、韩遂来犯关中,但被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大败,幕后操纵者益州牧刘焉的大儿子刘范和二儿子刘诞被杀,间接导致刘焉一气之下发背疮而死。195年西凉军内部开始火并,主要原因是郭汜樊稠对李傕的老大地位构成威胁,以及关中在连年折腾之下物资不够分。李傕先是突然发难刺死樊稠并兼并樊稠队伍,后与郭汜你来我往大打出手。一直到195年七月关中实在无法待下去,西北军阀各大佬达成共识,一起带着献帝东归洛阳求发展。李傕引兵屯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安北部),张济、郭汜、杨奉、杨定(董卓系大将)、董承(董卓女婿牛辅部曲)随天子车驾东归。一路上的献帝成为西北各军阀、河东白波军、南匈奴右贤王等各路势力激烈争抢的香饽饽,最后无奈之下北渡黄河投奔白波军至安邑(今山西运城夏县),堂堂大汉天子沦落到要寻求黄巾军的庇护,真是呜呼哀哉!
196年二月,由于河东粮食也没了,杨奉、韩暹、董承再次启动东归洛阳计划。
196年七月,汉献帝时隔六年终于再次回到故都洛阳。
从长安到洛阳区区800里路,献帝走了一年。
196年,曹操逐渐从兖州往豫州渗透,并启动屯田计划。
196年九月,曹操在董昭的内部帮助下从杨奉处将献帝偷渡到许昌,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胜利者,至此将大汉四百年的金字招牌为自己所用,占据了政治优势,为后续大量隐形的看不见的人才拉拢势力归附的操作给与了极大的加成。随后让献帝封自己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封荀彧为尚书令总览政务、荀攸钟繇进尚书台,至此尚书台被颍川人承包。
沮授对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对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而早在192年毛玠对袁绍:奉天子以令不臣。说法虽然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够真正起作用的群体是非顶级的士族集团,主要原因如下:1、太顶级的士族集团如袁家等在有资源和机会的情况下更愿意自己成为不依附他人的军阀;2、这群士族对大汉有归属感,在以前大汉体制下享受着治国治郡的地位和剥削底层的能力,而在黄巾之乱和军阀割据之下利益极大受损,非常以往再恢复到以往的大汉体制之下;3、乱世之下这群士族也需要选择有出路的军阀来投靠,通过帮助军阀处理政务来赢得家族的政治分红。
197年正月,曹操征南阳,本来南阳张绣势力已经投降,但曹操因喜欢人妻宠幸了张济(张绣叔叔)的遗孀,引起张绣不满并于转天夜里突袭曹营,曹操损失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因为曹操的这次管不住裤裆,南阳张绣很长时间成为曹操背后有威胁的尖刺。
这里说说刘备。刘备在黄巾之乱中因平贼有功当上了中山安喜尉,当之后中央耍赖不认因军功当官的泥腿子。刘备一怒之下鞭笞督邮,去了洛阳。后面跟着曹操去沛国招兵、跟着袁绍做高唐县令、跟着公孙瓒做别部司马、跟着青州刺史田楷做平原相、跟着陶谦守小沛。后陶谦病逝,在各种机缘巧合下选择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但马上刘备在南边被袁术攻打,后被吕布偷袭下邳断了退路,无奈投降吕布继续守小沛,后引起吕布猜忌不得已又投奔曹操,被曹操在196年任命为豫州牧继续守小沛。总之此时的刘备虽然名义上级别很高,但是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和队伍。
197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孙策立马宣布江东独立,彻底摆脱与袁术的牵扯,并取得献帝的官方任命明汉将军,后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将之前在士族圈子臭大街的政治名声挽回了一些。讨伐任务当仁不让地落在“奉天子”的曹操身上。同时曹操册封徐州吕布,共伐袁术。
197年底到198年间,曹操多次征伐张绣,来回拉锯摩擦。198年,曹操派钟繇入主关中,让关中势力至少明面上承认朝廷。
198年冬,守小沛的刘备被吕布打败,曹操亲征吕布。
198年底,曹操灭吕布,稳臧霸,至此钟繇和臧霸在一西一东帮助曹操牵制住袁绍并州和青州力量。
199年三月,袁绍灭公孙瓒,历时8年鏖战终于结束。从190年正月起事到199年春,袁绍完成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州统一。
199年六月,走投无路的袁术吐血而死。
