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品味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跟随余秋雨的脚步》系列丛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旅行散文集,一共包含《中国之旅》、《欧洲之旅》、《非亚之旅》和《心中之旅》四部独立的作品。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后,踏足亚欧大陆,叩访两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岛、希腊、罗马、伊朗、印度等古文明发祥地以及众多欧洲国家。
最近我有幸拜读这本《欧洲之旅》,同系列中的另外几本书一样,这本书中也饱含着太多文化内涵,文化背景,文化蕴藏。没有这份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很难真正读懂它。比如像我这样对欧洲文化和历史渊源知之甚少的人。无论是站在庞贝古城,还是面向罗马空城,亦或驻立于希腊克里特岛上,面对高度发达又诡异消亡的文明,我觉得自己渺小而苍白,因为无法体味余秋雨先生所讲述的那些厚重的文化。
其实,旅行是在品味文化,品味你所到之处、所经之地的文化,品味浮光掠影背后的文化内涵,品味建筑与山水的风格与表达。
有一次看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那期访谈的嘉宾是北师大教授于丹,江湖上人称“文化超女”,“孔子的现代弟子”。于丹的访谈自是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其中谈到对于旅行的看法时,于丹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从此改变了自己对旅行的认识和做法。
于丹这样理解旅游:“人在各地,千万不要跟着旅行社,跑到一个地方,照张相片转身就走。我觉得旅游旅游,重要的不是‘旅’,而是‘游’。旅行社它只能管你的‘旅’,逍遥游那一段,归你自己的心管。人其实就是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风景里,进进出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她还谈到在西湖旅游的感受,这样说道:其实看西湖一定要看烟波。一定要是那样一种缠缠绵绵的有点阴雨的时候,然后那个柳丝,湖水不甚清晰。你会觉得南宋遗风飘飘撒撒就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然后你会隐约看到现在这个地方在一千年前还叫临安的时候,西湖画舫,写的那种漪筵公子,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有绣幌佳人,举芊芊之玉指,拍案香檀,你觉得那一段前世今生的日子,捧一卷诗词在这读,你才能读出宋代的韵味。
是啊,其实我们是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风景里,进进出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练。这历练便是对文化的感受,对文化的认同或排斥,对文化的提升和品味。
最近我有幸拜读这本《欧洲之旅》,同系列中的另外几本书一样,这本书中也饱含着太多文化内涵,文化背景,文化蕴藏。没有这份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很难真正读懂它。比如像我这样对欧洲文化和历史渊源知之甚少的人。无论是站在庞贝古城,还是面向罗马空城,亦或驻立于希腊克里特岛上,面对高度发达又诡异消亡的文明,我觉得自己渺小而苍白,因为无法体味余秋雨先生所讲述的那些厚重的文化。
其实,旅行是在品味文化,品味你所到之处、所经之地的文化,品味浮光掠影背后的文化内涵,品味建筑与山水的风格与表达。
有一次看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那期访谈的嘉宾是北师大教授于丹,江湖上人称“文化超女”,“孔子的现代弟子”。于丹的访谈自是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其中谈到对于旅行的看法时,于丹的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从此改变了自己对旅行的认识和做法。
于丹这样理解旅游:“人在各地,千万不要跟着旅行社,跑到一个地方,照张相片转身就走。我觉得旅游旅游,重要的不是‘旅’,而是‘游’。旅行社它只能管你的‘旅’,逍遥游那一段,归你自己的心管。人其实就是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风景里,进进出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练。”她还谈到在西湖旅游的感受,这样说道:其实看西湖一定要看烟波。一定要是那样一种缠缠绵绵的有点阴雨的时候,然后那个柳丝,湖水不甚清晰。你会觉得南宋遗风飘飘撒撒就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然后你会隐约看到现在这个地方在一千年前还叫临安的时候,西湖画舫,写的那种漪筵公子,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有绣幌佳人,举芊芊之玉指,拍案香檀,你觉得那一段前世今生的日子,捧一卷诗词在这读,你才能读出宋代的韵味。
是啊,其实我们是在世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风景里,进进出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历练。这历练便是对文化的感受,对文化的认同或排斥,对文化的提升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