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事不决问老婆 外事不决问老妈
“安乐椅神探”自“角落里的老人”发轫,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侦探推理流派。詹姆斯·亚飞的“妈妈系列”未必是其实最精彩的,但可以说是最温情的——他将血腥残忍的案件融入一个普通的美国犹太人家庭中,让大家在感慨超强逻辑的同时,感受那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詹姆斯·亚飞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EQMM》创刊以来出道年龄最小的天才作家,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几乎成了亚飞在中文互联网最大的标签。”
摘录译者的这段评价,是想说明这个系列首先是逻辑严密的“本格推理”,这一点往往被书中浓浓的温情所掩盖。八部小说中,除了最后一部中篇(实际上还是短篇)在解谜时需要用到犹太民族的宗教知识,其余作品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非常公平的。但是,心证侦探推理往往会打读者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名义上作者把所有线索摆在那里,但读者需要从这些散落的内容中读透作者的心思,而成熟的侦探推理作家基本上都是藏头露尾的个中高手。所以,猜不到谜底并不意味着什么,读者只需要跟着故事情节,在结尾处做好惊讶的准备即可。
心证侦探推理的另一个标志性写作方式,就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寻找常人意料之外的碎片。这一点,想必读过“思考机器”和布朗神父系列作品的读者一定深有体会。本书的标志在于老妈提出的几个“比较感兴趣的小问题”,标志着“我”提出的案情存在着决定的错误,而老妈已经做好准备躬身入局了。这些问题看起来天上一脚、地下一脚,跟案件毫无关系,但在老妈最后的复盘中,这些不着四六的问题竟然拼凑出极其严密的逻辑性,恰好是破获案件所必需的线索,而这些线索通常又被警方所忽略。由此推导出的结果四平八稳,但作者把能够调动读者情绪的关口前移至破案过程中,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
“安乐椅侦探”最看重的就是逻辑。侦探不去现场,只靠“运筹帷幄之中”,就能“决胜千里之外”。由于侦探往往置身于案件之外,一般来说,这个类型往往塑造出一些冷漠没有太多情感投入的侦探。亚飞的高明之处,不是在侦探和案件之间设置更多的附加元素,而是将案件的叙述和破获放在一个家庭中娓娓道来。身为警察的儿子,在满是炖肉和甜点的晚餐桌上提出问题,老妈无须离开餐桌,甚至在不耽误完成所有家务的情况下,给警方指出明路,顺带还要和儿媳妇打上几个回合无聊的嘴仗。这一幕非常有画面感,一下子就把人带到那张冬夜的饭桌前。家庭的意象此刻完全具象化,外加涉及凶案的文字并不血腥,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笔下想要表达的暖意。
在作品中,关于老妈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但读者可以在壁炉火光的映衬下,自行脑补老妈的外貌和衣着。老妈的性格,完全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的——这是一个幽默、沉稳又略带一点市侩的老太太,她的阅历完全来自日常生活,但对破案已经完全够用了。正是她对底层人心理的准确把握,才可以让她在每个故事中都能想到自己的一名亲戚,并根据那个亲戚的经历找到案件的肯綮。她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对最亲近的人颇为毒舌,这一点从名牌大学毕业的雪莉在她面前走不了三五个回合就能知晓。如此看来,做客的米尔纳探长没有和老妈确定恋爱关系,或许未必是坏事。至少目前来看,他是这个家庭饭桌上,唯一可以享受老太太完美厨艺而不用担心被各种吐槽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