至此中原大地只剩下两股最强的势力,袁绍占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四州,曹操占汉献帝和兖州豫州徐州,外加关中总督钟繇和青徐臧霸。
官渡之战前袁绍曹操实力对比:
1、地盘大小: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对兖州豫州徐州扬州北部,袁绍略占优势;
2、准备充分程度:袁绍从196年开始就在对公孙瓒收尾,各方面准备充分;曹操从196年开始才快速扩张,一直处于高强度战争状态,袁绍明显占优;
3、内部团结情况:袁绍谋士集团分为三派(广平派魏郡派颍川派),意识形态斗争激烈,内耗严重,其中沮授甚至数次闹情绪扰乱军心;曹操集团中文官系统以荀彧代表的颍川势力为主,武官系统以曹家夏侯家代表的老家谯县势力为主,没有内耗。此处曹操明显占优。
199年十一月,张绣在贾诩建议下率众投降曹操;同时长沙太守张羡在南荆州反刘表。这两件事使得曹操彻底没有来自背后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面对即将到来的官渡之战。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曹操是天命之所钟。
199年十二月,被曹操派去截杀袁术的刘备反叛,偷袭徐州占领下邳,自己驻扎小沛威胁兖州。刘备反叛原因可能是前段时间被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吓得生出自保之心。
200年正月,董承等声称受衣带诏政变,但被曹操镇压,董承及董承女儿董贵人等被曹操杀掉。
200年正月中旬,曹操率军南下亲征刘备,刘备送出了职业生涯最丑陋的一次表现,直接抛弃部队自己逃跑。后曹操占领下邳,俘虏关羽。二月袁绍军南下在黄河与于禁和刘延开战,本意是让曹操陷入北边袁绍南边刘备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但没想到刘备的不抵抗直接导致袁绍计划未达到原有效果,曹操迅速解决刘备威胁,全力应对袁绍。
200年二月,袁绍发布讨贼檄文,作者陈琳名动后世。袁绍军与曹操军对峙于白马延津地区,关羽在与颜良的遭遇战中完成三国时代唯一一次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伟业。后关羽辞别曹操去找刘备,曹操与关羽成就恩义相报的佳话。
曹操和袁绍对阵于官渡,同时孙策准备偷袭许都,迎献帝回江东。但是被之前所杀的许贡的门客刺杀,享年26岁。至此曹操后背的威胁全部解除。虚岁19的孙权接班,在周瑜和张昭的帮助下开始与江东世家大族沟通和合作,艰难稳定住江东局面。但也埋下了后续江东世家豪族影响孙权决策的底子。
合肥的重要战略地位:兵家必争之地+曹魏政权的函谷关
自古南方自长江一线沿水路北上的只有三条路:广陵(今扬州)的中渎水道、中间合肥水道、荆州的汉水淯水道(襄阳通南阳)。先说中渎水道,理论上可以从长江到淮河,但是航道比较浅还经常淤塞,所以是最次之选;再说荆州汉水淯水道,水路畅通但是到宛城(南阳)就到头了(淯水现为白河,一直到南阳市北部鸭河口水库结束,离最近的平顶山市鲁山县的沙河70公里),想进中原要步行三百里,后勤成本非常高,不过同时对于北方政权向南打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可以在富庶的南阳地区筹措粮草再南下;所以合肥水道成为南方政权进入中原的唯一通道。合肥名字的来由,最早是因为施水和肥水在夏天河水暴涨时汇聚与此,后来人工开外了运河,施水和肥水河流,学名叫做“巢肥运河”,为了好记叫“合肥水道”。合肥水道对于北方和南方都是生死水道,不仅航道靠谱不堵,而且位置非常关键。如果南方掌握合肥水道并控制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就能横跨整条淮河然后驾着战船利用中原各类水系(汝水颍水涡水泗水等)畅游中原,根本堵不住。比如孙策原计划就是北上合肥水道走淮河颍水直接到许昌抢汉献帝。合肥水道对于北方政权同样重要,因为一旦打破了濡须口,就可以获得长江入江口,中原庞大体谅的兵力和财力就将源源不断地登陆江东,并且完成对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割。而对于北方政权而言,合肥还是国力的放大器,主要把合肥守住,就能让南方政权的力量全部憋在长江以南,让整个淮河以北都成为安全生产区,能够让北方政权调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的庞大资源对付江东,实现国力层面的碾压,所以守江必守淮,如果南方政权没有守住淮河,灭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合肥当之无愧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曹魏政权的函谷关!
