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2

好的习惯加上时间的积累等于健康,而坏的习惯加上时间的积累等于疾病。
Part 1
营养诊疗流程一共包括四个步骤:营养评定、营养诊断、营养干预、营养监测与效果评价。
Part 2 高血压
1.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正相关:体重、钠盐、植物蛋白。负相关:钾、镁、钙、动物蛋白、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
2.高血压三阶段:上游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不平衡、运动缺乏、睡眠不足、情绪压力、烟酒嗜好、肥胖超重。中游:高血压现象。下游:各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
错误的生活方式才是疾病的源头,而且复杂多样,仅仅指望用降压药硬往下压,那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高血压不是病,而是个信号,是在告诉我们:身体出现问题了,需要找找原因了。想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状况,要从上游做好管理——注意五个方面: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调节和营养均衡。同时监测血压,必要时吃一些降压药,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3.影响血压值的五大因素:血容量、血管壁弹性、周围血管阻力、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和心脏搏动。血容量:钠盐,排钠加重肾脏负担。血管壁弹性:动物蛋白质(维生素C、钙、镁、钾)摄入少→血管壁弹性小→脉压增大。周围血管阻力:不爱运动会造成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减少,毛细血管前小动脉关闭,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加大。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等都会对心脏和周围血管产生重要影响。心脏搏动。
4.高血压人群饮食黄金七则
均衡饮食、控制总能量+减重、适量控制盐(钠2200mg)、摄入足量蛋白质、吃对脂肪吃够量(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1:1:1、不吃反式脂肪酸)、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膳食纤维不可少。

