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赵学清: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吗?
摘要: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但这一观点从逻辑上和事实上都存在问题。从逻辑上讲,1857-1858年马克思写作手稿时还没有以《资本论》为标题出版其研究成果的打算,而只有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从事实上看,1857-1858年手稿的部分内容后来整理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以《资本论》为标题出版其研究成果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之后在写作第二分册的过程中产生的。恩格斯明确地把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认定为《资本论》第一稿。从逻辑上、事实上和恩格斯的认定上,都应该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看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把《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看作《资本论》第一稿。
关键词: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联系性地学习研究《资本论》,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即《资本论》和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什么关系?学界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或最初稿。但这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不仅在逻辑上和事实上存在问题,而且和马克思的亲密战友、马克思遗著的代理人、《资本论》第二、三卷编者恩格斯的观点相左。本文力图通过考证来说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不是《资本论》的第一稿,而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
一、关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关系的主流观点
国内外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最初稿或第一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把“《资本论》及其手稿”作为第2大部分,而第2大部分一共16卷的最前2卷就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实际上就是认定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最初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第1卷“前言”明确指出:“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写下了篇幅为50多印张的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最初的草稿。这一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1]原民主德国著名的《资本论》创作史专家曼弗雷德·缪勒在《通往〈资本论〉的道路》一书中,从概述《手稿》的理论贡献入手评价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地位。他认为:“马克思在这部手稿里由于从概念上确定了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本的基本结构,以及在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规定,从而成功地指明了资本产生的条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第一次发挥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本质部分。在分析商品和货币的基础上,在揭示商品的二重性以及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他的学说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在《大纲》中深入研究了这一理论的最重要的要素,即‘纯粹’形态的剩余价值。劳动力是商品这个学说产生了。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他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形式和方法,发展了资本积累和资本转化的基本思想,研究了决定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不同规律。在这部手稿中也概述了平均利润率的理论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最后,马克思在《大纲》中还恰当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的重要论断。所以,他研究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基本前提,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做的分析中引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由于它的理论内容以及它的结构,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可以看作是《资本论》的原始文稿。”[2](P2-3)苏联学者维塔利·维戈茨基在他的研究专著《卡尔·马克思一个伟大发现的历史:论〈资本论〉的创作》中认为,《手稿》是一部“天才著作”,它“把我们带入了马克思的‘创作实验室’,使我们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考察马克思制定经济理论的过程”。因此有必要给《手稿》以应有的重视。①他在另一部专著《〈资本论〉创作史》中鲜明指出:“马克思从1857年10月起至1858年5月,在多年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以及在这一手稿基础上写成的于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合在一起就是《资本论》的最初稿。”[3](P75)维戈茨基的观点基本上契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者的观点,因为历史考证版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看作《资本论》的手稿,放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第2部分,排在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之后。
根据历史考证版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基本采用了历史考证版的观点,中文第2版编者在第30卷的“前言”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是一部庞大的经济学手稿,它的基本部分大致写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这部手稿于1939年和1941年在莫斯科第一次以德文原文发表时,编者加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标题,从此它就以《大纲》闻名于世。这部内容丰富的手稿被视为《资本论》的最初稿,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前言4)“前言”关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关系的这一观点得到了我国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关系的观点随着全集在国内的传播成为主流的权威的观点。由国内一批知名专家集体撰写的研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专著名称就是《〈资本论〉第一稿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理论成就》,汪水波教授研究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专著书名是《马克思黄金时代的理论结晶——〈资本论〉最初手稿研究》等等。至于研究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论文以“《资本论》第一稿”作为关键词的则更为普遍。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翻译专家、亲自参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翻译和校订的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张钟朴把他的一篇介绍《手稿》内容的论文标题确定为《〈资本论〉第一部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创作史研究之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5期)。周成启教授的《〈资本论〉第一稿中的货币理论及其意义》(《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王东和林锋的《〈资本论〉第一手稿的五大哲学创新》(《江汉论坛》2007年第6期)等都直接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稿、第一手稿或最初稿。
