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欲说还休的惆怅
“暧昧”这个词,意为“不分明”,在日语里和中文的写法相近,连发音也几乎一样。日本人生来不擅直接的表达,日常生活反映到了文学作品中,就演变成一种近乎琐碎的风格,大事小事喜怒哀乐都藏在那些枝枝蔓蔓的场景和对话背后,读者仿佛是透过一只缓慢的长镜头观望他人的生活,纵有惊心动魄,看在眼里却波纹不动。
因为这个缘故,对日本小说,尤其是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大多数人的喜欢或不喜欢是件泾渭分明的事。如果没有耐心看完一部温吞水里藏着人间真味的日本电影,多半也就读不出这一类小说的好处,而一旦觉出好来,故事里的情绪便悄然席卷血管,裹挟心脏,牢牢附着在脑海,化作印记。
三卷《细雪》,漫漫四十余万字,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悄然入肺腑的故事。
故事并不复杂。蒔岡家是关西船场地区的富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家道中落,只余下四个女儿。四姐妹都貌美,且长得年轻,仿佛被时光格外恩宠。大姐鹤子和二姐幸子分别嫁作人妇,三女儿雪子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四女儿妙子算得上是一名新女性,做日本人偶,学西服缝纫,跳山村舞,忙碌于艺术的同时绯闻不断。整个三卷小说讲述的主要是这两个年轻女人,以及给她们提供住所的贞之助与幸子夫妇。五年里发生了许多事:雪子的一次次相亲,关西的洪水,妙子的恋爱和死产。故事结束的时候,雪子终于有了合适的婚约,算是个花好月圆的传统结局。
这个故事本来很可能演变成一通浩大的流水帐,谷崎润一郎用精致的细节来构建它,结果让它一点儿也不平淡,反而有了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节奏。有不少人将其比作《源氏物语》,谷崎老爷子在写这本书前花了几年时间把《源氏物语》译成了日语白话,想来总有些影响渗透其间。
樱
读《细雪》,首先不能不注意到樱花的存在。书中人物走过了五年的时光,每一年的春天,幸子一家都会和妹妹们去看樱花。彼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这本吟风弄月的小说被政府看出了“反战”的潜台词,上卷出版后立即被禁。
对第一次赏樱的描写非常细致,三姐妹和幸子的女儿悦子都穿了和服,小女孩悦子穿的是“印有山水花鸟的长袖礼服”(日语叫做“振袖”),她的三姨四姨还没出嫁,穿的自然也是华丽的振袖。这几个和服女子加上贞之助,五个人前往京都的平安神宫赏樱。平安神宫的樱树是垂枝红樱,垂柳一般的枝条上缀满绯红的花朵,和常见的淡粉色樱花相比,更有种艳极而衰的意味。二姐幸子边赏樱边惆怅,想到雪子一旦出嫁,来年看樱花的人不免少了一个。
作读者的,这时也会油然而生樱花所蕴含的日本式的“物哀”感觉:樱花易逝,来年不一定能和同样的人一同看同样的风景。不过,谁又能想到雪子一次次相亲,却总是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失败呢?到后来每年仍有赏樱这个情节雷打不动地出现,写法却一次比一次简略,连幸子也不再发出同样的感叹。读者在旁边着急:怎么还嫁不掉?又忽然从字里行间读出战争的折射——到了一九四一年,“今年由于时局关系,赏花酗酒的人少了,反而有利于看花。平安神宫垂枝樱花的艳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细细欣赏过。”
怪不得谷崎老爷子在那个非常年代被禁。
腰带
在上卷开初,有一整个关于和服腰带的章节。三姐妹打算去听钢琴演奏会,临行前,雪子说幸子的腰带每当呼吸时就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声音虽然轻微,和音乐会毕竟不相宜。三姐妹为此手忙脚乱,先换上“千堆雪图案”,又换上“茜草纹样”,最后发现是新腰带的质料容易作响,于是换上一根用过的腰带,这才急忙赶赴音乐会。
这一章读来满是柔软的女性生活气息,似乎既可归为小资趣味,又可以看成是姐妹感情的刻画。其实谷崎老爷子别有谋划。等看到雪子顺应家庭安排去和一个又一个男人相亲,对方有的老迈,有的古怪,连读者也不由黯然:这样一个对腰带那点儿声响都敏感至此的冰雪女郎,难道非得和这些腌臜人一起共度余生?
