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广茂译本还能读吗?怎么读?附翻译勘误[长期更新ing]

众所周知,季广茂老师作为齐泽克作品在国内的首批译者,诸多齐泽克作品都是他一手操刀,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译作,选用季广茂老师担任《绝对反冲》译者实在无可指摘。但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季本数不清的关键术语之错译漏译,所谓质量上乘又是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呢?季广茂译本还能读吗?怎么读?
任何亲自读过季本的读者都会知道,季广茂老师在需要术语性把握或拿不准的地方一般总不厌其烦地附上原文,任何稍经训练的有术语敏感度的读者马上能认出其本来意义,然错译仍铁证如山,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考量,几十年来肯定收到过不少翻译上的指责,但改正之处却寥寥几笔;如果我们不谈这点,季本当然是有价值且合格可读的译本,这首要在通顺准确、甚至简洁、典雅的汉语语法,事无巨细的译注以及基本流畅的阅读体验(不像一些诘屈聱牙译作), 许多人可能忘了稳定发挥,客观呈现本来就是件了不起的事 ;
这是我读修订版《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得到的结论(相当愉快的阅读)——季本译作,懂的都懂,不懂的就不懂。这是说,如果你能认出所附原文的术语意义那么这些错译本来就不会影响你,因为你本就领会了所意指的本义;而不能认出者,却又面临着重重误读、误导的风险以至陷入根本难以理解的重重迷雾或误入歧途(我曾见过不少那些将[反射性决断(季本译reflective determination)]理解为[意动用法]而非本质逻辑的[反思/反映规定]的读者)。不过,借季广茂本人在《意崇》后记的说法,齐泽克作为一个反-“常识”哲学家,如果没有充厚、全面的“常识”本身就没办法理解他到底在反对什么东西、到底在主张些什么;所以,那些没有一定智识背景的后一类读者本身也并非齐泽克的理想读者——这又体现在各路网哲对齐泽克的百般无厘头挪用——本来很思辨的内容直接反转为跳梁小丑
译文无法完全取代原文,说这些也不是为季广茂老师开脱,而是给一个翻译工作者应有的尊重,我也做过翻译,知道翻译工作的不易,也当然看得出季广茂老师所付出的心血。
附下王熙 (Walt) 老师的评价

总之,说了那么多,季广茂译本还能读吗?能读,那怎么读?只要把那些术语给转译过来就是了。
以下所附的翻译勘误仅限于术语意义上的纠正,不止适用于这本《绝对反冲》,也一般适用于季广茂老师翻译的所有齐泽克作品,仅代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p2.对立物的思辨性共存(speculative coincidence of opposites) 应为 对立物的思辨性重合

2.p4.参照先刚老师译本:


3.p5.术语term改为端项或 项
4.p5.调停 mediated 改为中介
5.p5.“走向客观性的思想这一思辨态度” 应为 “思想面对客观性的思辨态度”;这是《哲学科学全面教学纲要》的说法

6.p6.超验主义→先验论/先验主义;下文同,但少数情况下超验是对的

7.p7.化约主义→还原论,8.实证性→肯定性

9.p8.自我设置之我(self-positing I),"设置"一般译为"设定"
----------------
懒得加图了
10.p20. 话语性知识(discursive knowledge) → 推论性知识
11.p23.注4. 隐秘身份(innermost status)-最内在的身份
12.p30. 时刻(moment) → 环节;按语境,大多数时候都是环节
边读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