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困境
这本书看得异常难受,尤其是充斥在日本社会和家庭中的那种,女性的卑微感,她们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永远反省自己,不敢愤怒,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情绪失控……
没错,是的,你没有听错,她们永远忍耐,负面情绪的宣泄或者剧烈的情绪波动 是 会被认为“不正常”的。所以,女主一直非常的憋屈,我看得也很憋屈。一开始,我还以为女主后面会有抗争的举措,能够对那场“虐婴”的案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扭转其他审判员的看法,等等类似爽文的剧情。我看到一半多了,已经放弃这样的想法了。女主她甚至无法改变她自己的处境,她当然没有力量来力挽狂澜,对其他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她本身新萌生出的女权的想法也非常的微弱和稚嫩。
女主因为她丈夫的几句“有所意指”的打趣,而一直想喝又不敢多喝啤酒,喝两瓶啤酒就会被丈夫怀疑有酗酒倾向,不是一位合格的家庭主妇,而她的丈夫每顿喝4瓶啤酒加额外的日本酒,也不会觉得他自己可能有“酗酒倾向”。双标如此,说到底,本质是因为女性失权,双方地位不平等,男尊女卑。
所以,这个丈夫,可以像考核一个保姆一样,来评判他的妻子的工作内容有没有做好,而他的妻子,没有任何说“不”的权利,只能指望于“好好沟通,他不是不讲理的人”,把自身的劳动价值和价值感完全交由另一个人的“良心”来评判。婚姻和社会结构将她们逼入这个困境。
至于女主为什么一直委屈求全,我这里介绍一下日本的国情背景,以便更好理解。从我之前看过的《下流社会》《东京贫困女子》《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单身母亲的往往会陷入到贫困的境地,她们下场往往非常悲惨。她们不仅在经济上被排斥在社会主要经济体之外,还在道德上被人诟病和泼脏水。社会不但没有给予她们必要的救助和支持,还往往是率先抛弃她们和异常苛求的存在。
简单来说,离婚=1,带着孩子,因为要照顾孩子而无法做薪水较高的全日制工作 --(因为日本没有完善的价格不昂贵的托儿园和帮助单亲妈妈带孩子的福利机构,也没有对带孩子友好型的企业)---做兼职,无法负担养孩子的开支--必须打几份兼职赚钱(而且日本的职场对女性的歧视很大,女性往往被安排在薪水很低,工作量又很大,可替代性很高的岗位上)---或者选择下海(那同样是个bad ending)---因为工作太辛苦,一身病痛,寿命不长,而且由于没有时间照顾子女,往往和子女关系不好,子女要么生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照料,导致/孩子早逝/身体一直不好/家庭因医治更加贫困,而且子女往往也会一直处在贫困的状态,然后子女生的孩子也很贫困。
这就是贫穷的代际传递
离婚=2,不带着孩子(被社会舆论极力贬低,很难融入群体),不再婚,自己工作生活---勉强过日,晚景凄凉,---再婚(重新跳入轮回,一样是bad ending,必须忍受婚姻中不平等的对待,要恒久有爱,又充满耐心。)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无解。或者说,解决方案根本不在婚姻之内。
要改变女性的处境,就要在职场上“同工同筹”,打破女性的“职场天花板”;要政府出资修建福利性质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不把育儿工作无偿施加在女性身上,解放女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对资源进行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冠性权,财产继承,土地(宅基地)等等。
所以,这本书,其实只反映了一种社会现状,就像一面镜子,它让你看到自己,陷在困境和泥沼中,但镜子无法指引你未来的方向。
而且我真的很讨厌,日本文化中那种,一句话就联想很多,特别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文化,那种九曲回肠的“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或者“心寺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你可以说是玲珑心思也好吧,或者就是过度的思考和反刍。
我讨厌它,我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或者说我喜欢,打破冷场,或者说出/触碰众人禁忌时,他们脸上错愕的表情,一身反骨,毁僧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