除了上述主流观点外,也有观点认为,马克思1857-1858年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手稿。《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的编译者在该书的注释中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为了写他计划中的经济学巨著而早在50年代初就开始的经济研究的材料。他打算在这部著作中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问题,同时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这部巨著的计划要点,马克思在他给恩格斯和其他的人的一系列书信以及这部著作的没有完成的《总导言》草稿中都曾提出过。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多次改变自己的原定计划,并按照一再修改的方案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1857-1858年手稿好像是这两部著作的草稿。手稿于1959年用原文第一次发表,编者加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5](P597,注释40)《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也是由中央编译局编辑的,但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则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前言”中的观点存在差异。这从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不是《资本论》第一稿,还需要进行认真的考证。
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
看一部手稿是什么著作的草稿,首先要看作者自己在写作手稿时为自己确定的是什么主题,或什么标题。就手稿的主题来说,众多证据表明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是从手稿的标题看,马克思为手稿确定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从1843年年底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1844年春天他就给自己提出一个任务,要在报刊上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来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曾经打算撰写的一本著作名叫《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于撰写《神圣家族》这部著作,马克思暂时放下政治经济学研究,到1844年12月才又重新开始,还是要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恩格斯曾于1845年1月20日说服马克思加快写作进度,恩格斯说:“你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还是尽快把它写完吧,即使你自己还感到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人们的情绪已经成熟了,就要趁热打铁。”[5](P4)这本著作的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曾在多封信中谈及,[5](P7-9,P26)但由于忙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等原因,此书又一再拖延。马克思定居伦敦后,于1850年重新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当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马克思在极度兴奋情况下带着期望新的革命高潮早日到来的心情,写下了篇幅巨大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他先是为计划中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起草了一篇总的导言,写完导言后,马克思接着起草《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这部手稿由七个笔记本组成,马克思用罗马数字Ⅰ-Ⅶ编了号。最初马克思并没有给《手稿》确定标题。他只是在1858年2月开始写作最后一本笔记即第Ⅶ本笔记,封面上才写明:《政治经济学批判(续)》。可见前六本笔记虽然没有标题,但在马克思的心中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否则就不会在最后一本笔记本封面写上《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续”这个词表示第七本是前六本的继续,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可以认为是全部《手稿》的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既是手稿标注的题目,也与马克思自己在通信中反复提到的经济学著作的名称相同。
二是手稿中为整个著作设计的结构表明《手稿》是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还是《资本论》的手稿,可以通过手稿中如何设计该书的写作计划表现出来。在《手稿》中马克思曾多次谈到计划撰写的经济学著作的结构。马克思先是在《导言中》提出五篇结构:(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4)生产的国际关系;(5)世界市场和危机。显然这是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结构计划,而不是《资本论》的结构计划。大体上到1857年11月,马克思对五篇结构计划进一步予以具体化,并于1857年11月中旬又在《手稿》中提出第三个结构计划。这个计划是在第一篇的内容已经写完之后拟定的,所以没有第一篇,正在写的第二篇则非常详细,并且带有明显的黑格尔逻辑学的印记。其大的变化只在于把前两个结构计划中的“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的顺序改变为“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之后马克思进一步提出详细的第二篇的结构,更加规范地按照一般、特殊、个别的顺序分析资本一般。虽然,这和《资本论》的结构比较接近,但它只是第二篇的结构。手稿写到最后时,马克思把原来的五篇结构调整为六册结构:(1)资本(包括一些绪论性的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六册结构是由五篇结构发展而来的。原来五篇结构中第三篇的三大范畴变成现在的前三册,五篇结构中的后三篇变成现在的后三册。可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开始到结束,谈的都是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而不仅仅是资本一般的写作计划,这说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手稿,而不是《资本论》的手稿。如果《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那如何解释《手稿》中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全书设计的写作方案?
三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证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1858年2月,马克思已经打算中断手稿的写作,考虑尽快加工手稿,准备分册出版。他在5月结束手稿的写作后,于8月至10月依据《手稿》的部分内容整理加工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于1859年正式出版,并打算以分册形式连续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依据手稿部分内容整理改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正式出版,充分证明1857-1858年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而不是《资本论》的草稿,如果是《资本论》的草稿,怎么会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为题正式出版呢?
