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使真爱统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想同时谈一谈书和电影。两者都有无法超越之处。
书很细致。多数由书改编的电影都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应该理解的。关于汉尼拔和克拉丽斯的心理,书里刻画得很细致,很精彩。例如,克拉丽斯受冤屈时,汉尼拔写给她的信,在书里尽展细腻。可以看出,每一句话都是精心锤炼的。
书有一条暗线,就是汉尼拔和克拉丽斯各自的童年阴影。汉尼拔刚开始之所以对克拉丽斯好,我认为,是源于对妹妹米沙的追忆。在他的记忆力,米沙永远是一个抹不掉的疤,因此他迷恋霍金,进行大量数学计算,希望宇宙收缩,时光倒流,茶杯聚合,米沙重新出现在他面前……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把这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寄托到了克拉丽斯身上,对她的,应该算是一种兄长之爱,至少在刚开始是这样。
克拉丽斯呢,抹不掉童年失去父亲的阴影。父亲的死给了她生活很大的改变,由于少了收入来源,妈妈只能去汽车旅馆打扫卫生,赚取微薄的收入……这样一个下层的白种人,受到的歧视是可想而知的。汉尼拔每每讽刺克拉丽斯的父母,简直是挑动她最脆弱的神经,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博士洞察力的敏锐,有一种沉坠其中的感觉。
博士优雅迷人,他的礼貌无懈可击,不是生硬的礼貌,而是亲切高雅的礼貌。博士超常的智商,使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判定准则。他早已明白上帝的伟业虽然旷世无匹,但上帝的暴戾也是罄竹难书的——他再也不把神明放在心上,用自己的标准对手下的猎物进行“超前审判”。他看到克拉丽斯在腐朽的官僚制度下受到的迫害,便一再写信提醒她,希望她能了解自己的处境。
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很精彩,是汉尼拔和克拉丽斯互相疗伤的过程。在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汉尼拔把克拉丽斯当作米沙,克拉丽斯把汉尼拔当作自己的父亲,两人在对方身上寻找精神依托。记忆中和现实中的形象,离散、重合,最终归为一体,两人的伤好了,打开了记忆之宫里深藏的结,这个时候才真正互相了解对方,作为真实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替代者。这个时候,自始至终朦胧的爱情火焰燃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克拉丽斯问汉尼拔是不是他妈妈哺乳的情节……
……若使真爱统治……
关于电影。虽然略去了很多重要部分,但情节还是相当紧凑,扣人心弦的。电影的无法超越之处来自安东尼.霍普金斯骨灰级的表演,那么精湛,那么到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向观众展示一个风度翩翩,魅力超凡的博士食人魔。可以说,要是汉尼拔换了一个稍逊一些的演员,这部电影就完了,所以,相当佩服导演的眼力。
嗅到这一段很精彩:汉尼拔和帕齐的夫人聊天,谈到爱情,他说,“但是她会看出他的苦境 并深深为他痛心吗?”(but would she see through the bars of his plight and ache for him) 深邃的眼光简直就是要延展到远在美国的克拉丽斯。
喜欢电影里从博士走进克拉丽斯的房间到最后在商场送她古奇的高跟鞋那一段,很浪漫。最后的结局开始有点不满,毕竟我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但最后还是接受了,特别是醉心于博士那深情的一吻和砍下自己手臂之前眼角的一滴泪……这次,一定会很疼。
真爱统治。
我想,在博士砍下刀的那一刻,在克拉丽斯因恐惧而撕心裂肺喊叫的那一刻,在她意识到自己的玉手完好的那一刻,她已经爱上汉尼拔了。这就是为什么她追出去看汉尼拔划走的小船,而没有指引赶来的警察去追捕。
这样一个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博士,应该打动所有人了吧?或许看到最后,大家都已经原谅了汉尼拔吃人的事实。
书很细致。多数由书改编的电影都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应该理解的。关于汉尼拔和克拉丽斯的心理,书里刻画得很细致,很精彩。例如,克拉丽斯受冤屈时,汉尼拔写给她的信,在书里尽展细腻。可以看出,每一句话都是精心锤炼的。
书有一条暗线,就是汉尼拔和克拉丽斯各自的童年阴影。汉尼拔刚开始之所以对克拉丽斯好,我认为,是源于对妹妹米沙的追忆。在他的记忆力,米沙永远是一个抹不掉的疤,因此他迷恋霍金,进行大量数学计算,希望宇宙收缩,时光倒流,茶杯聚合,米沙重新出现在他面前……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把这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寄托到了克拉丽斯身上,对她的,应该算是一种兄长之爱,至少在刚开始是这样。
克拉丽斯呢,抹不掉童年失去父亲的阴影。父亲的死给了她生活很大的改变,由于少了收入来源,妈妈只能去汽车旅馆打扫卫生,赚取微薄的收入……这样一个下层的白种人,受到的歧视是可想而知的。汉尼拔每每讽刺克拉丽斯的父母,简直是挑动她最脆弱的神经,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博士洞察力的敏锐,有一种沉坠其中的感觉。
博士优雅迷人,他的礼貌无懈可击,不是生硬的礼貌,而是亲切高雅的礼貌。博士超常的智商,使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判定准则。他早已明白上帝的伟业虽然旷世无匹,但上帝的暴戾也是罄竹难书的——他再也不把神明放在心上,用自己的标准对手下的猎物进行“超前审判”。他看到克拉丽斯在腐朽的官僚制度下受到的迫害,便一再写信提醒她,希望她能了解自己的处境。
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很精彩,是汉尼拔和克拉丽斯互相疗伤的过程。在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汉尼拔把克拉丽斯当作米沙,克拉丽斯把汉尼拔当作自己的父亲,两人在对方身上寻找精神依托。记忆中和现实中的形象,离散、重合,最终归为一体,两人的伤好了,打开了记忆之宫里深藏的结,这个时候才真正互相了解对方,作为真实的人,而不是想象中的替代者。这个时候,自始至终朦胧的爱情火焰燃起来了,于是我们看到,克拉丽斯问汉尼拔是不是他妈妈哺乳的情节……
……若使真爱统治……
关于电影。虽然略去了很多重要部分,但情节还是相当紧凑,扣人心弦的。电影的无法超越之处来自安东尼.霍普金斯骨灰级的表演,那么精湛,那么到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向观众展示一个风度翩翩,魅力超凡的博士食人魔。可以说,要是汉尼拔换了一个稍逊一些的演员,这部电影就完了,所以,相当佩服导演的眼力。
嗅到这一段很精彩:汉尼拔和帕齐的夫人聊天,谈到爱情,他说,“但是她会看出他的苦境 并深深为他痛心吗?”(but would she see through the bars of his plight and ache for him) 深邃的眼光简直就是要延展到远在美国的克拉丽斯。
喜欢电影里从博士走进克拉丽斯的房间到最后在商场送她古奇的高跟鞋那一段,很浪漫。最后的结局开始有点不满,毕竟我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但最后还是接受了,特别是醉心于博士那深情的一吻和砍下自己手臂之前眼角的一滴泪……这次,一定会很疼。
真爱统治。
我想,在博士砍下刀的那一刻,在克拉丽斯因恐惧而撕心裂肺喊叫的那一刻,在她意识到自己的玉手完好的那一刻,她已经爱上汉尼拔了。这就是为什么她追出去看汉尼拔划走的小船,而没有指引赶来的警察去追捕。
这样一个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博士,应该打动所有人了吧?或许看到最后,大家都已经原谅了汉尼拔吃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