200年七月,袁绍军进军阳武(今郑州市中牟县北),八月与曹操军对峙于官渡主战场。
袁绍多面使力,包括派刘备在汝南地区打游击等,让曹操左右支绌。
十月,曹操亲自率军攻打袁绍军粮仓乌巢,死战后火烧乌巢,断袁军粮草。袁军崩溃,8万袁军投降后被杀。袁绍输在最后关头少了一股豁出去的狠劲。
202年五月,袁绍因病去世,幼子袁尚即位。很快袁家开始内乱,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和幼子袁尚开始内斗。所以袁绍势力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官渡之战的失败,而是袁绍的过早去世和之后各个儿子的内斗。
206年正月,除袁熙、袁尚流亡势力之外,曹操基本扫平袁氏势力。
207年底,曹操远征乌桓,斩杀乌桓首领蹋顿,彻底统一北方。自199年底袁绍南下,到200年秋曹操官渡大胜,再到7年后的207年底,曹操才终于扫灭了袁氏的所有势力。
再来说说刘备,刘备在200年底帮助袁绍在汝南骚扰曹操,后被曹操赶跑,投奔刘表。被刘表安置在新野当北面的保安,类似于当年的张绣在南阳的角色。就这样刘备在新野一直度过了8年:201年—208年,刘备都在新野帮助刘表守北大门。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访得诸葛亮加入,迎来人生转折点。
《隆中对》确定了刘备势力的整体战略规划,摒弃了以前到处给人当小弟的游击战作风,确立了“横跨荆益”、东联孙吴、以图北伐、兴复汉室的核心战略思想。
207年冬,曹操远征乌桓凯旋,统一中国北方。208年正月,曹操返回大本营邺城挖“玄武湖”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除三公制度,恢复西汉初年的丞相御史大夫制度,并自任丞相。七月,曹操南下征荆州。如此匆忙南征的原因一是孙权杀了把守荆州东大门的黄祖,二是刘表快不行了。
208年八月,刘表去世,幼子刘琮即位,并在荆州士族蔡瑁、张允、傅巽等的鼓动下决定投降曹操,将此时还在樊城的刘备腹背受敌。于是刘备赶紧向南边江陵方向跑,此时百姓皆跟随,而此时53岁的曹操率虎豹骑狂奔一昼夜300里追刘备。然后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抛妻弃子逃跑,形势非常危急。后来子龙万军之中救阿斗、张飞当阳桥头断喝镇住虎豹骑追兵成为传奇佳话。
之后刘备遇到鲁肃,决定与孙吴联盟,一起东奔至刘表长子刘琦的夏口。而此时曹操已占荆州七郡中的六郡(南阳、南郡、零陵(今湖南永州)、长沙、桂阳(今湖南郴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仅剩江夏郡在孙权和刘琦之手。
后诸葛亮与鲁肃赴柴桑(今江西九江),成功达成刘备与孙权的联盟。孙权愿意结盟的原因是如果曹操消灭刘备之后顺势来打江东,江东士族可以投降,但是孙权却没法投降,因为之前孙坚彻底得罪北方士族集团,孙权投降曹操大概率被玩死。
208年十月,周瑜率军开始逆江而上。十二月在赤壁,周瑜用黄盖诈降并火攻曹操连环船队,曹军大败,曹操走华容道逃回江陵。但赤壁之战曹军战损最大是因为“军中大疫”。
赤壁一战以弱胜强,27岁的孙权彻底奠定了自己南方一哥的地位,自此江东归心,彻底稳定江东政治局势;47岁的刘备则是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剧本。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围江陵,开始江陵战役,同时刘备南下招降荆州南四郡。关羽率游击队绝荆襄北道让江陵孤立无援。209年底,曹仁撤出江陵,周瑜占据江陵。后周瑜将南郡的长江南岸拨给刘备,刘备建立公安并屯兵于此。
210年,刘备找孙权借荆州,本来希望渺茫,但是周瑜在出征益州途中染重病去世,享年36岁,后在鲁肃的推动下,荆州被借给了刘备。至此赤壁之战后刘备成为最大赢家,占荆州五郡,曹操占南阳郡和襄阳,孙权占江夏郡。
而此时的曹操在经历赤壁之战失败之后,知道统一南方很难,但是回去考虑巩固当前的革命成果,以及如何更进一步。210年,曹操颁布著名的“求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目的是在大汉政权之下另立山头,一方面团结中下层人民,另一方面敲打世家大族站队。
