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升级——一段冰冷昏暗血腥的尘封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犯罪升级——一段冰冷昏暗血腥的尘封历史
文/贾明二
如今提到东北小城鹤岗,几乎都是几万块就可以买一套房的印象,以及鹤岗民风淳朴、慢生活、日常消费低的描述性话语,谁能想到1995年1月28日这里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枪杀经警9人,小孩1人的特大刑事案件。如今因为《我是刑警》这部剧的热播,导致这件尘封接近三十年的案子又被很多人翻出来审视、咂摸、感慨。我看完了电视剧之后,又翻出了胡平写的《犯罪升级》-黑龙江鹤岗“1.28”巨额现金抢劫案侦破纪实。这本书一翻开就会把你拽入那个年代的鹤岗,快要过年了,,云层很厚,地上白雪皑皑,人们穿着朴素大多着黑灰色,走路嘴里都呼出白气。南山矿区的工人都半年没有发工资了,多方筹集协调一笔百万巨款现金到达了南山矿,打算春节前给工人发工资,几个亡命之徒打上了这笔钱的注意。东北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因此日本人很早就对东北留着贪婪的口水,而林彪也是依仗东北的基础,率领四野一路打到海南岛。进入八九十年代,东北的国有企业普遍陷入了困境,开不出工资,下岗工人遍地走,发生了很多悲惨不忍叙述的故事,也出现了很多亡命之徒。这部书和平常的书不一样的是对于整个社会情形的描述,东北百姓生活状态的描述。东北这块黑土地是一个神奇而又充满争议的地方,自从八九十年代末落之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台了很多政策,意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但是似乎政府、机构、民间的无数药方,不论是中药、西药,中西结合,猛药,缓药下去之后,东北依然是老样子,没有什么七泽。案件发生的鹤岗,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很萧败了,如今更是因为极低的房价成为网络段子,背后则是无数鹤岗人资产缩水,收入下降,年轻人出走家乡的悲痛历史。很多企业家都有着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理念,似乎东北这里因为多年老国企留下的顽疾到现在都无药可治。于是,又有了气候论,据说在同一纬度只有东北这个区域生活了远超其他地区的人口密度,寒冷的气候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现代工业注重效率,几个月大雪封路的天气,人力、物流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地大物博,为何不找更合适建厂生产,人文环境更好的地方。从这个角度似乎也正确,曾经去过气候和东北类似的北海道,夏天气候不错,一路开过去,确实人迹稀少,冬天大雪封路,只想窝在温暖的斗室中。如今网络媒体时代,东北再次火热是因为文旅了,冰雪节、洗浴中心、豪横的菜量等,这能会是八千万东北人的出路么?那些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如何生活?去过几个发达国家,印象最深的是即使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依然能够将道路、水路、电路、网路通到,也许一切问题需要等到整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解决,但是几代人的人生就这么渺无声息的过去了。回到这几个犯罪分子身上,这部书难得记录了这几个犯罪分子的自述和人生历程。记得有人说坏人从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即使是杀人越货也有一套自以为是的理论,这几位犯罪分子的自述便是如此。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现实生活的十分潦草,虽然有口饭吃,但是窘迫的生活让他们愤愤不平。对于生命,他们既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也不看重其他人的生命,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在苟活着,想狗一样活着,只是有空吃食,没有希望,没有明天。如此度过一生,还不如干一把大的,甚至对抢到的钱都有了规划。透过这本书,也能理解了如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部书同样也对侦破的警察进行了精彩的描述,犯罪分子可谓是精心设计,提前筹划,投资费用学车,制造不在现场时间,女扮男装,枪杀同伴,焚烧尸体等给侦破的刑警带来了层层干扰。刑警队伍确实有精于业务的专家,能够拨开层层迷雾,抽丝剥茧,最后将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
这部书已经拍过好几次电视剧了,大概是因为案件的冲击力,因为犯罪分子的精心设计使得案情的扑朔迷离,因为刑警能够一步步逼近真相,因为破案后犯罪分子的全部坦白让人震撼。感谢作者胡平用自己的笔真实记录了整个案件,不论是犯罪分子还是刑警都没有矮化或者神化,但是又能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最后还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许正像教员当时想了解俄罗斯一样,先去读关于俄罗斯的小说,这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第一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