四是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时的标题证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马克思按手稿中确定的六册计划继续推进《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1861-1863年手稿一开始是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第三章,资本一般》来写作的,是接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册和章的顺序开始的,但在写作过程中他力图完全弄清楚在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切结果,由此产生了一个不能再作为付印用的独特的著作手稿。在这个庞大的由23个笔记本构成的手稿中,第Ⅰ、Ⅱ本的第一封页上都写着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资本一般》或“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资本一般”,[6](P98,P99)有18个笔记本的第一封页写着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或“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的笔记。12月”或“最后的笔记本2。政治经济学批判”。[6](P100-116)可见,此时马克思还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标题进行写作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萌发了以《资本论》为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出版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成果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而不是《资本论》的草稿。
五是恩格斯明确把1861-1863年手稿称为《资本论》的第一稿,这证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不是《资本论》第一稿。在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致考茨基的信中,恩格斯明确地认定1861-1863年手稿是《资本论》第一稿。他说:“……洛贝尔图斯地租的理论是一种谬论;在1861-1863年《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中,有马克思用相当讽刺的笔调写的对这种理论的详尽批判,这一批判包括在篇幅浩繁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一部分里,这部分我可能把它印在第二卷的末尾,或者是作为第三卷。”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把马克思1861-1863年手稿称作《资本论》第一稿。恩格斯作为马克思遗著的代理人,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期间于1884年3月31日致劳拉·拉法格的信中写道:“我已和迈斯纳商定,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先单独出版,等粗活一完成,我就可以开始干了。接着便是第三册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我发现的一部批判性的巨著,是《资本论》第一稿(1862年)的一部分。”[5](P430-431)这里,恩格斯明确认为包含剩余价值理论的1862年手稿即我们今天认定为1861-1863年手稿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并且在“第一”两个字下加了着重号。马克思自己只是在1862年12月28日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才明确谈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部分已经脱稿,“它是第一册的续篇,将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其实,它只包括本来应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即《资本一般》。”[5](P170)马克思打算以《资本论》为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出版自己著作的想法是在写作1861-1863年手稿期间才产生的。恩格斯把马克思1861-1863年手稿,更确切地是把提出写作出版《资本论》这一想法之后的(1862年)手稿,看作《资本论》的第一稿,这不仅从逻辑上而且从事实上都是正确的。
六是最先整理编辑手稿的专家们使用的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1857年12月8日,马克思致信恩格斯说:“我现在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5](P113)“一些基本问题”在德文中是“Grundrisse”一词,意思是“大纲”。马克思的这个说法和手稿笔记本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续’”的标题使最早整理手稿的专家从这两处说明的联系中产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一编辑标题,这部分手稿以这个标题于1939年由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第一次出版。可见,后人在最早确定手稿标题时就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标题的,而这种确定是有科学依据的。马克思1857-1858年手稿的主体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使用的标题仍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马克思在1862年12月28日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详细谈到以《资本论》出版他的研究成果的想法。他说:“我很高兴地从您的信中得知,您和您的朋友对于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都抱有十分强烈的兴趣。第二部分终于已经脱稿,只剩下誊清和付排前的最后润色了。这部分大约有三十印张。它是第一册的续篇,将以《资本论》为标题单独出版,而《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个名称只作为副标题。其实,它只包括本来应构成第一篇第三章的内容,即《资本一般》。这样,这里没有包括资本的竞争和信用。这一卷的内容就是英国人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同第一部分合起来),至于余下的问题(除了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对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外),别人就容易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去探讨了……”[5](P170)自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写作过程中决定以《资本论》为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出版他的著作后,他此时写作的手稿理所当然地应该被认定为《资本论》的第一稿,恩格斯正是这样来认定1861-1863年手稿为《资本论》第一稿的。所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应该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而不是《资本论》的第一稿。我们应该尊重事实,顺应逻辑,采用恩格斯的说法,认定《资本论》的第一稿是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具有明显的草稿性质