为了以更大的不世之功做好走下一步代汉的准备,211年三月曹操下令攻打汉中张鲁,并派夏侯渊、徐晃西进入关,与钟繇会合。此时关中的各股势力因为担心曹操借征汉中之名将手伸进关中,同时反叛占据潼关,具体有马超、韩遂、侯选、程银等十部。
211年七月,曹操亲征潼关,在黄河边惊险逃脱马超追杀。十月,基本平定关中,韩遂马超逃回大本营凉州。十二月回军邺城。
212年正月,曹操欲加九锡被荀彧拒绝。十月,荀彧在南征孙权大军中神秘死亡,一代王佐大才就此陨落。荀彧死,东汉亡。
213年五月,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邺城。
再看看刘备,211年十一月,因为曹操说要征汉中,蜀中紧张之下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当保镖。211年冬,刘备进驻葭萌关,刘璋本意是让刘备北防曹操。212年底,孙权因被曹操进攻向刘备求救,刘备找刘璋再次借兵被拒绝,两人关系破裂,后张松阴谋暴露被刘璋诛杀,两人正式撕破脸开打。
214年,由于围雒城(今四川广汉市)久攻不下,刘备调荆州主力入川,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留关羽守荆州。赵云一路沿岷江、诸葛亮一路沿沱江、张飞一路沿涪江,三路北上成都。
214年夏,刘备攻下雒城,兵围成都。后马超自西北加入刘备军,刘璋出城投降。
本次刘备入川是刘备的少数“失德之作”之一,作为被邀请来的保卫队,最后和雇主秘书串通谋夺了雇主的家业,虽然最后得蜀但是得国不正。同时也伴随了巨大的权利架构隐患,在益州的权力架构中有本土派有荆州派也有刘焉刘璋的东州派,将为50年后的亡国埋下了伏笔。
215年三月,曹操从陈仓道下汉中。七月抵达阳平关,因神奇的数千支麋鹿之助占领阳平关,后张鲁出降,被曹操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万户,其五子皆为列侯,是曹操一生中给出的最大支票。
此时汉中统治者张鲁已经在汉中进行了二十多年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政教合一”的尝试,并且做得非常好,使得汉中成为当时中国罕见的桃花源,人口众多,安居乐业。
216年二月,曹操回邺城,而并未在占领汉中后乘势南下攻蜀,因为他要在政治身份上作进一步的进化。五月,献帝封曹公为魏王,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217年十月,曹操规格待遇与汉献帝无异。
在曹操忙着换房本的时候,刘备也在花三年时间整合蜀中势力。但与孙权因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归属产生摩擦,甚至刘备率军出益州与孙权对峙。后于215年春以湘江为界,让桂阳、零陵给孙权,重达盟约。但刘备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那就是因此未能及时北上阻止曹操夺取汉中。
孙权非要南三郡的原因:因为南三郡的湘江水路连接着交州。沿长江水系南下想翻阅十万大山事,有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三道分水岭阻挡。其中只有秦始皇开凿的灵渠联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解决了入两广的水运问题。而孙权从自己地盘走赣江南下会受到大庾岭的阻挡,因此只能寄希望于自湘江走漓江,入漓江、西江。
215年八月,孙权领十万大军攻合肥。张辽率八百先锋军暴打孙权军立足未稳,孙权一战丧失北上心气,狼狈逃回江东。至此“孙十万”彻底成为历史名梗。
216年底,曹操征孙权,孙权请降,曹操得胜回朝完成最后的进化。
217年大疫,46岁的鲁肃因病去世,东吴损失最后一位战略家。
217年年底,刘备让诸葛亮镇成都,自己率军北伐攻汉中。218年四月,刘备军抵达阳平关,鏖战夏侯渊。
218年九月,曹操率援军抵达长安,但十月完成守将侯音反,响应荆州关羽,曹操军不敢妄动南下支援汉中。
219年正月,久攻阳平关不下的刘备变阵,南渡汉水登上定军山,居高临下俯瞰汉中。后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
