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与交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阴阳的对子贯穿在一系列核心的经典中。但这里有一个难题,就是阴阳并非是以专题化,或西方概念化的方式,贯穿其间。那么既然此书名字就叫“阴阳”,那么是不是要以一种专题化的方式,来呈现呢?如果不以专题化的方式,但本书本身就是以阴阳来切入。但问题在于,阴阳并非以专题化的方式,呈现在经典中。如果以专题化的方式,那么很有可能会极大的损害我们恰切的领会这里的关切,阴阳。 而此书采用的是次第展开,加上交错辉映的呈现方式,而这样的方式,本身也以看做是阴阳之道术发挥。先从次第说,本书以此次第展开: 导论-阴阳宇宙论-阴阳矩阵-阴阳谋略-阴阳身体-阴阳鱼图(太极图) 以这样的次第展开,或者能看到作者的某种考虑。因为同样是次第与交错,也完全可以以另外的次第来展开。而如上次第,可以说有照顾到某种西方说理思维的考量。因为这个次第,大体是从道体-阴阳类比(矩阵)-阴阳道术之术的层面-天人关系中的身体观-太极图比类取象之象。大体是从这么一些对子展开:道-术,总-类,天-人,象-意,这些是这本书的大体次第。 而穿插呢,或者交错辉映呢,主要是顺着如上次第与一些对子,拆算集虚般的,顺着每一章的主要话题,重构核心经典对于相关话题的言及。主要的核心经典:易经 老子 庄子 管子 文子 黄帝内经 孟子 礼记 宋明道学家语录 吕氏春秋 淮南子…… 总的来说,以上的核心经典,重新打散了之后,在每一章不同的话题下,被重新集聚起来,共同言说着相关的问题关切。所以,虽然有时候看似不是那么专题化的在谈论阴阳,因为如果按比例,其实很多引用并非在谈论阴阳。但整个的切入与重组,却是关涉着阴阳的相应切入点在展开的。这样,会让整个的领会更丰盈。因为这些核心经典本身,也是以类似的非专题化,都是以次第与交错的方式展开的。 而为了某些方面的考虑,或自身的个人倾向与选择,总的来说,此书在保持以上对于阴阳,这样的对子式浑然-集虚展开道说的同时,其实对于明晰化的说理方式,更有偏向。如果喜欢更松弛,或更有诗兴的读者来说,或许会觉得有些紧了。但好处是,保持交相辉映的道说的同时,比较清晰。 总的来说,可以将此书看做以对阴阳的关切,重新读解的经典,会对核心经典有一些新体会的启发。而反过来,对于阴阳的探寻,本身也是以一种置身其中的探寻方式,会有一种游览寻找的学习乐趣。 最后,说一下次第展开的其他可能。其实我们真实学经典,或者对于阴阳不断深厚领会的可能次第,或许也可以这么呈现:太极图-阴阳身体-阴阳矩阵-道术之术,而蕴藏在其间的,伴随始终的,是对于道术之道的领会,而宇宙论可能会放在后面一些来探寻。 或者以身体,以天人关系,以修身为枢纽展开,比如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从修身为抓手。或者人们倾向的,也是六艺展开的思路,由道术之术而不断体道,这是游于艺的思路了。或者很多人从 黄帝内经 相关切的身体问题为发端……总之这样的次第与交错的展开方式有很多可能的展开可能。而此书的次第展开,总的来说,是偏于说理的一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