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写,我们看 ✦ 王苇柯(Weike Wang)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苇柯1989年生于南京,5岁随家人出国,曾旅居澳大利亚、加拿大,11岁时定居美国。哈佛本科、博士毕业,波士顿大学硕士(MFA)。
★★★★☆
Chemistry一书讲述一名华人女孩读到博士才发现自己并不真心热爱科研、也缺乏科研头脑,无法毕业更无法面对父母,一步步抑郁成疾。我个人很偏爱全书散发出来的文学灵气,通篇意识流,精细准确地刻画人物内心,然而同时又能把人物关系、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起承转合流畅顺滑,很不简单。行文短句居多,风格清新,看得出汉语的影响(王苇柯识字千余,听说无碍,但不会写)。
作者在《纽约客》上有若干短篇发表,文风依旧灵动,但题材仍集中在描写亚裔女性境遇上,可见王苇柯属于仰仗个人生活体验为创作源泉的作家类型,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
王苇柯的文笔灵气是我偏爱的类型,但她这第二部小说印证了我之前的担忧:“她非常倚赖个人生活体验为创作源泉”,可惜她突破乏力,没走太远。作为小说家,她最大的缺陷不在叙事、不在组织、不在文字表达,而在于她很难超越个人生活范畴去发挥想象、化用素材。在故事构思、人物设定或细节铺陈上,她很容易暴露出一种捉襟见肘的吃力和艰涩。思考力度也差强人意。
本书是个移民故事+COVID故事:女主(哈佛,ICU医生,亚斯女)、女主哥哥(耶鲁,花街新贵)、女主嫂子(清北卷到花街)、女主妈妈、女主爸爸(企业家,刚去世),延伸到白女同事、白男同事、白男邻居。但读来没有一个人物足够扎实饱满、没有一段关系足够完整充分。
优点:➊意识流手法仍是作家的强项,富有表现力;➋海华及NYC医生的COVID记事部分有意义,有感染力。

图片搜自网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OPP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