219年正月,曹仁攻破宛城平叛,曹操终于放心率军从长安南下援助汉中。四月走褒斜道抵达阳平关。五月曹操因大军后勤和士气问题自汉中撤军。六月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并于荆州西部连成一片,蜀汉势力达到巅峰。七月刘备自封汉中王。
再看看相同时间在荆襄战场的关羽。
218年,关羽在荆襄地区各种煽动反魏势力。219年五月—七月,关羽军把曹仁打得抬不起头,只能困守樊城。219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从汉中撤退,未能给予关羽对关中曹操的牵制作用,后曹操派于禁率七军三万人支援曹仁。
219年八月,关羽引汉水水淹于禁七军,于禁投降。后灭庞德军,共俘虏曹军三万人。同时梁县(今平顶山市汝州市)、陆浑(今洛阳市嵩县陆浑镇)、郏县(今平顶山市郏县)、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北)等地反魏势力抬头,与关羽遥相呼应。一时间邺城风声鹤唳,曹操欲将许昌迁都。
史称,羽,威震华夏!
219年十一月,孙权吕蒙背刺江陵,驻扎在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和驻扎公安的守将傅士仁不战而降,吴军占江陵。后关羽撤出襄阳战场。十二月,关羽与关平在临沮漳乡被擒,后被杀。
219年一整年的汉中会战+襄樊会战结束。
此战之后,孙权是最大获益者,占领整个荆州(除荆州北部曹操地盘外),并笑纳了投降关羽的曹操三万野战军;刘备损失很大,失去了江陵、零陵、武陵三郡,“横跨荆益”的战略规划化为泡影,还损失了数万的荆州力量。
220年正月,关羽首级被送到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同月,曹操崩于洛阳,终年66岁。
220年二月,陈群设“九品中正制”,成为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的国家选拔人才机制,让世家门阀牢牢把控人才选拔任用权。
政权禅让之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国家操作系统,也就是文官集团的支持问题;二是军队枪杆子的控制问题;三是老天爷的脸色(各种祥瑞)和进步的功勋问题。对于此时的曹丕来说,文官集团的支持以颍川文官集团为首,一方面曹操恩威仍在,另一方面用九品中正制让渡人才选拔和把持利益给文官集团,来换取绝对的支持;而军权主要把控在自家曹姓夏侯姓亲戚和谯县出身(如许褚)的武官之手,忠心程度有保证;祥瑞好弄,天象异物祥瑞不用说,人形祥瑞有后面孟达投降,功勋方面有南征孙权颇有成效,还迎来孙权认怂。联想后面司马家接受禅让,文官集团的支持方面在司马懿时代借助长寿熬死了对曹魏忠心的老臣,拉拢了年轻一辈对曹魏没有归属感的文官集团;军权方面也是司马懿时代历任过关中军区、荆襄军区等大军区一把手,把控了部分军权,当然没有历任过的淮南军区就迎来了淮南三叛。祥瑞和功勋方面,功勋一是司马昭时代拿下了蜀汉,然后司马炎又攻灭了东吴,所以功勋足够。不过细细想想,王莽的篡汉似乎是个例外,王莽是得到了全民拥戴,这三个条件都不用。
220年十月辛未,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即皇帝位,大汉正式结束。其实此时才是真正意义上三国时代的开始,此前都只能算是东汉末年。
221年四月,刘备以献帝被害为由称帝,史称汉昭烈帝。
刘备声称献帝被害+称帝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合法性,因为曹魏那套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流程是“合法”的,如果刘备承认那自己就成了乱臣贼子,所以只能说献帝被曹丕弄死篡位,自己才能继续打着大汉的旗号来发展。
221年六月,刘备宣布亲征伐吴。并不完全是意气用事和只为关羽复仇,还是当时孙权的咄咄逼人和曹丕虎视眈眈之下不得已的选择。
后张飞被张达、范强暗杀。而法正、黄忠也在之前的220年去世。