《手稿》是一部非常成熟的著作,还是一部为自己研究工作准备的草稿,这是研究手稿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国内外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一部概念体系完整的独立的著作,是一部自成一体的著作,如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内格里等;另一种观点认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仅仅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是为《资本论》铺路的一部早期手稿,是需要与最终的成果《资本论》加以对比的阶段,如意大利学者马塞罗·默斯托等。我以为,弄清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手稿的成熟度,要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河流中理解把握《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成熟度从内容上看,是看手稿研究的问题在马克思自己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从形式上看,其结构和语言是否已经定型。
就手稿研究的内容来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已经提出,但总体上还处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阶段。如,手稿基本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但还没有最终完成,与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相比,《手稿》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阐述还比较松散,不够连贯,概念还不够系统、准确,叙述还不够精炼;货币理论虽然得到系统阐述,但对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叙述得比较简略,对货币的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叙述得还不太充分;剩余价值理论虽然基本创立,但剩余价值理论的表述、术语的使用还有一些不甚清楚的地方,广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还有待于建立;初步形成了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的理论,但都有待于条理化、准确化、系统化;平均利润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地租理论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等等。从内容的成熟度来判断,《手稿》是一部马克思思想发展河流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虽然商品理论、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再生产理论、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基本理论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已经基本建立,有的仅仅开始萌芽,但这些基本理论有机联系的链条还没有完整地联结起来。不仅许多基本理论要进一步完善,而且思想体系也正处在构建和完善过程之中。
就篇章结构和语言的成熟度来说,《手稿》具有明显的草稿性质。《手稿》是马克思在十多年对政治经济学深刻批判的基础上,为自己搞清问题而写作的。《手稿》的写作不是为了出版给别人看的,而是给自己用的。《手稿》洋洋洒洒七个笔记本,印出来是很厚的一大本,“篇幅很长,没有明确地划分章节,所加标题甚少,论述的内容不断为插入的思想所打断。原文绝大部分是用德语写的,但也夹杂着少量其他文字,有的句子是不完整的。”[4](前言10)马克思自己对恩格斯说,这些手稿很乱,其中有许多东西只是以后的篇章才用得上。“因此我得编一个目录,好很快地在某册某页上找到我工作中首先需要的东西。”[5](P137)他在1858年11月29日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自己1857-1858年的这部手稿时把它叫作“草稿”。[5](P139)今天我们研读《手稿》,发现马克思所言不虚,确实具有明显的草稿性质。
第一,《手稿》许多内容的最后位置尚待确定。《手稿》的总体框架虽然是按照货币章、资本章和后来补加的价值章来安排的,但其中牵涉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全部内容,所以《手稿》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和意思:“所有这些,在交换价值一章以前研究生产一般的第一章中就应该说明。”[7](P256)价值“这一篇应该补加进来”。[7](P293)“关于需要体系和劳动体系这些问题应当放在什么地方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就会知道。”[4](P525)“至于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在现代小块土地所有制是再现的问题,这本身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围,我们将在关于土地所有制的一篇中加以论述。”[4](P490)“关于各国之间的竞争所产生的作用,属于国际交往那一篇。”[7](P528)“研究在资本增加的情况下,利润率可能降低到什么程度,而总利润还会增加,这属于利润(竞争)学说。”[4](P566)“所有这一切不属于这里的讨论范围。(但是,需要辟出一篇来专门讨论交通工具,因为交通工具构成固定资本的一种形式,有自己的价值增殖规律。”[4](P520)“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借助运输工具来缩短这种时间,直接表现为属于考察资本流通的范围。但其实这属于市场学说,而后者本身属于论述资本的那一篇。”[7](P67)“第Ⅰ个要素不在这里考察,因为它和价值增殖的一般条件相重合。第Ⅶ个要素只有当不是谈论资本一般,而是谈论许多资本的时候,才予以第Ⅳ个要素属于工资那一篇。”[4](P517)“资本本身作为预先存在的价值,会怎样依照其再生产费用的提高或降低,或者由于利润的降低等等而改变其价值,这显然只是属于把资本作为现实资本,作为许多资本的相互作用来考察的那一篇要谈的问题,而不应该在这里考察资本的一般概念时来谈。”[7](P40)“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只有在考察了许多资本互相间的作用的反作用以后才能加以讨论。”[7](P62)等等。类似上述引证的关于内容安排的这些语句在《手稿》中出现得非常频繁,这表明,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思如潮涌,信手写来,一些内容写下来了,但发现应该在别处进行阐述,也就是他自己说的“在别的篇章才用得上”,而不像《资本论》那样框架结构严整紧密,宏伟大厦富丽堂皇!
