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灾难世界一潭死水,还是能找到黑暗中的那一抹闪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某些情结比较重一些,所以很少看ri本作家的作品。这本书颠覆了我对日本作家的认知,写的真好,难怪诺奖呼声那么高。 她就是多和田叶子,60年代生于东京,诗人,小说家。1982年起定居德国,用日语和德语双语写作。获得过芥川奖、谷崎润一郎奖、泉镜花奖。2018年,她的《献灯使》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翻译文学奖。是比村上春树更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女作家。 《献灯使》是一部闪亮发光之作,真正的反乌托邦小说,摹写的是活生生的“现在”,与并非凭空虚构的“未来”。 整本书都用一种平静而轻盈的语言 ,叙述着一些生活的点滴,情绪稳定的人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却将疯癫而黑暗的社会、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活现状,残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又在于在这残忍中透着人与人之间的浪漫、温馨与拯救,于这黑暗中投射进一丝丝微弱的光明。 她笔下的世界,ri本像瘟疫一样被人厌弃:关于ri本的传闻像蛆一样泛滥,蛆长成苍蝇,飞遍全世界。 老人死不掉:老人并没有返老还童,而是被放射性物质夺走了si亡能力。 孩子活不成:无名自出生后,从没有在真正的田野里玩耍过,他在头脑里营造了想象的田野,小心翼翼地一直维护着。 曾祖父,曾祖母对与曾孙儿一起能吃一顿火锅的幸福与兴奋:三个人点燃了心中喜悦的爆竹,像初春的小兔子一样高高跳起......忘掉不祥的污染回忆,用开心往事编成的小网将其一一捞起,即使它们像绢豆腐一样脆弱,用筷子夹不起来,他们也耐心地用网去打捞,放进小碟,狼吞虎咽吞下滚烫的碎片。 曾祖母的分别场景令人泪目:能说出口的话,不能说出口的话,鞠华的身体被无数话推搡着走开,像一张便签被撕下,被揉成团儿扔掉。她眼泪濡湿的脸歪歪扭扭,皱皱巴巴,声音未发出已经嘶哑。 作者像剥果壳一样,平静地把这个破败的果子残忍地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它的残破与揪心。被剥夺死亡权利的“青春老人”始终不停地工作,而代表希望与活力的孩子却患病不断,成为“随时会殒命的玻璃儿童”。面对残破的家国,老人们决心拼尽全力一博,拯救孩子们……即便灾难世界一潭死水,还是能找我们看到黑暗中的那一抹闪亮。 作者用现实的残忍与恐怖发问,一字一句牵人心弦,叩问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由五篇同题材短篇组成,《不死岛》《献灯使》《韦驮天踏破一切》《彼岸》《动物的巴别塔》。各篇即独立成篇又相互联接。 精装小开本设计,方便阅读与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