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知才有觉醒
打开这本书我是抱着找到一些方法来改变现在的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启发也有一些感悟,书中很多方法和道理我都知道,但就是没有办法坚持做下来。总而言之,就是没法真实的行动,而这关键的一步都没有,那就没有任何改变和反馈了,一切就只是停留在知,而行难。
这本书开篇就先认识自己的大脑结构,人类的三重大脑:理智脑(人类独有,主管认知)、情绪脑(主管情绪)、本能脑(主管本能),由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我们的天性就享受娱乐、避难趋易、惰性。因此,这种天生属性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容易就想同时做很多事情,同时又急于求成,但没有任何事情最后是做成的,能力又大于欲望,最后只能对自己产生无能的愤怒,导致焦虑的产生。
为此,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因为这是情绪脑在作祟,我们需要用理智脑来控制。那就先增强自己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我连这个本书都没法看完,那就直接“剧终”。如何建立耐心,那就是要延迟满足,要明白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急于求成是没有用的,现在网络宣传太多的“七天减肥法”、“10分钟看完一本书”、“3分钟了解一部电影”,导致我现在觉得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时间都很长了。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全局观,克制这种天性,书中提到了复利曲线,我以前背英语单词用过这个本子,它就是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爱因斯坦说这个堪称第八大奇迹。我们需要耐心的积累前期的基础,要有耐心坚持到那个拐点才行,就如背单词,每天背但都记不住就很难再继续坚持下去了。这里又有一个方法就是舒适区边缘: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也就是说想要自己能坚持下去,能有所进步,就要避免一上来就上难度,但也不要一直停留在简单的区域,这样就会一直停滞不前。就比如,之前背考研单词看到的一个段子, 单词书的第一个单词:abandon,每天打开就是从abandon开始,一周就记得abandon。后面是什么很容易就忘记了,所以,后来我就如今天背了10个,第二天从第10个开始去复习,第三天就从前一天背的倒数一个开始复习,尽量避免只停留在第一个单词。
当然,开始行动了起来了,学习起来了还不够在,这只是我们开始学习的最基础、最表面的,那就需要思考。”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这读书时都背过的古文,有行动、有思考、有改变才能开启真正的学习。面对没有耐心时也要直面自己的情绪,任何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就让自己“少即多”开始,不要什么都要学,思考哪些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人的精力有限,时间花在哪里就在哪里有收获,不要贪心画画、阅读、赚钱、写字、游戏都要抓,一天只有24小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开始学习,需要深度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行动。
我很有感触,连续忙了近一个半月,这周突然没有工作了,天气阴沉沉,突然空闲下来,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就是因为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导致自己很模糊,这样就让自己刷视频去了,我的潜意识还是比较喜欢轻松娱乐,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最后,我在看了2个多小时的短视频后,强烈制止了自己,书中说这是元认知的起点,和我所了解的元认知有些不同,但又没法去解释清楚。这里说“元认知能可以被重新定义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意识左右的能力。”总之,我们要把主动权给到自己的理智脑,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需要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也就是说,元认知需要经常的锻炼,同时这样也可以让我们的理智脑越来越强大。
有了自控力才能开始专注学习,而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心流,也类似讲的专注力,做一件事达到心流的状态就是让自己专注在所做的事情里,这是最舒适的学习状态。如何让自己提高专注力,书中也提到了番茄钟,这个应用也很普遍了,有个APP就叫番茄钟,就是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当然,这个25分钟是根据自己的注意力的状态来设置的,当自己开始走神、注意力开始散发开来,那就立马停下来休息,但不要去玩手机,可以出去阳台看看风景,或者拆拆包裹,或活动活动。一旦拿了手机就又很难回到学习上来,这也消耗精力的事情。
学习也是有方法论的,这里提到的就是要适当休息,让自己的精力、注意力都有恢复的时间。再者就是深度学习,简单说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比如看到一本高质量的书,那就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接受这个新知识,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输出来,就如我现在看了这本书写这篇文。这个就需要自己静下来心来,可能看一本书只需要4个小时,但是要深度学习它,那就要花双倍。甚至多倍的时间去理解、思考、践行,这样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当看的东西足够多,我们就能把很多知识关联起来,就如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又了万有引力。
提高自己的认知,那就需要主动的去摄取,人的记忆力也是有限,认识能力也是需要时间的累积去提高的,那就学让自己触动的。如阅读一本书,全盘接受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去学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能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触及到自己内心的,这样才能让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认知完美融合,才能够进行关联。这让我想起了考研时候学到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说学生在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教学时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难度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这个难度范围内就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叫舒适区边缘,在这个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扩展,再进行大量练习,然后再及时反馈,及时且正向的反馈很重要,是检验自己是否学到的最好的方法,人们常说”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请用作品说话“。
同时,当我们来坏情绪来临时,能够多视角的去看待,这里举了一个罗斯福家被盗取的例子,讲述罗斯福家被盗,他并没有难过而是庆幸没有伤害他的生命,没有偷走他全部的东西,做贼的不是他。不要停留在不好的情绪中以此来消耗自己,但其实当不好的情绪来的时候我们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想法。并且告诉我们要多维度的看待世界,比如面对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时候,我们可以用游戏的心态去想我们是在做另一件事,比如不想洗衣服时候,不要想是去洗衣服,可以想是去活活手脚,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我不想拖地搞卫生时,每次都告诉自己,我天天坐着办公,这个是运动时间,可以减肥的,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最后,这本书给出了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早冥读写跑,就是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这也是很多人想要改变时,首先会想到立flag的事情,除了冥想没有尝试过。成年人想要改变都是从:早起、阅读、健身、学英语,开始。你是这样吗?
总之,我还是觉得以上都是基于先有一定认知,进而才能有觉醒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