221年七月,刘备率军亲征伐吴。孙权想刘备求和不许,转而向曹魏称臣。221年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222年正月,刘备军攻破长江峡口,派黄权督江北,刘备军驻夷道猇亭(现宜昌市猇亭区西南,在长江南岸),与对岸的陆逊对峙。
222年闰六月,陆逊乘刘备围孙桓时抄后路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现重庆市奉节县),将白帝城改名为永安。
夷陵之战对于蜀汉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主要体现在精锐老兵的损失殆尽和蜀汉人才梯队的断档氏毁灭。张飞在出征前被刺杀,黄权降魏,马良、冯习、张南、傅肜、程畿、沙摩柯等大将均战死。尤其马良的战死让后来守街亭之时丞相只能用马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也是蝴蝶效应了。
223年四月,刘备把丞相从成都叫到永安,进行了著名的“永安托孤”,然后去世。
刘备这一生,是三国时代最仁义厚道、没有屠城劣迹、治下百姓拥戴的领导人。他就像是我们普通人的一个榜样:身上没什么筹码,不像袁绍四世三公,不像曹操爷爷是大宦官,但努力地修炼自己,努力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认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输了只要没死,就继续向前冲,冲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就算演砸了,对自己的儿子仍然能够说出平和的人生经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23年五月,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后又领益州牧。
207年—223年,这十六年间诸葛亮主要是萧何的角色,为蜀汉足兵足食。
丞相治蜀的三个方面:1、兴建水利;2、发展当地品牌工商业蜀锦;3、依法治国,使得蜀地内政清平、百姓安居。
226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准备北伐。但此时李严因个人权力欲与丞相出现关系裂痕。
226年五月,曹丕驾崩,曹叡即位。孟达开始与丞相和李严通信,有降蜀之意。
曹丕去世五年间,曹休、夏侯尚、曹真、张郃等先后去世,司马懿得以先后在荆襄、雍凉掌军权。
227年三月,丞相北驻汉中,临行前留下千古名篇《出师表》。同年,长子诸葛瞻出生,但丞相再也没有见过。同年六月,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第一次掌握大军区军权。
227年底,丞相开始第一次北伐,同时鼓动孟达在东边反叛响应。
丞相从汉中北伐关中与四百年前刘邦韩信从汉中北伐关中的最大区别:物流成本的天差地别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天池大泽因为武都大地震而消失,造成2个直接影响:
1、改变了河道,汉水被截断了,无法直接借助汉水从汉中走陈仓道;
2、保证上游能够通航的关键大水库——天池大泽没有了,所以一方面上游水位降低,大船难以溯江而上,另一方面上游水流少了天池大泽的蓄水缓冲,水流变得湍急,小船几乎无法航行。
所以在丞相这个时代,由汉中直接走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北伐关中已经不太现实,只能先拿下陇右,一方面占据陇右根据地稳扎稳打,另一方面依靠陇右对于关中的海拔优势拿住进攻主动权。毕竟两百多年前的西北枭雄隗嚣依靠陇右和刘秀耗了整整五年。至此丞相的策略已经从隆中对的“横跨荆益”变成了“纵跨凉益”。
这次北伐丞相走了一步实棋和两步虚棋:一步实棋是自己带兵走岐山道北伐陇右,两部虚棋一是派赵云邓芝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作为疑兵,一是派郭模向魏兴太守申仪泄露孟达的通敌证据,来吸引魏军宛洛军区的火力。
