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去向
本书正文部分一共8讲,附录部分有3篇许倬云的对话。
正文8讲中,第一讲从地理条件、民族关系角度讲中国作为“天下国家”拥有超稳定结构的原因。中国的较为通畅的地理条件(内部无天然障碍或即使有也有法通行)使得即便是在技术和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各临近民族之间也可以互相沟通。季节和气候周期也促使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迁移,并被懂得兼收并蓄的农耕民族所吸纳,催生了数次南北大融合。中国人内里一直对变化的适应性非常习惯,所以几千年来在不断的朝代更替、甚至是近几百年被侵略的近代史中,还是可以找到出路发展下去。
第二至四讲从文化、宗教、意识形态角度讲世界和中国在近代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走向不同道路的。这里许先生提到一个“轴心时代”的概念,源于雅斯贝尔斯,用来描述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和宗教领袖,他们的思想和教义奠定了许多现代文明的基础。正好前阵子在看存在主义相关的书的时候也看了一些雅斯贝尔斯的理论,这一部分在他的《四大圣哲》中有更多的解释。
在轴心时代,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地区的信仰都指向了神。埃及曾是一个多神教国家,但正恰好在埃赫那吞这一位古埃及历史上唯一改尊一神教的法老在位期间,古埃及王朝的奴隶、以色列人摩西习得一神教的精髓,领导着其他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至此改为信仰基督教,接受唯一的神即上帝的启示。其他的宗教例如袄教等,也遵从着一神教,或是二元斗争的神总有一方胜利。而这种一神教的特征就是人从起点出发,走到终点不断向善的过程中,自有神来监督,幸福也由神来庇佑。
但中国却不同,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信仰都指向“天人合一”,万物互成网络,起点也是终点,在人生的道路修身养性,自己就能救赎自己。这样信仰的来源就与西方的宗教南辕北辙了。在此基础上,西方的女方继承制度和联姻也使得本就界限不清的疆域更为混乱,借由宗教宣誓主权的侵略和斗争行为也就更多。
第五至八讲则着重从经济贸易角度论及全球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中国在其中的的角色。结语中也表明了对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和中国作为新兴黑马的身份的个人态度。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学生,这一部分我感兴趣的点比较多。
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让西方世界率先走上全球贸易的道路,而当传统的手工业因为贸易规模扩大供不应求的时候,贸易先遣国进入机器生产的工业革命时代。于是中国的产品很快失去优势,东西方的供需关系开始转变,中国从几千年来的贸易顺差地位转为贸易逆差,随之而来的是殖民地经济和世界工厂,大笔财富被西方国家收入囊中。
直到二战后贸易格局被改写,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废除了金本位制,让全世界的货币为其买单。而后的日本首先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被美国强力打压,进入“失落的三十年”。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如今也受到了同样的关注度,从希拉里到特朗普到拜登政府一直持续着一贯较为敌对的对华策略。其原因之一就在美国经济制度本身。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劳工阶级觉醒组织工会,工会成为代表劳力与政府和企业谈判的主要力量,西方常见的罢工即是其主要体现。在此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对工会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无形中提高了劳动力的成本,使得大规模工业生产只能被转移到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亚洲国家,而中国则就是在这种劳动力和产业转移中得到了发展和建设自身的机会。
但是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材料的研究与拓展丰富了贸易物的使用方式,人工智能对整个碳基生命也提出挑战,未来国家之间的争端如何解决、合作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才是需要不断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