钾(2000mg):香蕉、莲子、苹果、柑橘、橙子、大豆、南瓜、香菇等
钙(1200-2000mg):牛奶、小鱼干、虾皮、海带、紫菜、黄豆等
镁(350mg):坚果、牛奶、海带、紫菜、鳕鱼、燕麦、糙米等,也就是种子、海产品、奶类和粗粮
膳食纤维:蔬菜、粗粮、水果、豆类等。主食尽量选择粗粮,比如,白薯、土豆、玉米、燕麦等
5. 饮食方法防治高血压(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饮食来源于美国,中国人应用需要结合国情。
高血压脑力劳动者碳水40%蛋白质20%脂肪40%
6.两类特殊类型高血压人群饮食提醒
脉压大:把肉吃够,保证蛋白质总量
H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7.常见误区
吃某种食物能够降血压?❌饮食调理要均衡、适量。
吃盐越少越好?❌ 要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还要根据出汗程度来调整。
喝酒降血压?❌ 少量喝酒可以暂时降低血压,但是持续饮酒会导致高血压、有成瘾性。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动物油?❌不吃动物油不可取,不要吃油炸、油煎、腌制的肉类食品。
吃鸡蛋升血压?❌ 实验证明吃鸡蛋对高血压有好处。因为鸡蛋的蛋黄里含有的卵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合成的重要材料,另外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是吃进去的,而是肝脏合成的。如果你吃鸡蛋黄多了,也就是外源性胆固醇摄入增多,会抑制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
Part3 高血脂
1. 血脂(在血液中呈现为移动状态的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TC)、胆固醇酯、甘油三酯(TG)、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体脂(包括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属于固定形式);食物脂肪。
2.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胆固醇
3.临床上把高脂血症分为四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4.根据病因,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遗传与生活方式)和继发性(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有关)。
5.脂蛋白最外层是蛋白质,中间层是磷脂和胆固醇,被包在颗粒最里面的是甘油三酯。常见的血浆脂蛋白有六种,它们具有类似的结构,呈球状,按照体积从大到小排列分别是: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
6. 吃进去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门静脉来到了肝脏,一部分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一部分成为肝糖原;还有一部分成为脂肪,留在肝脏里。肝脏通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把多余的能量送出体外。由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它不断地把甘油三酯送到脂肪细胞,之后剩下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7. 一个人一天一般需要1300~1500毫克胆固醇,吃进来的胆固醇一天有300~500毫克,剩下的都是靠肝脏合成的,要合成1000毫克左右,而且主要在晚上合成。
8.载脂蛋白B把低密度脂蛋白从肝脏带到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动脉壁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免疫细胞),载脂蛋白A把高密度脂蛋白从周围组织带回到肝脏。
10.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第一类,基础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它们是抗氧化三剑客,必须协同作战。第二类,植物营养素:黄酮类、白藜芦醇、虾青素、多酚类、番茄红素等。 )+ 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能使低密度脂蛋白从小而密转化为大而膨松)。
Part4 糖尿病
1.血糖七大功能:供应能量,构成组织,节约蛋白质,抗生酮,维持脑细胞正常功能,解毒,协助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前体,如嘌呤、嘧啶、胆固醇等。
2.血糖来源:食物,肝糖原(十几小时内),糖异生(十几小时以上,分解脂肪和肌肉)。血糖出口:进入细胞内供应能量,肝糖原,脂肪。
3.糖类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所有的单糖都要通过空肠的黏膜吸收,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到血液循环中去,成为血糖。果糖和半乳糖需要经过肝脏转化为葡萄糖,所以不容易升血糖,所以果糖甜度高但升糖能力低(但网上也有说果糖是最易胖肚子的);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寡糖(米粥和面糊);多糖(淀粉,糖原)。
4. 负责升高血糖的分别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而负责降低血糖值的只有胰岛素一个。
5.胰岛素合成(胰腺中β细胞先合成由86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原,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需要胰岛素降血糖时,胰腺把胰岛素原释放到血液中,此时胰岛素原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活性的C肽,另一部分是有活性的胰岛素)。胰岛素降血糖(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以后,立即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从而促使细胞膜下面的胰岛素底物分子Ⅰ与细胞内的某些靶蛋白结合;紧接着,结合之后的产物又激活了与糖、蛋白和脂肪代谢有关的酶,于是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进行无氧酵解;之后,进入线粒体,进入有氧氧化阶段,成为能量的提供者。或者,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合成为糖原,储存起来,留着以后用。或者,进入糖变脂的转化模式,合成为脂肪组织。
6.胰岛素抵抗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因为细胞不需要这么多能量,所以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7.减轻胰腺β细胞负担:第一,每一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要少,可以少吃多餐,也可以用混合食物降低升糖指数。第二,多给胰腺β细胞提供修复自己的原料——蛋白质、磷脂、胆固醇,饮食中增加鱼、蛋、肉、奶的比例。第三,帮助胰岛素消耗多余的血糖。多运动可以增加肌肉上胰岛素受体的灵敏度,使细胞更多地消耗葡萄糖,肌肉里贮存葡萄糖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8.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准:正常人空腹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进餐后0.5~1小时后升到最高峰,但不超过8.9毫摩尔/升,2小时后回到空腹水平。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会出现血糖值升高及节律紊乱现象。如果空腹血糖达6.1~7.0毫摩尔/升,则为空腹血糖受损,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则为糖耐量减低;若空腹血糖值高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11.1毫摩尔/升,即为糖尿病。在做这项试验时,要同时做不同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测试,来观察胰岛素释放能力,看是否有胰岛素抵抗,判断患者是胰岛素相对不足还是绝对不足。
9.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Part5 肾病
1.肾病营养总原则:不管患病脏器严重到什么程度,首先要考虑身体正常运转需要什么,其次才考虑患病的脏器。
2.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讲,在某些食物禁忌的条件下要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食物都要吃。整个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要先确定病变位置,再确定病变性质:是细菌性炎症、结石、肿瘤,还是免疫性疾病、无菌性炎性损伤。还要注意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
3.肾脏功能:一是通过控制水分、pH值、电解质平衡和血压来维持机体内稳态平衡;二是排泄代谢产物和外来物质;三是分泌激素和酶。
4. 肾脏问题5个分期: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病阶段1和2,主抓原发病。慢性肾病阶段3和4,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减少肾脏负担。慢性肾病阶段5,预防营养不良。注意蛋白质摄入和血磷。
5. 肾病患者八不吃:太咸,暴饮,加工食品,甜饮料,长期中药,豆制品,汤,医药减少。
6. 慢性肾病的患者多伴有肾性骨病,特点是血钙低、血磷高、骨质疏松,还有缺乏有活性的维生素D、肠钙吸收障碍、甲状旁腺素增高等状况。
7.常见误区:中医和西医的肾不是一个概念。肾病患者能吃脂肪,但要注意数量和种类。肾病患者要注意抗氧化。肾移植之后不是万事大吉,应该从营养平衡方面调理饮食,同时要长期吃抗排斥药物,也就是免疫抑制剂,如此才能达到延续肾移植产生的效果的目的。
Part6 痛风
1. 正常人嘌呤摄入量是每天600~1000毫克。
2. 痛风患者大多同时有腹部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特点,这些特点都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象。因此,大家不要小看尿酸问题,一个高尿酸问题会带来一堆其他问题。
3. 第一阶段,无症状期:仅尿酸值高,没有疼痛的感觉。第二阶段,急性关节炎期:饮食、饮酒、劳累、服用某些药物等诱因造成关节红、肿、热、痛,并且这些症状是急性发作。第三阶段,慢性关节炎期:急性痛风发作之后,反复出现多个关节疼痛的症状,同时尿酸值增高。第四阶段,肾结石和肾脏病变期:出现肾脏损害、肾结石等症状。如果出现肌酐增高的情况,说明已经到了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也已开始衰竭。
4. 痛风人群在营养搭配上要遵循6条原则:限制膳食嘌呤摄入,限制总能量,平衡搭配三大营养,多喝水,必须戒酒,注意食品烹调方法。同时注意4点:除豆腐以外的豆类食物不要吃,停止含糖饮料、甜点的摄入,适量吃海鲜,饮食要规律。
5.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因素

