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选评读后记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流星,生命短暂,从公元780-816只有短短26年,生平坎坷,他被赋予了显赫的身份与清贫的家境,无尽的欲望与病弱的身体,坎坷的经历与脆弱敏感的心,长吉的一生中都在矛盾中拉扯着渡过,而这拉扯又更加折磨他的精神与身体,使其郁郁寡欢,前期踌躇满志作“一朝沟陇出,看取排云飞”的壮志青年已再难从后期“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的李贺身上找到半点影子,后期沉溺在神鬼仙事欲长生的妄念,与感知时间流逝深知长生之荒诞的清醒,成了李货死亡的催化剂,最终在自己的幻觉去世,不知该为之喜抑或是悲。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人不幸也谓之诗家幸,人生的坎坷与悲愁为诗家催生了无数不朽名篇,李贺也是如此。又正因其奇异的文风,李贺所作之诗更显奇特,世人再难仿其风,独树一帜,杜牧说其“探寻前事,深叹恨古今来尝经道者”可见其特点。评李贺为“诗鬼”属实鞭辟入里,李贺酷爱与张扬而冷峻的色彩,搭配柔软但写得沉重的事物描绘,故常显奇异违和,我以为此也为李贺诗中“鬼”气的来源,又偏爱神鬼之道与艳俗之趣,搭上“其子光阴之速,年命之短,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每感怆低回,长言永叹”的主旨,每作诗歌,其凄凉苦闷之心愈显。 长吉“常骑毛驴觅句,带一破锦囊,朝出暮归,得句即投囊中”,实属呕心沥血之作,每作一句就似耗掉一丝生命值,其人生之短暂好似只为下凡作词而生。长吉常化用秦始皇、汉武帝的典故,谓其求长生之徒劳,但又不似嘲讽,更似病友的共情,是为无长生之道的苦闷。 不论如何,这颗短暂的流星为中国诗歌划过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其用词之妙,化典之奇令人拍案叫绝,不觉 自惭形愧,曹丕有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长吉虽人生短暂,但其文长存,也是一种长生。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