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韩江作品内涵必读的一本



我记得陈忠实曾经有句话:“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可以踩过肮脏的泥泞,可以对叽叽咕咕保持沉默,可以对丑恶闭上眼睛,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是一种怯弱。”其实用来形容韩江的作品非常合适,作为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双料得奖者,韩江的风格毋庸置疑的自成一派,一种清新的憔悴,一种痛苦中的快感,在泪水中凝结出的珍珠,就像这本《黑夜的狂欢》封面一样,手中镜面反光的,是珍珠,还是泪珠?
韩江的文字中弥漫着一种克制的疼痛感,人物想被禁锢于社会机械中的一个个螺丝钉零部件,即使努力适应或者忘记,依然克服不了生理的本能反应,这是一种社会现代性的过敏反应——《丽水的爱》中慈欣叠被子的姿态如同“松懈的发条被拧紧”,一针见血地说出“人可以不幸到那种程度啊。”,“夏天来临以后,那种躁动不安的酷热,就像每座城市的后巷里都在发生杀人和群殴事件一样。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一个多月,我的洁癖突然又恶化了。”这种刺骨的描写形成了独特的诗意暴力。角色们在城市褶皱里辗转,《黑夜的狂欢》中“首尔的夜灯看起来就像远方夜海中无数点亮诱鱼灯的鱿鱼捕捞船”,“透过敞开的玻璃门俯瞰所见的城市就像坟墓一样。夜晚的灯光看上去像是坟墓里一起殉葬的廉价宝石。”城市中璀璨灯光无法带来温暖,而是浪漫的死亡陷阱,“喧闹的城市,因无数次争斗、阴谋和相遇而沸腾的首尔,它们在石棺般寒冷的黑暗中,显得悠长而疲惫。”。
虽然是短篇小说集,但从收录的这几篇故事中,还是能发现韩江透露出来共同的主题——逃离。逃离往往以悖论的形式呈现,理想的家园仿佛永远到达不了的彼岸,它们以不同的名字贯串在不同的故事中,远方是丽水、是东海,是一个个无法抵达的,幸福生活的彼岸,化成了幻象。真的到达了远方就会幸福快乐么,显然不会。所以冥焕熄灭所有房间中的灯具,在黑暗中窥视光明,他无法逃离,正焕“在四处都能听到那诱惑着他希望的执着的声音。”,任奎“他还想一直跑到世间的尽头,一直跑到死为止。”。。。每个人都想要逃离,却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现代社会压得喘不上来气的玻璃金鱼缸。戏剧化夸张的人物自我放逐,成了对存在本身的质疑。那些紧闭的阳台门、灼烧的汗腺、疾奔时撕裂的风,都在指向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故事在最后都迎来悲壮又伟大的翻转,在强烈的触底反弹之后,在黑暗中,向死而生,抛弃一切世俗束缚,终于实现了人的自我托举。
诗意的残酷性渗透在故事中明暗交界处游走,但韩江用手术刀般精准的笔锋,完成了对现代人精神流亡的病理切片,又从淤泥一般无望的绝境中,奋力拔出僵木的双腿,摒弃掉旁人的目光、挣脱世俗的束缚,也许那不是逃离,因为只要你想,永远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诺贝尔文学奖对韩江的评价里有一句“每一部作品都揭示 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我想这不是最后的结局,在她的故事中,无论失败或者最终成功,都有一种诗意的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