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历是他一生的宝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据说今年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30周年,在研究生时期的影视课上我第一次正式地接触了这部电影,当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去看这部电影,产生了一些与童年时期不同的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隐匿的疑问。我期待在这本《宁愿天真》中找到答案。
很可惜,这本传记并不完全,确切地说,吕克.贝松只把这本传记写到1988年,即《碧海蓝天》时期,他那年也仅仅29岁。这位导演仅仅怀念了他出生前到童年,再到少年到青年的这段时期。而他今年65岁,这本传记也不过距今小半个人生而已。
他的童年充满了戏剧性与孤独,不靠谱的祖父祖母,更不靠谱的父母,而处于人生探索期的他在一次次冒险中安全地成长了,几乎是半放养状态。他一岁时父母接手了朋友的宠物——一只母狮子,好在狮子母性大发,接纳了吕克.贝松,这真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情景。随后,他参加滑雪,偷渡,潜水。18岁时在电影的片场中找到了让自己付诸一生的工作,从此有了人生的意义。
与现在的吕克.贝松相比,书里的那个吕克.贝松更加令人陌生。因为现在我们熟知的是法国著名导演编剧监制,而书里的那个人孤僻,喜欢大海,尝试了钢琴摄影和吉他,在军队中找到了唯一的乐趣:写作。在他20岁的春天,结束了服兵役,随后进入了电影行业,一发不可收拾,他在电影工作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此与他们共同成名。
有趣的是,这本自传没有目录,没有标明吕克.贝松自己多少岁做了什么事,也几乎完全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写的,但是丝毫没有流水账的感觉。人生前小半段时间的经历中,几个标志性的经历让读者印象深刻,反而成为“目录”一般的存在。更加有趣的是,在吕克.贝松自己有记忆之前,前面的这些叙述都是出自他父母或其他家人之口,并不出自吕克.贝松本人的记忆,所以很多记忆点是否正确可能存在疑问,但是经过家人的叙述,事情又从吕克.贝松本人之口说出来,变得带有他本人的一些滤镜。
自此,我在电影中思考的疑问便有了答案,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杀手反而拥有着柔情,小女孩反而成熟得令人心疼,他们都是人类中的“另类”,没有按照人类正从的思维去成为大家心目中想象中的那种人,这样的人有着人性的复杂性,也是编剧和导演去深层次考虑的问题。年少时的家庭和经历塑造了导演的性格,也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精彩扣人心弦的自传。
也许一本自传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对自己童年和家庭的回忆,毕竟他成名时人人都了解他,但隐秘的经历不一定人人都得知。感谢这本自传带给观众们一个了解吕克.贝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