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反叛者

高中的时候,班上的男生在听我讨论我和我妈的关系后,送了我一本波伏娃的《第二性》,很可惜当时打开来发现是个需要费心思阅读的大部头,相比学校作业,就把它放在一边。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在看《第二性》导读手册的感觉。这本书确实有趣,不知不觉划了很多线,特别适合高中女生、想要接触女性主义,但又觉得一些书籍过于晦涩难懂的姑娘们。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在基于波伏娃的存在主义,结合女生的现实以及波伏娃、作者自己以及其他真实女性的实例,阐述“我们该创造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观点,但也提醒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把他人视作主体。
这本书总是让我想起邓布利多的名言“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书中具体解读了波伏娃“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自己”,只有一个通过一次次选择创造出来的自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说“做自己”,可有时候也很迷茫,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应该要做什么样的决定。但其实,这个关系应该倒过来看,你只有做了决定,才能说这就是真实的我。书中也强调“活得真实不能保证我们一定会幸福,但如果我们不愿意选择这条无畏的道路,我们一定会错失活得真实的机会,并且我开始相信,真正的幸福不会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获得”。
接着,书中又对“他人的主体性”进行了剖析,不断提醒当你力图活得真实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人”有时候是你的依赖,也有时候会成为你的阻碍,你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中行走。
本书基本上就是绕着这样两个方向在具体阐述,中间会按照女性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穿插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和讨论。在“成长”阶段,书中讨论了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例如,童话故事,传统的故事里,女孩总是深陷危险,被动等待男孩拯救,这样的故事为男性而写,男性在自己的创作中变成了英雄。在本章中,还讨论了性别差异到底是什么,具体到运动赛事中,同一种项目,我们可以说女性奥运冠军一定比男性奥运冠军弱吗?只是男性女性属于不同的类别,这带来的差异罢了。
每个章节都有诸如此类的讨论,暂不列举。不过想在拿出来分享的是最后章节中,提到的波伏娃的“障眼法”,比如“懒人行动主义”。网上流行很多什么“女性主义”、“girls help girls”的标签,或者现在很多网红发信息都喜欢带一点什么大女主标签之类的,但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有效的作用,只是一种让自己声名大噪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很愚蠢。这样的现象也蔓延到生活中去,身边就有女生宣扬自己要晚婚晚育,然后瞧不起早结婚或者生了小孩的妈妈,这甚至不仅“懒人行动主义”,甚至没有真正关心女性,考虑女性处境。
anyway,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也能引发我的很多思考。
不过还是说一下我觉得不够精彩的部分是婚姻,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来解说婚姻,这一点我很佩服,但显然一定会有掩盖出来没说的,所以其实这一部分的阐述是不够真实和深刻的,至少相比前面几个章节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