第一次北伐是丞相最好的机会:魏国西北无防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孟达在东南边反叛响应牵扯火力。但一算错了雍州刺史郭淮恰好在天水,能够迅速固守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让丞相无法及时完成断陇(即不让关中援军上陇山支援);二算错了司马懿能急行军到新城迅速平定孟达叛乱,让魏国不用在东边被孟达牵制;三算错了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导致张郃援军上陇山支援上邽。
渭水河谷南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南下,一条是自洛门(今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南下。而祁山堡离上邽大概100里,一般来说对北伐战局影响不大。但丞相因为谨慎在祁山堡耽误了几天,导致郭淮有时间占据上邽固守。而上邽非常重要,往北可以直通收束上陇山各条通道(关陇道、番须道、鸡头道、瓦亭道)的重镇略阳(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往南可以通祁山堡。
略阳的职能不是拦住大军,而是时刻保持断敌军粮道的威胁。街亭城在略阳城附近。
为拦住张郃援军,丞相派马谡守街亭。但马谡未据城而守,而是跑到山上与张郃对峙野战,最后被张郃断了水道而全面溃败。后仅因王平带领千余人稳住阵脚,收敛败军。至此丞相面临军队士气和陇西行情双输的局面,只能撤军还汉中。后挥泪斩马谡,但局面大好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遗憾失利,而蜀国再也没有碰到这么好的北伐机会了。因为之后雍州刺史郭淮常驻陇西,天水安定南安三郡被整顿,曹真亲自常驻关中防备,可惜可叹!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太守周鲂(著名人物周处的父亲)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228年十一月,丞相第二次北伐走陈仓道,但久攻陈仓不下而撤退,途中反杀王双。
229年正月,丞相在撤退途中派陈式取武都、阴平二郡,史称第三次北伐,但实际上与第二次北伐属于同一次军事行动。
230年七月,曹真主力走子午谷,另一部走褒斜道,司马懿自汉水走西城,郭淮自陇西出动,四路大军围剿汉中。但因为连绵大雨进军不利,九月曹叡下令班师。
231年二月,丞相开始第四次北伐。同年春,丞相围祁山堡,司马懿来救被在卤城大败,后一直贴身紧逼不和丞相交战。六月,丞相因李严说军粮不够而班师,途中反杀张郃。
234年春,丞相第五次北伐。这次没有选择出祁山断陇右,因为陇西已经被建设成铁板一块;也没有选择走陈仓道,因为陈仓被打造成坚城。这次走的是褒斜道。
但司马懿还是玩贴身紧逼,就是不和丞相交战。即使丞相送出了蜀锦羞辱,司马懿依旧不为所动。
234年八月二十八日,丞相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三国时代彻底进入了晚期。
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
1、皇权因为司马家当街弑帝篡位而失去神秘,从有德者居之变成有力者居之;
2、司马家因为争皇权的互杀内耗极大削弱了汉政权的整体实力。
237年,辽东公孙渊反叛,自立为燕王。
238年正月,曹叡自观众召回司马懿前去平叛,司马懿三战定辽东。
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驾崩,曹爽、司马懿成为少主曹芳的辅政大臣,此时司马懿61岁。随后司马懿逐渐被曹爽排挤出核心权力圈。
司马懿能够被委任为辅政大臣得益于两个小人物——当时曹叡身边掌管机要的秘书刘放、孙资。刘放孙资因为担心被其他曹氏宗亲清算,推荐了宗族代表老好人曹爽和外臣代表司马懿。就这样本来司马懿征完辽东要么回朝廷待命、要么回关中镇守,怎么也不可能触及辅政大臣的权柄。至此,司马家的命运被改变。
把持朝政的两个关键:
1、掌握政务拍板权(控制住皇帝或皇帝控制住尚书台),即权力的输出能力;
2、掌握禁军,即权力的巩固能力。
247年五月,被曹爽基本剥夺一切权力的司马懿开始装病。同时曹爽大权在握之后志得意满损害一大批老臣利益,犯了众怒。
244—247年间,任中护军的司马氏阴养死士三千。