第二,《手稿》写作过程中思路岔到别的主题上,要不时进行调整。在《手稿》中我们非常频繁地读到这样的语句:“这种观点显然不属于这里所谈的问题”,[7](P121)这个问题“还不能在这里加以阐述”,[7](P34)等等。《手稿》使用上述语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所写的不属于在这里谈的内容,但这里谈到了或许还谈了不少;二是一些问题已经谈了,但还不到位,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回头还要谈”。[4](P513)但在哪里谈,有些作出了说明,如“我们将在下一篇谈到这个问题”,[7](P151)“我们在结束本章之前,还要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7](P67)“这种关系,以后在考察利润和必要劳动时再研究”;[4](P530)有些没有作出说明在哪里谈,只是说“这一点我们以后要考察”;[7](P24)有些内容则明确说明在哪里谈,如“关于这一情况,我们在考察利润率的平均化、价格等等时再回过来谈”;[4](P515-516)有些还注明了谈的程度,如“关于这个问题,将在考察所谓资本的积累问题时再详细谈”,[4](P503)“这种积累的概念,我们还必须作更详尽的研究”;[4](P501)而有些内容谈不谈还不一定,如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这个例子在以后可能要详细谈到,也可能不再谈到。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属于这里要讨论的范围”。[4](P436)有些问题讨论了,但发现“这个要素还不属于这里的研究范围”。[4](P514)有的内容“为了不至于忘记,在这里提一下”,[7](P30)仅仅为了防止忘记来提一下。在《手稿》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叙述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又转而研究和阐述临时想到的某些其他问题。研究了其他问题有时又要回过头来再谈原来的问题,所以,《手稿》中经常有这样的语句:“现在我们回过来谈”,“现在回到我们的本题上来”,“再回到我们的本题上来”等。这说明《手稿》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叙述的详略是随着马克思的思路而走的,逻辑链条正在形成,尚需以后正式写作时调整,而不像《资本论》那样,所有要素各就各位,逻辑链条环环相扣。
第三,《手稿》写作的结构不断地变动,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之中。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本巨著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在不停地调整优化中。《手稿》本身的结构在写作过程中也处于变动之中。至于具体的理论叙述的结构也是这样。就劳动价值理论来讲,马克思是从批判达里蒙的“劳动货币”来着手阐述的,写作的研究色彩比较浓,理论的阐述还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结构。从哪里开始叙述,还没有找到一个起始范畴,只是在写作这个草稿的过程中,才发现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出发点。这说明,《手稿》的写作结构尚在形成过程之中,而不像《资本论》那样,理论部分全三卷尤其是第一卷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第四,《手稿》中一些范畴尚未创立,一些范畴的使用不太严谨。一门创新的科学,首先是术语的革命,看一部手稿的成熟程度,就要看术语是否系统,是否完整。《手稿》虽然已经比较系统地批判地建构了一些新的术语,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就劳动价值理论来讲,在《手稿》中,决定商品价值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还未确立,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还不够严谨,还没有使用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这样的术语来表述问题,只是在《资本论》第一卷才采用了这样更为科学的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就货币理论来讲,还没有对说明价值和货币本质有重要意义的价值形式两极概念——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对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还没有深入讨论。就剩余价值理论来讲,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种形式——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分工和机器生产——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还没有得到系统研究和叙述。由于没有生产价格等科学概念,也不可能分析从价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一系列中间环节,平均利润没有坚实的机理支撑;由于没有创立绝对地租、级差地租等概念,《手稿》对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的分析几乎没有展开。就再生产理论来说,《手稿》在“资本章”具体考察了各资本间的相互关系,但还没有提出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原理,没有讨论社会总产品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的问题,还没有制定系统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些概念使用得还不是很严格。如在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上,有时把流通资本和流动资本相混淆。和成熟的《资本论》相比,不仅一些术语还未设立,一些术语定义还不清晰,更重要的是术语之间逻辑联系的链条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术语尚需锤炼,术语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要加强。
第五,《手稿》的叙述和用词具有较浓的哲学和逻辑学特点。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第一卷相比,《手稿》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语言风格,具有较多的“哲学”或“逻辑学”的特点,虽然哲学味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少了很多,但“经济学”的味道仍然不浓。手稿中运用哲学化的概念和语句分析价值、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学问题,“肯定”“否定”“扬弃”“自在”“自为”“主体”“客体”“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同一性”“异己性”“异化”“物化”“对象化”“外在化”等哲学化的范畴和用语比比皆是。没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没有黑格尔逻辑学的修养,研读《手稿》会遇到一些困难。