6.常见误区

Part7 肿瘤
1.免疫细胞白细胞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嗜中性粒细胞(细菌非特异性免疫,占50%~70%)、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占20%~40%)、单核细胞(细菌和异物特异性免疫,占3%~8%)、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感染、过敏,占1%~5%)、嗜碱性粒细胞(过敏,不超过1%)。肿瘤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方式,最重要的战士是T淋巴细胞。
2. 肿瘤的营养治疗分为两个部分:治疗期的营养支持和恢复期的营养管理。营养评价:肿瘤患者营养评估量表(PG~SGA)、人体测量值包括皮肤褶测量值(测量皮下脂肪)和中臂肌肉周长测量值(测量去脂体重)、血清蛋白质如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水平。
3.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模式:经口进食、口服营养补充剂、完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
4.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过早饱腹、黏膜炎、腹泻、味觉障碍、口腔干燥、厌食。

5.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1/3的癌症可以通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是减少或消除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发生;二级预防是指癌症早期筛查;三级预防是针对肿瘤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康复阶段采取的预防手段。
6.防癌饮食九法则:烧烤中常见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食道癌胃癌),洗菜不净常遇到农药残留(乳腺癌脑瘤前列腺癌肾上腺肿瘤),水和深海鱼中可能含有有害金属,塑料制品中含有环境雌激素(女性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卵巢癌、乳腺癌等疾病;男性多出现睾丸癌、前列腺癌、精子的数量与质量下降等症状),适度饮酒远离糖(胃癌肝癌结肠癌、胰腺癌),远离腌制食品、剩饭剩菜、霉变食物(胃癌肠癌胰腺癌),进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胰腺癌胃癌),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适当选择营养补充剂不要用代餐品充当营养补充剂。

7. 三大癌症营养克星:维生素A、维生素C和锌。
维生素C 参与蛋白的合成过程,锌有促进维生素A吸收的作用(牡蛎、蟹肉、动物内脏、瘦肉、鱼肉等肉类食物中。),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分化,防止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肠道的上皮细胞功能减退,抑制上皮细胞出现肿瘤(动物性食物/胡萝卜素加油)。
8.常见误区:在肿瘤治疗上更希望是增加油脂,减少碳水化合物。“发物”和人的体质有关。食物与体质应该相匹配,千万不要因为某种食物是“发物”就不吃了,这样会错失摄入重要营养物质的机会。靠药物催化骨髓中白细胞进入血液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Part8 心
1. 心脏是肌肉、神经、上皮、结缔四种人体组织共同结合的产物。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功能,也对应不同的营养素,所以,在为有心脏疾病的人群进行营养诊疗时,先要弄清是心脏的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对应什么组织,病因是什么,病情的急与缓,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出营养处方。心脏问题四分法:心肌问题(心衰、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瓣膜病(风湿性和退行性),心肌传导系统问题(心脏期前收缩、传导阻滞、房颤),血管问题(冠心病、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肺动脉、血管畸形)。
2.心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心律不齐饮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