雪子的相亲屡次失败,其原因早已在开篇的“腰带”中嘎吱轻启。她长成时父亲还在世,见识过父亲一掷千金的豪气,也享受过细节上处处优渥的生活,如今虽然随二姐夫妇过着寻常中产人家的日子,旧日豪门的余味,让这个年轻女人与寻常上班族有着不可见的差距。雪子被一些人认为“落后于时代”,其实她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凡事坚持自己的主张,是旧时代与新时代所能共造的优雅女子。
她最后嫁了个华族后裔,可能谷崎私下认为,这样总算是门当户对。
庭园
幸子的家是和式的二层楼建筑,有廊檐,有庭园。雪子深爱这个“春华胜过秋色”的庭园,尤其是每当长房大姐以“没出阁该住在长房”为由,把她拖到位于东京的空间逼仄的家里去住过之后,她一回到二姐家,看见这个园子,就满心的踏实和欢喜。她就像这园子里的一株白芍药,贪恋家的平静宁和,丝毫没有恨嫁的表现。
幸子的丈夫贞之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屡次为两个小姨子而操心。他同时也是个细致的园丁——“贞之助抽空又走到院子里去摘蔫掉的百合花。四五天以前这里的百合花开得极盛,现在已经大半枯萎,蔫儿得不堪入目了。特别是那白花枯萎得犹如黄纸屑,把它一朵一朵地摘掉,剩下像长须那样的雄蕊也仔细地摘去了。”
女人的芳华易逝,就如同这百合花。婚姻是个园,提供根基、安稳和照料。贞之助这个做丈夫的,除了妻子女儿,还要照管外柔内刚的雪子,以及常生事端的妙子。很显然,两者在他心里的比重不太一样。等到雪子即将出嫁,本来是件喜事,雪子本人却“为日子一天天这样过去而悲不自胜”,而且她还闹了肚子。全书的最后一句是“那天雪子拉肚子始终没有好,坐上火车还在拉。”作为一部花好月圆的大长篇,这个结尾十分不可思议。有好事的评论家认为,贞之助代表的是谷崎自己,雪子则是与他们全家共同生活了很久的妻妹,所以他对雪子的出嫁心怀怅然,故意如此作结。不论这看法是否属实,读完全书,心下不禁萧瑟:护花人还在,花却要挪到别家园子里去,将来风吹雨打,不知能否被好好照料。
电影版《细雪》拍得美而安静,只是,电影里的贞之助和雪子处处显出暧昧。贞之助目睹妙子帮雪子剪脚趾甲的一节,在书里写的是姐妹间的亲密无间,到了电影镜头下,雪子注视着经过房间外的贞之助,嘴角含笑,轻轻拉动和服下摆,遮住洁白的小腿,这个场景简直是直接从《洛丽塔》中移花接木而来。镜头总是不如文字委婉,也就失却了那欲说还休的惆怅。
因为这个缘故,对日本小说,尤其是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大多数人的喜欢或不喜欢是件泾渭分明的事。如果没有耐心看完一部温吞水里藏着人间真味的日本电影,多半也就读不出这一类小说的好处,而一旦觉出好来,故事里的情绪便悄然席卷血管,裹挟心脏,牢牢附着在脑海,化作印记。
三卷《细雪》,漫漫四十余万字,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悄然入肺腑的故事。
故事并不复杂。蒔岡家是关西船场地区的富商,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家道中落,只余下四个女儿。四姐妹都貌美,且长得年轻,仿佛被时光格外恩宠。大姐鹤子和二姐幸子分别嫁作人妇,三女儿雪子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四女儿妙子算得上是一名新女性,做日本人偶,学西服缝纫,跳山村舞,忙碌于艺术的同时绯闻不断。整个三卷小说讲述的主要是这两个年轻女人,以及给她们提供住所的贞之助与幸子夫妇。五年里发生了许多事:雪子的一次次相亲,关西的洪水,妙子的恋爱和死产。故事结束的时候,雪子终于有了合适的婚约,算是个花好月圆的传统结局。
这个故事本来很可能演变成一通浩大的流水帐,谷崎润一郎用精致的细节来构建它,结果让它一点儿也不平淡,反而有了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节奏。有不少人将其比作《源氏物语》,谷崎老爷子在写这本书前花了几年时间把《源氏物语》译成了日语白话,想来总有些影响渗透其间。
樱
读《细雪》,首先不能不注意到樱花的存在。书中人物走过了五年的时光,每一年的春天,幸子一家都会和妹妹们去看樱花。彼时,日本正在侵略中国,这本吟风弄月的小说被政府看出了“反战”的潜台词,上卷出版后立即被禁。
