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理的智力增强之后,我想象着他登上了书山。 登得越高,望得越远,直至他攀至顶峰,环顾着周围的知识世界 ——既有善,亦有恶。 然而,他不得不从另一端爬下书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刚玩的游戏里面一直提到“作家总会把自己的一部分写到小说里”,刚好在看过《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一周年的时候,微信读书把这本书推给我。看得很快,一天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喜欢原书的人应该都会喜欢这本回忆录的。 Mark了作者赞同改编的舞台剧,但是不认可早期的电视和电影改编。Mark了有空多去看点毛姆的东西,之前看他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感受就是对作者有共鸣但是对写作内容没有太大兴趣,那我觉得本书作者如此喜欢他,反反复复提到,我还是之后看一下。 真的很喜欢这个作者和他的笔触。原来我深有共鸣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最初idea是“教育能够使人们产生隔阂”和“如果能变得更聪明一点,会发生什么情况?”。我有get到这两点,不错。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作者关于对查理和阿尔吉侬的实验的描述,像坐电梯经过不同的世界,但是终究还是要离开。 好几幕看了觉得很难过的故事出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我想亚里士多德如果泉下有知,会修改成悲剧只会在到过高处的人身上发生。
- 梦想成为作家,是因为我热爱读书和讲故事,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写作素材,却储存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之中。我通过自由联想发掘相互联系的记忆,并将它们揭示出来,就如同用锄头挖出植物的根茎,再将其种植于能够茁壮成长的环境之中。
- 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一段话:悲剧只会在出身高贵的人身上发生,因为只有从高处跌落才会造成悲剧。如此,我不妨验证一下,我想。如果一个比卑微之人还要低下的人,比如有智力障碍的年轻人爬上了书山,变成了天才,然后他又失去了一切,那将会发生什么?
看了原书的中篇版本(是这本书的末章),我觉得改编成长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仅仅是中篇我没办法产生那么强烈的共鸣,其他角色也更立体,当然如果我只看过中篇的话这也是一篇很不错的故事。
对精神储藏室这个概念觉得还蛮有趣的,有空来思考下我的精神储藏室是什么?
故事的最后,作者说看舞台剧的过程中,他被感动到都很想要导演把阿尔吉侬和查理的悲剧结尾改掉,也许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西米糖糖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