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虽然是应购买新书的热情而打定主意写这篇书评,但我也感到一丝羞赧,因为去年就已经看过这本书了,并且那时激动的心情无处发泄,却没能留下最宝贵的第一手“史料”。不久前的国庆期间拿到了这本再版书,我激动的心又雀跃起来,几乎是刚上架就抢着点下单,我幸运地成为“较早”的新书读者之一。
先不说阅读感受,我更愿意先让你们知晓一句话,刘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写作,就是写你最想要说的真心话。”大意如此,若和原句有所出入,望老师海涵。
那时的我,只是浅显地理解了。我以为写作当然是要写脑子里最想写的东西。我们中大多人,有满腔的话要说,过度的情感要释放;若不写出来,别人怎么知道你,怎么了解你。
现在细想,或许我一定在无意中误读了这句话。若是写作者那么执着,那样急功近利地寻求着什么精神上的某种链接,未免陷入了窠臼——期待他人理解。而拿到书,我又重读了一遍,我开始想清楚了些东西。
“陌生”这个词真是太令人熟悉了。我们会不加思索地想到,陌生的,一定就是我们知之甚少,亦是未曾了解或理解的人或事物。陌生的,就一定是不在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吗?我也不知道,可我不会轻易认同以往的观点了。
刘老师的旧序提到,阿富汗此前近乎被世界“遗忘”,却又因为不公正的屠杀和战乱被丢到人们眼前,“名声”纷至沓来,似乎阿富汗不再陌生了,可是充斥大众头脑的印象只是一个个标签,无法得知背后藏着的最真实的民众及其生活。
或许阿富汗与我们而言,始终是陌生的,即便游历过生活过,记忆也会淡漠于时间的风沙中。战争的残酷、受伤的孩子、破碎的家庭……这些人类历史并不缺少过的伤痛;我们对幸福和平的渴望与执着;这些人类最厌弃的苦难和最美好而朴素的心愿,都是熟悉的。和平与战乱是世界的一体两面。只要人的欲望没有节制,破坏就会藏在我们最熟悉的安全之中,在某个时刻应运而生。我身处中国,呼吸着和平的气息,突然熟悉了阿富汗民众身处地狱的可怕之处。
想到这些宏大而抽象的情状,我心里是充满悲伤和焦躁的,然而游记中的善意和热爱也是真实发生过的,它们默默流进我的心中,我又感到一股莫大的安慰。
这本游记,是可爱的。因为写作者心中藏着坦然,理解不是写的唯一,而生活中总有更重要的东西。最近也在看巴金的《随想录》,我常常莫名热泪盈眶。我认为这是相同的心境,坦然而真率的文字能无意中连接那些重要的东西,或是真心亦或是爱。如果不是坚定地爱着具体的人们和真实的生活,断不会想要为他们做些文字记录,这些出发点都不是为了别人的理解和赞同。
我似乎又懂了“无我”为何意。刘老师说的那句“写作,就是写你最想要说的真心话”,说的就是这个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