249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带上皇帝曹芳和一众宗亲去高平陵祭祀时发动政变,先占武库,再占司马门,再控制太后。其实这个时候曹爽尚有赢面,因为皇帝曹芳在手,完全可以去许昌与司马懿对峙。但是司马懿指洛水发誓让曹爽放弃抵抗投降,后司马懿违誓将曹爽诛三族。
其实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形象还是西汉“清诸吕匡扶大汉”的周勃等,其他愿意追随司马懿的各个老臣如蒋济等也是这个想法,但是都成为了司马懿的棋子。
251年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王凌(王允侄子)反司马懿,四月被司马懿迅速平定,不战而降,史称“淮南一叛”。
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73岁。
252年正月,司马师继承司马懿政治遗产,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至此司马家的野心摆上了台面,政治权力完成了家族内传递。
252年,孙权去世,享年71岁,临终托孤给诸葛瑾之子诸葛恪。
252年十一月,司马师下令三路攻吴,但是被吴国大败。诸葛恪坐稳位置,相对应的司马师总揽全责。
253年春,诸葛恪伐魏,但被魏军大败。诸葛恪大失众心,被政变诛杀。
254年二月,曹芳小集团意图政变夺权,但被司马师提前识破,所有参与者均被诛灭三族。
254年九月,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
255年正月,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司马师,史称“淮南二叛”。毌丘俭在讨贼文书中只指明讨司马师,逼得司马师必须亲征应对。文鸯夜袭造成曹军夜惊,且司马师“惊目而出”,但仍静卧不动,后反败为胜,平定“淮南二叛”,毌丘俭被杀,文钦父子逃往东吴。
255年正月,司马师因伤势加重去世,司马昭继承政治遗产。256年春正月,司马昭加大都督,奏事不明。
257年五月,诸葛诞据淮南反叛,史称“淮南三叛”。诸葛诞与文钦发生龃龉,后文钦被杀,文鸯投降司马昭,尽管是间接杀兄仇人,但由于投降时机太好,司马昭还是善待文鸯。
258年二月,魏军攻克寿春城,诸葛诞被夷三族。“淮南三叛”被平定。
260年四月,司马昭第三次推辞加九锡。
260年五月初六,曹髦计划暗中杀掉司马昭,但因次日大雨未能朝会,故决意直冲司马昭府邸玉石俱焚,被贾充指使成济当街击杀。后司马昭立曹璜为天子。
257年,谯周发表《仇国论》,从政治合法性上瓦解蜀汉,并从内部让蜀汉失去了意识形态高地。并且还三波封建迷信:“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业,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
258年,姜维更改汉中的防守策略,由“错守诸围”到“敛兵聚谷”。
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被邓艾击败,后退驻沓中屯田。
263年秋,钟会率邓艾、诸葛绪、刘钦共十余万人伐蜀。
九月,姜维主动放弃白水关、葭萌关退守剑阁,钟会打到剑阁。十月,曹奂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
十月,邓艾开始偷渡阴平。十一月,死伤过半的邓艾军神兵天降到江油,江油不战而降。后诸葛绪战死,姜维退出剑阁至巴中。随后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姜维投降钟会。
263年十一月,刘禅递表投降,蜀汉灭亡。
灭蜀之后的邓艾因私封蜀汉官员+建议刘禅安置惹猜忌,被钟会、卫瓘联合上书告谋反,司马昭下诏令卫瓘逮捕邓艾父子。
264年正月十六日,钟会假借郭太后遗命起兵反司马昭,但中层军官和士兵大多不愿追随。十八日,成都爆发内乱,钟会、姜维死于内乱之中。
卫瓘因怕邓艾报复,派人杀邓艾父子。
264年三月,曹奂拜司马昭为王,八月司马昭病死。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