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技巧,献给养育者们的育儿口语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还要思考“父母应如何指导孩子、教育孩子”。但是这些最终都是要通过“话语”来实现的。我们每一天都在跟孩子说话,即使说话之道稍微改变一点,育儿的成效也会大有不同,孩子和父母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最温柔的教养: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❶这是一本工具书
作为一名不善言辞的母亲,我看到这类书真的瞬间打开了思路,相信无论从哪一页开始,都会对养育者们有所启发。
我们都知道,育儿是一场持久战,而人是个体差异化极其明显的高级生物,书中提到的一些策略也许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有效,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感慨,原来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这么做啊。
❷如果做个温和的养育者需要考试,这书全篇重点
温和的人,也是情绪稳定的人。生活中,人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糟心的烦恼和麻烦,有些能内化,而有些可能会外化释放不好的能量影响到身边最亲近的人。
育人先育己,所以怎样才能不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波及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应是我们的育儿课题之一。
我们应该允许自己和他人释放内心的情绪,只需要静静体会情绪的波动就好,只有允许情绪波动,才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内心。《最温柔的教养: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女儿快2岁了,常常一言不合就哭泣,日常口头禅就是“nonono”,而且还有一些害怕的点在大人看来可能还有些莫名其妙,让人难以琢磨。
因为很早就给女儿讲了有关情绪认知的绘本——有关伤心、生气、害羞、害怕的故事,出于语言表达训练或者更深度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我常常会问她为什么哭,是害怕?是伤心?还是生气?一步步引导她表达出来,情况也在慢慢变得可控。看到书中说,哭是孩子在宣泄自己的情绪,问为什么毫无意义。我想还是有点意义吧,不过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倒是可以考虑让她哭多一会。
孩子哭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问为什么哭是毫无意义的。孩子感受到了某种情绪,把它表达了出来,父母却问为什么感受到这样的情绪,这要孩子如何作答呢?就跟你在某种场合感到伤心而流眼泪,别人却来问你为什么伤心是同样的情况。《最温柔的教养: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在所能看到的育儿书籍或者平台的笔记针对两岁左右阶段的孩子们,常常能看到一个词——“可怕的两岁”。这一阶段,对孩子和养育者们都是极具挑战的。
他在这一阶段就像进行着一场漫长的拔河比赛,一方面他仍然依赖你,另一方面他又急着宣示自己的独立。孩子会在这两种极端感情之间来回摇摆,当你要离开他时他会缠着你不放,当你要他听话时又跟你对着干。你可能发现自己一边怀念以前那个可爱的小婴儿,一边又在敦促他像个“大孩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在双方的争权拉锯战中,稍有不慎,就容易为日后的成长埋下祸根。所以,在这一阶段,树立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我们要教给孩子,就算他们哭闹、耍赖,也不能事事顺着他们的心意。在现实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可以”“等一会儿”之类的表达就可以了。《最温柔的教养: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书中还提到的一些育儿场景,如洗澡、吃饭、不乐意分享、喜欢把玩具或者各种东西放嘴里特别适配我女儿目前所处的阶段,这也是我如此喜爱这本书的重要原因吧。反观我先生,认为“这书举的例子很生动,很多方法,态度,价值观树立都是挺好的,但整体没有逻辑性,大概就是生活中遇到咨询的例子,东拼西凑一起的流水账,哪怕分下类都好,比如按照衣食住行,又或者是时间顺序,发展顺序来都行,属于看完想找想需要的内容都难找,也许更适合妈妈们看。”
虽然极为喜爱的书被先生批评了,但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我想,看这书,如果形容是去花园里寻宝,是不是会更有乐趣?这个花园四通八达,没有围墙,那一个一个充满智慧的章节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正等着有缘人欣赏到它们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