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大师讲座上讲师徒关系
《大师与门徒》是法裔美国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哲学家、小说家和教育家乔治·斯坦纳在2001—2002年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讲座对教学、对师生关系所做的探讨。
斯坦纳被列为“当今文学界的伟大思想家之一”。英国小说家安东尼娅·苏珊·拜厄特将他描述为“晚、晚、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一位欧洲玄学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驱动思想有着敏锐的洞察力”。2001 年《卫报》的一篇文章将施泰纳描述为“通晓多种语言的博学家”。哈佛大学查尔斯·艾略特·诺顿诗歌设立于 1925 年,是“最广义诗歌”的年度讲座,以该大学前美术教授的名字命名。艺术(包括绘画、建筑和音乐)领域的杰出创意人物和学者通常举办六场讲座。这是一个大师云集的讲座,很多我们熟知的作家都在该讲座开讲,如艾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帕慕克等等。
斯坦纳讲座内容丰富,发人深省,探讨了师生之间错综复杂且往往紧张的关系。斯坦纳探讨了大师的形象——老师既是启蒙的源泉,也是潜在的危险权威。他借鉴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中的例子,反思了标志性的师生关系,包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耶稣和他的门徒以及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之间的关系。他探讨了大师的二重性,既是向导,也是控制力极强的人物,既能解放人,也能压制人。
斯坦纳的渊博知识得到了充分展示。他的参考范围从古典时代到现代哲学,涵盖文学、神学和心理分析。这种广度为读者提供了跨时间和文化的讨论范围。斯坦纳并不回避讨论这些动态的阴暗面,例如操纵或剥削,这给作品增添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诚实。
乔治·斯坦纳的《大师与门徒》是一本具有挑战性的书,全书的旁征博引对于不熟悉密集的哲学和文学参考的读者来说,可能会具有挑战性。斯坦纳从一个历史或文化例子跳到另一个,但可能会让不熟悉西方文化史的读者不知所措,并使一些论点没有得到充分阐述。但对于愿意深入思考师生关系的人会发现本书里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