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叫阿西娅的单向街

asja lacis,是那个让本雅明离开莫斯科的时候黯然垂泪的女人。
本雅明在西班牙边境小镇自杀,而且死后就被葬在改地。在一本旧的从蓝色变成黑色,但是书皮依然硬朗的可以当凶器的书里,我见过本雅明的墓碑。那个下午,在有阳光的图书馆,我却突然觉得有点寒冷,似乎有风从那本书里飘出来。好像我打开的不是一本书,看见的不是一张照片,而是打开了一个墓穴,看见了一具尸体。我凝视那块平面成一张纸的墓碑,想像本雅明大汗淋漓的在吗啡带来的死神阴影里挣扎,旁边有个驼背小人看着他。
也许是那个驼背小人把本雅明从阿西娅的身边带走的,或者相反。阿西娅就是那条单向的街道,在本雅明的心里一直穿过去。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本雅明写下这个标题,就应该已经知道他留不住阿西娅了。所有的街道都有尽头,而本雅明只是阿西娅这条街道经过的一个地方。
而现在,对于阿西娅,我不能找到她的回忆录《一个职业革命家》,把她的回忆录和本雅明的回忆录进行对读的可能性毫无疑问的消失了。也许这个女人只要留下她在《莫斯科日记》和布莱希特的回忆录中的形象即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她自己的回忆是无关紧要的。
在《日记》里的阿西娅,是一个精神崩溃,住在疗养院里的单亲母亲,她的女儿寄宿儿童医院,疏于照料。在书的前面有阿西娅的照片,和本雅明的照片是一张纸的两面。那个女子眼袋很大,左手抚脸,眼神涣散,年轻的时候肯定曾经很美。奇突的是,另一面的本雅明,是他生命最风华的时候,堪称英俊――但那肯定不是他去莫斯科的形象。这样的两轴照片,只让我没有理由的不平。
一切回忆似乎都是琐碎的,对本雅明这样活在细节记忆中的男人更是如此。本雅明记下了他和阿西娅的每一次依偎,每一个亲吻。而那个女子,极度不可捉摸,不停闪躲,不停变化。本雅明眼中的阿西娅相当娇嗲,完全不似“职业革命家”,“她要求我送她……”这个句子不断出现。本雅明也同样在他喜欢的东西前面驻足,“我希望阿西娅可以送我……”。
回忆是那么不确定,连他们第一次的邂逅,也有至少两种版本:A:阿西娅当时在选购钻石;B:当时她在买杏仁。从当时本雅明在日记里描述的情况来看,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大。本雅明跟阿西娅说:“夫人,我可以帮你拿这些盒子么?”
阿西娅后来的回忆录据说和本雅明的大有出入,甚至有建议说不要在读本雅明的书之前去阅读,那样后来的阅读会给人沮丧的感觉。不过这又怎么样呢?很少会有人真正会去关心她真正是怎样想的吧――或者她自己真正知道她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么?
本雅明在莫斯科的每一天,都遇见的名字不是阿西娅,而是赖希,阿西娅的终生伴侣,德国人,后加入苏联国籍。到阿西娅已经很老的时候,他依然愿意娶她。阿西娅最终做了相当现实的选择。而像本雅明那样沉溺在自己的回忆,活在梦幻里的男人,最终在驼背小人的凝视中,倒在法国与西班牙的边境。
阿西娅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中被送往劳改营,关押了十五年。她活到1979年,一年后,《莫斯科日记》公开发表。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