对第一次赏樱的描写非常细致,三姐妹和幸子的女儿悦子都穿了和服,小女孩悦子穿的是“印有山水花鸟的长袖礼服”(日语叫做“振袖”),她的三姨四姨还没出嫁,穿的自然也是华丽的振袖。这几个和服女子加上贞之助,五个人前往京都的平安神宫赏樱。平安神宫的樱树是垂枝红樱,垂柳一般的枝条上缀满绯红的花朵,和常见的淡粉色樱花相比,更有种艳极而衰的意味。二姐幸子边赏樱边惆怅,想到雪子一旦出嫁,来年看樱花的人不免少了一个。
作读者的,这时也会油然而生樱花所蕴含的日本式的“物哀”感觉:樱花易逝,来年不一定能和同样的人一同看同样的风景。不过,谁又能想到雪子一次次相亲,却总是因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失败呢?到后来每年仍有赏樱这个情节雷打不动地出现,写法却一次比一次简略,连幸子也不再发出同样的感叹。读者在旁边着急:怎么还嫁不掉?又忽然从字里行间读出战争的折射——到了一九四一年,“今年由于时局关系,赏花酗酒的人少了,反而有利于看花。平安神宫垂枝樱花的艳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细细欣赏过。”
怪不得谷崎老爷子在那个非常年代被禁。
腰带
在上卷开初,有一整个关于和服腰带的章节。三姐妹打算去听钢琴演奏会,临行前,雪子说幸子的腰带每当呼吸时就会发出“吱吱”的声响,声音虽然轻微,和音乐会毕竟不相宜。三姐妹为此手忙脚乱,先换上“千堆雪图案”,又换上“茜草纹样”,最后发现是新腰带的质料容易作响,于是换上一根用过的腰带,这才急忙赶赴音乐会。
这一章读来满是柔软的女性生活气息,似乎既可归为小资趣味,又可以看成是姐妹感情的刻画。其实谷崎老爷子别有谋划。等看到雪子顺应家庭安排去和一个又一个男人相亲,对方有的老迈,有的古怪,连读者也不由黯然:这样一个对腰带那点儿声响都敏感至此的冰雪女郎,难道非得和这些腌臜人一起共度余生?
雪子的相亲屡次失败,其原因早已在开篇的“腰带”中嘎吱轻启。她长成时父亲还在世,见识过父亲一掷千金的豪气,也享受过细节上处处优渥的生活,如今虽然随二姐夫妇过着寻常中产人家的日子,旧日豪门的余味,让这个年轻女人与寻常上班族有着不可见的差距。雪子被一些人认为“落后于时代”,其实她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凡事坚持自己的主张,是旧时代与新时代所能共造的优雅女子。
她最后嫁了个华族后裔,可能谷崎私下认为,这样总算是门当户对。
庭园
幸子的家是和式的二层楼建筑,有廊檐,有庭园。雪子深爱这个“春华胜过秋色”的庭园,尤其是每当长房大姐以“没出阁该住在长房”为由,把她拖到位于东京的空间逼仄的家里去住过之后,她一回到二姐家,看见这个园子,就满心的踏实和欢喜。她就像这园子里的一株白芍药,贪恋家的平静宁和,丝毫没有恨嫁的表现。
幸子的丈夫贞之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屡次为两个小姨子而操心。他同时也是个细致的园丁——“贞之助抽空又走到院子里去摘蔫掉的百合花。四五天以前这里的百合花开得极盛,现在已经大半枯萎,蔫儿得不堪入目了。特别是那白花枯萎得犹如黄纸屑,把它一朵一朵地摘掉,剩下像长须那样的雄蕊也仔细地摘去了。”
女人的芳华易逝,就如同这百合花。婚姻是个园,提供根基、安稳和照料。贞之助这个做丈夫的,除了妻子女儿,还要照管外柔内刚的雪子,以及常生事端的妙子。很显然,两者在他心里的比重不太一样。等到雪子即将出嫁,本来是件喜事,雪子本人却“为日子一天天这样过去而悲不自胜”,而且她还闹了肚子。全书的最后一句是“那天雪子拉肚子始终没有好,坐上火车还在拉。”作为一部花好月圆的大长篇,这个结尾十分不可思议。有好事的评论家认为,贞之助代表的是谷崎自己,雪子则是与他们全家共同生活了很久的妻妹,所以他对雪子的出嫁心怀怅然,故意如此作结。不论这看法是否属实,读完全书,心下不禁萧瑟:护花人还在,花却要挪到别家园子里去,将来风吹雨打,不知能否被好好照料。
电影版《细雪》拍得美而安静,只是,电影里的贞之助和雪子处处显出暧昧。贞之助目睹妙子帮雪子剪脚趾甲的一节,在书里写的是姐妹间的亲密无间,到了电影镜头下,雪子注视着经过房间外的贞之助,嘴角含笑,轻轻拉动和服下摆,遮住洁白的小腿,这个场景简直是直接从《洛丽塔》中移花接木而来。镜头总是不如文字委婉,也就失却了那欲说还休的惆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