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进步/如何定价
“以发展为主线的《经济统计研究》”,是我在大学里针对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已经十多年了,最近在江西财大的培训班上讲了一遍,还在《中国统计》开设了专栏。 最近读了《为进步定价——美国经济指标演变简史》,其中的“进步”大体相当于我说的“发展”,“定价”就是“量化”,对应着如今的经济统计。两个主题词合起来,再加上副标题,你可以发现:尽管这个书名更加形象化,却与我这门课程的名称几乎是完全重合的。通过该书非常详细的文献追踪,把我设定的如何对发展进行量化评价这个命题至少上推了两百年。
按照“发展”这条线索讲经济统计,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发展、关于什么的发展。我的处理方式是总结“二战”以来发展理念的演进过程,将其视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不同阶段,它们前后大体衔接,体现了发展观的不断“进步”。读完此书我发现,上述这些主题词在美国历史上大都以不同面貌出现过,但是,其呈现方式以及先后相连的顺序却大有不同。以下我将书中有关“进步”关注点以及度量方式按照几个层次归纳——不敢说是严格的先后顺序,因为书中的时间线比较乱,真实的历史过程在时间上也并非那么清晰有序。
一种方式是立足社会视角,关注点是酗酒、卖淫、犯罪、精神疾病、贫困等社会上存在的负面行为,延及健康与教育等,采用各种实物测量方法进行统计,出现在各种统计年鉴、政府文件和道德改革报告中,被称为“道德统计数据”。
另一种方式是从城市治理出发,关注点仍然与上述这些现象有关,但统计方式发生变化:通过货币估值,将这些行为给城市治理带来的危害折算为“社会成本”。以酗酒为例,上一种统计主要强调多少人死于酗酒、酗酒如何导致贫困、如何引发卖淫和犯罪发生;在这里,则要从饮酒花费的时间、因醉态而减少的劳动能力、因醉酒给大众带来的损失和相关刑事诉讼费用等出发,估算其对于一个城市带来的总体损失是多少。
在经济视角下,不仅土地属于财富,人也是财富的组成部分。和上面关注不良行为带来的损失不同,后续开始从正面关注人口并对“人”定价。一方面是聚焦人口数,开展人口普查以及对人口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另一方面则是将人作为劳动力进行各种统计和分析,起初是针对奴隶,后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劳动人口,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直至今天仍然大行其道的未来收益现值法,即基于其带来的收入流进行资本化处理,形成一个奴隶或婴儿或成年劳动者的价格,这个价格转过头来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成本。这实际上就是后来提出(并有人获诺奖)的人力资本测算方法。
直到进入20世纪之后,才立足经济活动产出开发相关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登场,成为现代经济增长测度的起点。以后沿着GDP(国内生产总值)发生的就是另一套故事了。
书中说:“从进步主义定价中可以梳理出许多思想链条,如:美国人身体的资本化;利用成本-效益分析作为社会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核心评价方式;将美国的进步等同于市场产出的增长;强调社会整体财富而非财富分配;认为金钱可以作为衡量社会价值的基本单位”。这些命题在今天都是具有意义而且极富争议的。
除了上述追溯之外,此书最后两章还讲了两个故事也很有意思。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欧文.费舍,才华横溢,身上贴着很多标签,“一切皆可定价”,“价格反映价值”,但在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中失去了一切。另一个是围绕美国全美经济研究所(书中称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生的故事:大名鼎鼎,GNP就是由在此担任要职的西蒙.库兹涅茨发明的(这是本书的说法,但这个发明权可能还有争议),其名称很容易让人以为是美国官方机构,实际上却是洛克菲勒家族资助建立的非营利组织。“慈善事业的美妙之处在于,获得资助的研究机构可以让专家充满客厅,并声称自己是纯粹客观独立的。但慈善家们可以轻松知道他们捐赠的每一块钱用在了哪里”。书中认为,围绕国民收入估算而出台的GNP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背后就是要将工人运动与公司资本主义绑在一起,模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界限,以此抵御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这种阴谋论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读起来还是很爽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