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的东西,当然是好东西!

薄薄一本,讲述了法国200年来的女性主义发展史。 - 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了“与女性斗争有关的日常之物”这一微小的切口来进入波澜壮阔的历史,于是那些模糊的苦难记忆就变得无比清晰而鲜明。 比如衣架: 它并不总挂在衣橱,在堕胎不合法的时代,它被展开塞入女性体内,用来刺破受精卵; 比如长裤: 早在1800年巴黎警察局局长发布的禁令中,它就被禁止女性穿着,直至2013年,这条禁令才由女性权利事务部女部长正式宣布废止; 比如裙撑: 在摆满烛台的沙龙、乱扔烟头的花园,它使女性变成了移动的火把。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约有3000名女性在裙撑引发的火灾中丧生; 比如小家电: 它被发明的初衷,是让主妇能“在洗衣机转动、加热奶瓶的同时准备饭菜”,随时随地发现新家务。它与女性死死绑定,1930年家政艺术博览会的吉祥物正是一个拥有女性外表、拿着扫帚的机器人。 - 当然,还有一些物件,记录的是女性在压迫之下伟大的抗争。 比如报刊: 1897年,玛格丽特·迪朗创办《投石器报》,这份报纸从编辑到排版都由女性主导,公开发表女权主义言论,并为女记者颁发“特别通行证”,成为她们的职业敲门砖(创始人甚至建立了一座女记者疗养院); 比如花环: 1881年7月14日,三十多位法国女性在全民欢庆的国庆节身穿丧服、手捧花束、走向巴士底狱广场,控诉《法国民法典》对女性的压迫,为自己丧失的女性权力哀悼; 比如胸罩: 1881年,一位巴黎公社社员、缝制紧身胸衣的女工将束缚骨肉的紧身胸衣一剪为二,放开了压迫的边缘,最早的胸罩由此诞生,并被名为“舒适”(Bienêtre)。 说实话,读这本小书的过程,就很像重历这段女性斗争史,时时会感到苦涩伤痛,却永远激情澎湃、心怀希望。 - 另外,特别想提一提这本书的制作班底,看了一下,作者、译者和主要编辑们都是女性。 她们的勇气和关怀不仅使全书始终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和蓬勃的力量,也为广大读者——未曾谋面的姐妹们——留下了许多温馨的彩蛋。 作者玛蒂尔德·拉雷尔在扉页贴心留言:“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件物品,它可以在与父权制的斗争中发挥作用。比如,把这本书扔向在街头骚扰您的人”; 译者樊艳梅在语词的极细微处中实践着女性主义,比如“女男平等”、“英雌”; 女编辑们经过多方争取,终于让卫生巾大大方方地出现在了标题和封面上。 这些进步虽然细小,却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女性创作者们正在创造一种新规则,一个有尊严的、舒适的、自由的新世界。就像书中所写: “我们要面包,也要玫瑰!” 为她们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