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的6年够我欢乐整个夏天
[阅读字数]:15W
一直觉得出国游学是一件很需要勇气去达成的事!亚历的这本《我用中文做了场梦》,不由让我想起同样记录海外求学生活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而这次,是一个意大利人用中文书写的在中国六年漫游的经历,有分裂和荒诞,也有希望和进取,竟然异常地丝滑有趣。
“迷茫的时候,一点念头都算一个希望…而青春专属的紧迫感足够让人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远不够完整的方案。”亚历在罗马毕业后拒绝进入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于是来到北京开始了一段和过去没有任何关系的生活,想把自己变成一张充满可能性、可以从零开始写的白纸。有时居无定所,有时失业,有时拍电影…
我始终需要在乐不可支的阅读过程中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意大利人写的中文随笔,他分寸得当的调侃和恰到好处的幽默却又不知不觉冒出来瓦解所谓文化的隔阂。
🌍不和外国人玩是学中文的策略
不会说中文的亚历和不会讲英语的王泳校园偶遇即破冰,用翻译app 沟通了三个月,“像一部不用动脑子、宣传中外友好关系的情景喜剧。”熬过了最尴尬的语言彻底不通的阶段,达到了表达能力依然尴尬但对方大概能懂的程度。
🌍在北京,靠英语生存,用中文生活
看《欢乐颂》学中文,“中国的电视剧能创造一种独特的既和生活有关,又不反映现实的平行世界…打鸡血式的电视剧能让你一直向某种看不到的未来前行。”
而“在公众面前当傻子似乎是学外语不可跳过的环节——在过程中缺乏一些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帮助。”不知不觉,中文从陌生语言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工具,还能用蹩脚的普通话录播客《电影咖啡厅》。
🌍 在四川农村,取暖除了靠抖还有白酒
在北京电影学院,跟宿管阿姨学切菜;
在广州拍广告,开工前喝早茶,杀青时喝断片;在上海,把客厅当作写作沙龙,创造临时的家;
困在海南的夏天,和偶遇的豆瓣网友一起看云…
北京比萨餐厅里菜单中榴莲披萨的名称竟然是“像妈妈做的那样”,可就算比萨圣地那不勒斯也没有这个口味!
第一次去资深喝茶爱好者的家,“我好像陷人了某个邪教,但它并不暴力,并且与外界没有什么关系。借着谈工作的缘故,我被邀请进来。现在,我正试图了解它的内部运行…允许烧香,应该是某个理事会的成果——不同派系阐明了各自的观点和需求,并在保护核心原则的情况下达成了共识,实现了变革。肯定有过一个类似的过程。也许还有点导火索事件,烧香之战什么的。
🌍流动中的人,何处才是家?
在老外的都市传说中,在中国待满五年标志着一个关头:要么走了散了,要么就一直留下来,把这里当家。待了五年,“积累了比较完整的生活样本,体会到了不同社会的酸甜苦辣,有足够的证据去做判断。试用期结束了,得决定要不要买个会员!”
“这个世界无疑简单,有时狭窄又无聊,却熟悉到令人欣慰…生活在别处,不熟悉的一切是每一天的挑战。选择抗拒和怨恨,还是包容和好奇,会决定生活体验。我要努力做后者;如果发现做不到,就回家。无论在何处,当老外都要做到一点:想在一个地方留着,就好好留着。”
对老外来讲,中国是一个可以让时间静止的梦幻岛,也很容易因为远离他们的原生社会而被自己无视掉。亚历在豆瓣上写日记,在上海创建中文写作俱乐部,我不仅果断关注,甚至都想报名啦!在孤独和无序的时代,和脚下这片土地上有趣的人连接,打开自己去拥抱与接纳,无疑是融入异国他乡最低碳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