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人心
政治中的党派是来源于朋党吗?朋党,这一今天看来带有贬义的词,最早是如何出现的?朋党之间的斗争往往演化成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这对于皇权和官吏制度的稳定都有着深深的损害,所以历来帝王和士人都对此深恶痛绝,但是现实中有需要这些利益集团来维护稳定和实现政治理想,朋党这一看起来互相矛盾的事物有着复杂的产生背景和演变历程。
实际上朋党之争在每个朝代都无法完全避免,只是影响大小不同而已,比如绵延半个唐代的牛李党争,围绕变法的北宋王朝的新旧党之争,其中北宋的官僚士大夫朋党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和特点,对于朋党,士大夫都是避而不谈的,认为只有小人才会结党营私,直到北宋,官僚士大夫才提出君子有党这种说法,通过分析之前朝代不同党派之争,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分析认识,士人形成了一种社会意识,这是社会矛盾和吏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反馈。研究北宋朋党之争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产物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内涵。
罗教授在这本书中详细陈述了朋党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影响巨大,甚至直接导致北宋衰亡的新旧党派之争,深入典籍文献中,细细钩沉这一事件的缘起和发展,仁宗,这一后世公认的宽厚帝王,对于朋党之争,又是如何处理的?庆历新政是面对内忧外患的无奈选择,也是各种矛盾交织的结果,它的失败有着深层复杂的社会原因,各种尖锐的矛盾一起作用下,改革失败了,欧阳修,范仲淹这些我们熟知的文人被迫远离权利中心,被保守派势力攻击弹劾,宽厚如仁宗者,也深深为党派互相维护而忌惮,放任这些名臣被贬出京。最高权利中心对于朋党是深恶痛绝的。
而神宗朝,围绕变法,新旧党派更是争斗的你自我活的,看的让人唏嘘不已,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大家,政治家唱对台戏,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两派开始明争暗斗,这些政治集团,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向对手大打出手,原本唱和的文学挚友,上阵厮杀,明枪暗箭,诽谤,控告,泼脏水,文字狱,无所不用其极,派系斗争之残酷血腥,政治斗争之冷酷无情,可见一斑,看一群文学大家互相诋毁,进而使用各种残酷的手段PK,心中不甚唏嘘。
最终暂时胜出的王安石,推行新法也没有那么顺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看不到终点的战争中,没有胜利者,最后的结局让这位拗相公心力交瘁,背后是无奈心酸的哀叹。表面繁华,内部积贫积弱的内忧外患的北宋,最终在朋党之争的矛盾激烈演化之下,走向衰亡,令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