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科幻小说金字塔的存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见了,木星》这部硬核科幻小说在我心中可以称得上是巨匠的存在!试问除了小松左京外,还有哪些日本科幻作家能够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呢?不管是书中体现出的丰富的科学知识还是对未来的预见,围绕着黑洞理论的各种想法都很惊艳!在宇宙的画卷中有些神秘的气息,科学家一生都在研究它们,可谁也没有见过它们,但是小松左京仅仅是靠文字的描绘便栩栩如生。 现今,关于宇宙的技术和用语一点点渗透到普通人民中,人们不再觉得科学遥之不及,各种文献报告,各种小说作品开始普及,难能可贵!

《再见了,木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2125年,外星考古学家在火星极冠上发现了远古外星人留下的地画,这幅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破坏太阳化计划的极端环保组织“木星教团”也让事态变得极其混乱……小松左京在SF界之所以有压倒性的口碑想必在于他的笔力和文学内涵,他会埋下一个谜团的种子,在合适的时候将它的内里揭晓,相比于很多挖坑不填的作家来说,可谓是坑品极佳! 这本书荣获了第十四届日本星云奖,同名电影也堪称亚洲科幻影史的里程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宏伟的感觉,就像在看一场空间歌剧,是一种渐入佳境的体验。

小说的前半部分,“木星教团”的存在还并不明确,着笔更多的部分是介绍,比如:密涅瓦基地、木星太阳化计划、“蒲公英”军团、WSAA特别会议……同时也会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面向成人的实验室会存在于宇宙基地?主人公英二和兰森部长的对话是否在传递地球政治的暗潮汹涌?后半部分一点点把小说主题推向高潮,为了应对整个太阳系面临的危机,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真的让人感动。也许是因为JADE-Ⅲ的探索中准确的描绘了“木星幽灵”,所以当人们的反抗、挣扎、矛盾和无力体现后,被深深的震撼了。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的,但是共享设定的乐趣又化解了作为硬核科幻的枯燥,尤其是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还没有听到泡沫经济的脚步声,所以很庆幸,霓虹SF史上可以留下这样一部快作!而写出这本书的小松左京在那个时候又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