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约定》:冰天雪地里的“爱情神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论是军旅题材的影视,还是军旅题材的小说,我都涉猎甚少。这其中除却偏好左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军旅题材的叙事都相对刻板化、集体化、荣誉化,最终都会升华到大义凛然层面。不可否认,大义凛然确实是该贯穿军旅题材,但是拉回到战士身份下的个人叙事,或许只有全量打开个体的怕和爱,才能更好地释放大义凛然的重量。
不过读毕淑敏笔下的边防故事,我却没有看到太多对“大义凛然”堆砌式的呈现。坦率地讲,在我有限的军旅题材小说的阅读体验里,这本《昆仑约定》是难得的重个体叙事的军旅题材小说。并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故事是以边防女医护们为主体展开叙事,通过她们的爱情故事,写尽边防疆域上的家国情怀。
之所以这样强调,绝非是要给男女立高下,而是对于边防故事也好,爱情叙事也罢,只有打破既定的“痴女模式”,才可能让多元注脚在冰天雪地里显得不那么格格不入。
比如谈到军队律令,虽然有铁的纪律摆在那里。但是回到毕淑敏笔下的故事,却处处充满绵柔的人性关怀。尤其以郭换金为主线展开的爱情故事,可以称得上是“爱情神话”。在与楚直的朝夕相处中,沉积出爱情基于陪伴的意义;在与景自连的邂逅和坚守中,凝练出爱情背后的绝对信任;在与潘容的救死和守护里,成全和守望让爱情成为恒久约定。
当然爱情总是充满遗憾,不管是郭换金还是其她的女医护。郭换金的幸运在于她始终被爱情眷顾。而家境显赫的麦青青和手勤嘴甜的叶雨露就没那么幸运了。一个是爱而不得,一个是错爱毁身,但是她们也是敢爱敢恨。

事实上,现实的生活里,爱情也多是喜忧参半。于此,毕淑敏笔下的爱情神话,更在于多元注脚,而不是为叙事爱情而叙事,为成全爱情而成全。甚至可以笃定的是,毕淑敏之所以在开篇不久后设定了一个叫古墨的老人,其实就是在为最终升华“昆仑约定”做铺垫。因为翻过全篇后,会发现古墨的终局与郭换金和潘容的“骨灰之约”是呼应的。
这其中既有对爱情精髓的呼应,也有边防战士对边防世界的眷恋。是啊!对于一个燃烧青春的地方,可不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吗?可不就是生死相依的故乡吗?
至于楚直、景自连、潘容和门可闩,如果真要评出个高下,却也真的很难很难,只能说楚直、景自连、潘容各自代表理想爱情的奥义,而门可闩属于现实世界里,“真实牛马”的爱情复刻。
所以,对于叶雨露和门可闩的“一触即发”和“悲惨结局”,即便让人看起来不那么爽快,但是这确实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就此而言,毕淑敏的笔是真的写实,也是真的悲悯。
而古墨、麦青青、叶雨露、黎欢喜、甘黄连,虽然各自命运不同,但是在追逐爱的层面,可以说都是坚定的边防儿女。起码回到人性的范畴里,她们都遵从内心,哪怕强求也要有个结果才会作罢。

另外,在冰天雪地里,也依然难以摆脱“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现实。在这个问题上,毕淑敏的书写可谓在压着“红线”走。比如对于“郭换金亲吻景自连”一事的处理,阳云天竟能反手把潘容套路了。这种真真假假的官员操作,从烘托“放手爱”上可谓画龙点睛,但却也真实存在于现实的机关高楼。再如文慎笔对麦青青关照,真可谓步步为营,很触目,很现实。
再就是关于叶雨露和门可闩“一触即发”的描写,毕淑敏并没有刻意压制笔法,而是彻底剥离军旅背景,回到青年男女的世界,写下纯情世界的本能性爱。在这个问题上,在“郭换金亲吻景自连”和“郭换金告别楚直”中,也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是的,这样大胆细节在边防的部队里,大概也只有云知道。可毕淑敏如此写下,真的是勇敢之外充满慈悲。就比如谈到叶雨露的结局,借由郭换金的视角写下:“美丽女子,爱上心仪男子,在所有神话传说中,都象征美好。唯有在这里,是启动了一个危险按钮。最后,这一切后果都由女子承担,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的伤害。”
不得不承认,毕淑敏即便是写小说,也依然逃不开她医生的慈悲,心理学家的细腻。对于人情世故、打情骂俏、爱恨嫉妒、都写的入木三分。以至于,冰天雪地里的爱情神话,也能写得热火朝天。最关键是落脚点不只是爱情,更把朴素的集体情怀、个体精神渲染到无差别的人文高度。
是啊!来处不重要,归途才是乾坤。 这里的故事,只有云知道。可是我们通过毕淑敏的笔也知道了。七百多页,一气呵成,这是毕淑敏的回忆史,也是那代人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