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我始终乐于和你分享同一个星球和同一段时光”
星空闪烁,浩瀚无垠,曾引发古人无限遐想和思考,给后人留下千古名句。如庄子: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如王勃: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如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宇宙的广阔与深邃,也反映出古人对人生、世界的深刻思考。
受制于原始的观测手段,古人对于宇宙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在此并不否认古天文学家对于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精妙观测和完整记录,但人类对地球、太空的认识确实是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修正的。古人对于太空的浪漫想象有的被现代观测所证实,也有相当一部分被证伪。有意思的是,随着对太空认识的修正完善,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也开始谦逊起来。 促成这些转变的,不能不提到那张发人深省的照片--那是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出太阳系前对人类家园的回眸一望。在这张照片上,地球就像一粒浮在宇宙的尘埃,在浩瀚宇宙中显得无比渺小和孤独,享誉全球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促成了这张照片的拍摄,并称之为“暗淡蓝点”。
卡尔.萨根同名科普巨著《暗淡蓝点-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发表于1994年,是一部关于人类在宇宙中地位、太空探索以及人类未来的作品。书中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介绍了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理由,最后描绘了建设人类太空家园的长远设想。本书内涵丰富,人文色彩浓郁,也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作者在书中的很多推测都在日后被证实,充分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深思和诗人般的浪漫,兼具科普性与文学性,犹如一部纵贯古今的史诗,可读性非常强。
刘慈欣评价本书:“以前所未有的视角从遥远的太空回望地球,在感受这颗宇宙沙粒的渺小和孤独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地球文明在对宇宙的探索和开拓中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性。卡尔.萨根让我们置身于广阔的时空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世界和人生”。
确如大刘所说,卡尔.萨根将引导我们放下人类的自大和傲慢,然后鼓足勇气去探索更辽阔的星际宇宙。这不仅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愿望,更是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必然。而对于浩瀚宇宙中渺小地球上的渺小个人,阅读此书可以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和自己的人生,放下我执我念,医治我们的“精神内耗”。
“在行星的尺度上说(更不用谈恒星与星系了),人类是微不足道的,它只不过是在一块偏僻与孤独的岩石和金属混合体上面的一薄层生命。”我们绝非宇宙的主角,每一个觉醒的灵魂在面对宇宙时都应时刻保持谦卑和敬畏,我们是如此渺小而无知。
“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的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采集者,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爱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每一个满怀希望的孩子,每一个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每一个腐败的政客,每一个“超级明星”,每一个“最高领导者”,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生活在这里——粒悬浮在太阳光中的细小尘埃。”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当以光年为尺度,站在星月之间再来衡量,便会发现那些勾心斗角不值一提,那些妄自尊大不堪一击,所有红尘烦恼皆微不足道。
“我躺在旷野里,苍穹环绕着我。它的规模令我折服,它是多么浩瀚,多么悠远。相比起来,我就显得很渺小,可是我并不感到自己被天国遗弃了。我是它的一部分——肯定是微小的一部分,但是和那种无与伦比的浩瀚相比,任何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心系宇宙天地宽。当格局打开之后,一切便都释然了——自己所纠结的、闹心的、焦虑的世间种种,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仰望星空并非逃避和躺平,而是在我们不得不囿于眼前苟且的时候,别忘了可以从星空中获得启迪、汲取力量。当我们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就能脚踏实地、更好的活在当下。正如,正是认识到了人类的渺小和地球文明的生存危机,人类才需要坚持探索太空、寻求新家园,以应对地球必然的毁灭。
“。。。这种危险永远不会消失。受引力的扰动,小行星的轨道在缓慢改变;新的彗星不发出任何警告就从冥王星之外的漆黑太空向我们疾驰而来。。。即使银河系各处行星上都有文明社会。。。他们的最终选择和我们是一样的,就是如果不飞向太空,就会毁灭。“
太空浩瀚,岁月悠长,星空依旧闪烁,世界仍不太平,打开《暗淡蓝点》,跟随萨根徜徉于星系,从纷扰尘世脱离出来,在精神上与宇宙同频共鸣,哪怕只是须臾片刻,亦是弥足珍贵的疗愈。
书的首尾两句“从一开头,我们就是漂泊者。。。我们要跨越多少条河流,才能找到我们要走的道路”既是地球文明的写照,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