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无法参透的历史规律,被他写成了故事

为何人类历史有着强烈的循环感?为何会不断有战争出现?人和权力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关于人类历史的重大问题一直在被反复争论,众说纷纭。如今,有一位作家将这些问题写成了故事,他就是押沙龙。那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他的新书《鹿隐之野》中。
押沙龙是被易中天老师盛赞的历史学者,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自由写作者。代表作《读水浒》《少年世界史》《奥威尔传》《出轨的王朝》等。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专家,更像是小隐于市的“扫地僧”。《资治通鉴》他精读数十遍,世界通史类的书他研读过近百种。他是众多杂志“一稿难约”的历史专栏作家,是350万读者的历史启蒙老师。
《鹿隐之野》是押沙龙首次尝试的小说作品。他写小说的缘起也非常简单,最初只是来自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个画面:有一片美丽的原野,这里有丛林,有溪谷,还有一望无际的花海,这就是鹿隐之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安逸秀美之地,曾经发生过末世之战,就像佛经里所说的“大劫”,山崩地裂,烟云蔽日,文明在这里毁灭,又在这里生发。
押沙龙是书写历史和人性的高手,总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共情和关照,无论那人是一介草民或是身居高位。在小说中,他用七个故事写尽了人性的七宗罪,毫不留情将粉饰过的体面层层扒开,用手术刀般冷峻的笔法将人性最幽微的部分呈现出来。
比如写人对权欲的无限渴望。
故事《天人的礼物》中,讲的是天人文明走向衰落的时候,野蛮人发动了绝地天通,切断了自己和天人的联系。滞留在地面的天人发现了辛。这是一个极其邪恶的孩子,因此也是开启王国模式的合适人选。天人给了他引导,教会了他建立文明的秘密,辛在天人的指引下最终颠覆了酋长地位。来自鹿隐之野的怖鸟咬碎了酋长的头颅,文明就这样血腥地开启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伊甸园中蛇是如何诱惑亚当吃下了善恶果。如果没有天人出现,辛就不会品尝到拥有权力的甜头,从一个普通的村霸变成一个残暴的君主。
比如写人性的软弱。
《天邑商》的故事讲的是有一对叫华和季的情侣,他俩的身份都是人牲,和自己的的父母世代生活在主人家里。人牲成长到一定年龄就要被献祭于鬼神。为了活命,华和季相约出逃,逃亡路上却不幸被主人抓住。主人让他俩抓阄决定自己的生死,性格刚强的季拒绝做选择,而华最终选了可以活命的那张牌。
如果不看这个故事,我可能意识不到软弱也是人性之恶的一种。因为没有立场,不敢抗争,软弱可滋生出更大的恶。
比如写无缘无故的恶意。
桃花源本来是没有贫穷和烦恼的美丽丰饶之地。一天,一个意外闯入者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也因此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闯入者明白桃花源是虚假的,这里生活的人们也许是鬼魂,也许是自己出于负疚感虚构出的想象之物。
有的时候,暴力、争战,并非经过权衡利弊的考虑,而是来自纯粹的恶意。纵观历史有多少这样的事件,以强凌弱,互相毁灭。
在这一个个极具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中,揭露的是历史更迭的秘密——历史的循环,本质是人性的循环。黑格尔说过: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之所以我们会感到历史有着强烈的循环感,原因在于从古至今,人类的欲望和情感从未改变,
人自私的基因也从未改变过。
所以我们会在故事中看到人性中残酷的部分,老实巴交的普通人在生存压力下变成恶魔,愚昧未开化的蛮人会为得到更大权利而大开杀戒,然而这未必是最可怕的,人性中最幽微的部分是无缘无故的恶意。在无仇无怨的前提下,去亲手去毁灭一个人,或者某种事物。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可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发生。或许恶意早已被封印在每个人的体内,如果不用理性去控制,以善念来化解,恶意不仅伤害他人还终将反噬自己。
这本结合历史寓言、人性故事、暗黑神话于一体的小说集,并非通篇都是暗调的。在故事《猎龙》中,出现了一位通身白衣的少年,就像暗夜出现的一道光。他是世间该有未有之人,有着绝世的美貌,常人不具备的强大力量,他痛恨强权,用生命捍卫人的尊严。千年之后,在鹿隐之野游荡的天人看到了少年的故事,放弃了灭世的念头。
天人面对这块石头,在荒野上坐了很长时间。他后来终于想通了,自己无权灭世,否则就是抹杀了别人的努力,而那努力是用性命做代价的。即便宿命避无可避,这种努力也是真实的。
故事的结尾是开放性。我猜天人既不会灭世,也不会选择打开手中的小钵。押沙龙一定是个内心充满悲悯的人,在写尽人性凶险和黑暗之后,依然对世界抱有深深的希望。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而只有在认识到世界的复杂之后,我们的道德也才有真正的意义。鹿隐之野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人性贪婪、傲慢、暴力、憎恨、猜忌,同时也蕴藏着改变的可能性。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本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自省来驯服它,哄着它,让黑暗的东西在心灵里面悄悄地睡去,不再醒来咆哮。文明依然就可以在鹿隐之野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