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寒山,既受中国影响又影响中国的诗人

加里・斯奈德是翻译家也是禅宗信徒,故而对中华文化相当着迷,他翻译了许多中国的古诗。1958年,他在中国文学评论家陈世骧教授的指导下翻译了24首光寒山的诗,成为寒山诗英译史上的里程碑,因此被誉为“美国的寒山”。
他出版过二十多部诗集和散文集,影响了不少中国诗人。当然,他自己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这本《山行水上》作为加里・斯奈德作品集的外集显得颇为特别,好奇的我查了一下何为外集?原来,“外集” 是指作家常规作品集之外,另行编集的作品集合。它与正集相对,一般收录一些因各种原因未被纳入正集的作品。
这些作品从未出版过,其中包括一些正集的整体风格定位不太一致的诗歌,还有一些随笔、断章和译作。这些不同风格内容面又比较广的作品,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位美国寒山那超越世俗的境界。
寒山本是一名官宦子弟,却因安史之乱避祸浙东天台山,结识了国清寺僧丰干、拾得,并与他们谈玄论道、修身养性,从此静心修道,开示佛法、普济世人。
在加里・斯奈德的诗里,你能感受到这种近至生活琐碎,远至宇宙人生的自由之感,有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也有作者对于人类社会问题的思考,比如战争、贫困、环境污染等;同时,还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不过,我在了解作者简介时发现,加里・斯奈德是美国“垮掉的一代” 的代表人物时,着实有些吃惊,像寒山这种境界和思想的继承者,不应该如佛家道家那些得道之人一样,被尊为“长老”吗?怎么还是“垮掉的一代”?
虽然我知道斯奈德的理念确实推动了“垮掉的一代” 文学运动的发展,但这么明显带贬义的定义,真的没人提出异议吗?
但这可真是对应了这个经典小故事:
寒山问拾得关于如何面对“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的问题,拾得的回答是“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