作为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手稿》内容非常丰富。马克思计划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从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到资产阶级生产的内部结构,从反映资产阶级社会三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内部结构到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上的概括,从生产的国际关系到世界市场,牵涉到资产阶级生产的总体以及每一个要素。《手稿》作为计划撰写并开始撰写的经济学巨著的草稿,研究的视野开阔,研究的问题全面,因而手稿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丰富程度超过了马克思其他的所有著作。马克思最成熟的著作《资本论》研究的内容只是其六册计划中的第一册的一部分内容,虽然也部分地包括了土地所有权和雇佣劳动两册的部分内容,但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三册的内容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得到体系化的阐述。而《资本论》研究的内容在《手稿》里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源头,一些重要的理论,如商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要么在《手稿》中开始萌芽,要么已经基本创立,要么首次得到系统阐述,要么已经比较完善。写作《资本论》的基本材料是在《手稿》中得到系统整理的,《资本论》的结构是在《手稿》“资本章”写作过程中生发出来的,《资本论》的方法是在《手稿》中得到系统讨论并在写作过程中系统运用、逐步成熟的。《手稿》作为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其内容的丰富性不仅在于它和《资本论》的对比,更在于它包含了《资本论》以及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再也没有讨论过的一些问题,以及即使讨论了也没有达到其水平的问题。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思想导论》中说:“事实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所有要素都在《手稿》中得到详细论述了。但是,既然这些因素在《资本论》中以大量的篇幅得到论述,那么《手稿》更有意思之处就在于马克思在其宏大的事业中没有再次继续发展的那些论述。”[8](P71)《手稿》中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哪些呢?如:从人的发展角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的思想,自由时间及时间经济规律的思想,人的自由个性的思想,不再倚赖于人工的自动化生产的思想,科技作用的思想,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分析,资本一般的论述,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的论述等等。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的大纲》的前言中说:“大纲作为马克思成熟时期作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为《资本论》所做的理论努力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的马克思成熟时期的代表作”。[9](前言2)“从任何方面说,《大纲》都是一部非常难懂的文献,但也是一部非常值得读的文献。这是因为它不仅提供了有关那部连《资本论》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的专著的唯一的全方位的指南,还提供了对于成熟马克思的方法论的独特介绍。它包含了能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适用于远远大于19世纪的范围的分析和洞见,它们可以用来分析制造不再倚重人工的社会的时代,自动化的时代,闲暇的潜力,以及异化在这些情景中的变化。比如说他对科技的看法,就有这样的力量。它是唯一一部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马克思本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未来所作的提示的文本。总之,《大纲》的确体现了最为丰富的马克思思想。”[9](前言5)这是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非常中肯、非常贴切的评论。
注释:
①参见马塞罗·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大纲〉150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页。
参考文献:
[1]黄晓武,主编.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G]//杨金海,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第5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民主德国]曼弗雷德·缪勒.通往《资本论》的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3][苏]维·索·维戈茨基.《资本论》创作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6]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二十三个笔记本的资料(之一)[M]//刘英,主编.《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8][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意大利]马塞罗·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大纲》150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文章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作者单位:赵学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