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陌生的阿富汗之旅
这书名,一看就不简单,这也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
阿富汗,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一直以来给予人们的都是战乱纷争不断的负面印象。
关于这个国家,在国际新闻上看过许多,因此熟悉。但这个遥远的国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纷争动荡?那里的人民又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因此,又甚觉陌生。我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太多的不了解。
这样一个国家,显然不是一个安全而合适的旅行地,如果一名外国人进入这里旅行,会发生什么?
班卓,一位爱旅行爱写作的女性,在21年前,也就是2003年,美国“9.11事件”过去不过两年时间,背上背包,独自从我国新疆出发,进入巴基斯坦,再到达阿富汗,并在那里转了一圈。
听起来这多少有点冒险。班卓的阿富汗之旅,让人不禁好奇并担心她的安全。在这片不平静的土地上,她曾经历过什么?遭遇过什么?会不会很危险?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阿富汗的土地贫瘠,经济和交通落后,处于一种独立封闭的社会格局之中,人们过着一种原始的农牧生活。
但这个位于中西亚战略枢纽位置的国家却无法在全球化争端中沉寂,而是成为世界的焦点、被争抢的对象,不断的战乱纷争也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贫瘠落后。
即使在班卓这趟旅行之后近二十年,这里仍然不平静,也仍然贫穷落后。她在当年旅行时走过的路,接触过的人,那些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活跃的生命,成为这个国家苦难历程里的一段异色。
世界对这个国家是陌生的,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世界也是陌生的。无法想象在二十多年前,一名异国异族女子独自来到这片土地上,会经历怎样的麻烦与艰辛,会经受怎样的审视和评判?
班卓的文字却告诉我,这些都是我对这个国家的一种刻板印象。
这个国家正在艰难地开启重建,这里的人们也终究要面对并接纳这个开放喧嚣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是原来想象中的混乱危险,而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生活。
她在路上所遇见的那些人,对她多是无恶意的,有不解、好奇和试探,也有友好和热情。班卓以外族人的眼光观察他们,他们也以好奇的眼光观望这名外来者。
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这是女性没有拥有太多自由、需要从附男性的地方,他们也恪守着女性出门需要男性陪伴的旧有禁令和教义。
作为独自一人出门在外的异国女性,班卓也遭遇过一些不便,但他们也逐渐接受女性独自出现在公共场所,并自觉承担起保护女性的责任。
正如班卓从开始住旅馆时遭遇拒绝,到后来慢慢被接纳并给予她一些便利和帮助的过程,这个国家的人对异族女性和外来者从怀有戒心、拒绝到不解和好奇,再到慢慢释放内心的善意去接纳外来文化,这是一个缓慢而必然的过程。
他们热爱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营生,追求爱情,喜欢娱乐,也热情地邀请外国人喝茶交谈。
他们依恋自己的祖国,即使家园被毁,背负难民的身份流落异国他乡,仍然只穿阿富汗长袍,保持家乡的生活习惯,心心念念将来某天战争结束后可以回到祖国——
“我们会回去的。”
“我们无法忘记自己是阿富汗人。”
我突然想起来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也许正适合用来描述这个国家的人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