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给人启发的书

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两人一人借了一本。
是本很专业的书,不像其他书一样文笔好,内容可读性强,但是却给人的启发比较多。
首先,他提到通过传媒报刊才能够更好的回到当时的“文学场”,我觉得他的这种提法很有价值。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都是作品选集,或者作品全集之类的,要从这些作品里去看到当时的文学脉络其实很困难,我们以为看到的就是对的,但不联合整个时期的热点热门等来看,就看不到完整的“文学场”。譬如当时很多作家的很多小说都是作为报刊杂志连载小说来发表的,为了版面安排或其他之类的,或许在字数或者情节安排上就会有所变动,这也正与现当代文学的消费性、市场性等提法紧密相关。而且,他的提法也为传媒的作用作出了新的扩展。
再说,他有提到的关于曹禺小说《雷雨》的遭遇,并不是一开始就受的欢迎,而是在一年多以后才被发现,由此他提到现代戏剧的尴尬性——既产生于模仿西方现代戏剧,又生存于中国文化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它在中国的生存产生了这种两极效果,长期不被人发现,而一被发现又被高高的奉在戏剧经典高台之上。事实上,读完这段文字你就会忍不住想到很多。比如说当代文学已死论,为什么会被说为已经死亡呢?为什么我们又有很多人会认同这种说法呢?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学长期处于不自信的状态下,创作模仿西方,批评概念抄袭西方,所以自然当一个西方人说“中国的当代文学已经死亡”时,大家就更加的自卑起来,但想想,中国人多地大,而且真正有思想、有中国风的作家也并不少。只能说中国人的长年不自信也早就养成了西方人的长年自大。
但这种情况绝不会长久下去的。模仿西方,不是因为我们不如西方,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包容吸收的能力,这是一种文化还有活力有激情的很好证明;有中国特色,是保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这对那些历史短暂的国度来说,是如何也不可能媲美的。
其实文学是人学,文学如人生,人生如文学。周海波的书还有很多给人以启发,引人思考的地方。而我认为,这就是一本文学类书籍最成功的地方。
是本很专业的书,不像其他书一样文笔好,内容可读性强,但是却给人的启发比较多。
首先,他提到通过传媒报刊才能够更好的回到当时的“文学场”,我觉得他的这种提法很有价值。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都是作品选集,或者作品全集之类的,要从这些作品里去看到当时的文学脉络其实很困难,我们以为看到的就是对的,但不联合整个时期的热点热门等来看,就看不到完整的“文学场”。譬如当时很多作家的很多小说都是作为报刊杂志连载小说来发表的,为了版面安排或其他之类的,或许在字数或者情节安排上就会有所变动,这也正与现当代文学的消费性、市场性等提法紧密相关。而且,他的提法也为传媒的作用作出了新的扩展。
再说,他有提到的关于曹禺小说《雷雨》的遭遇,并不是一开始就受的欢迎,而是在一年多以后才被发现,由此他提到现代戏剧的尴尬性——既产生于模仿西方现代戏剧,又生存于中国文化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它在中国的生存产生了这种两极效果,长期不被人发现,而一被发现又被高高的奉在戏剧经典高台之上。事实上,读完这段文字你就会忍不住想到很多。比如说当代文学已死论,为什么会被说为已经死亡呢?为什么我们又有很多人会认同这种说法呢?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学长期处于不自信的状态下,创作模仿西方,批评概念抄袭西方,所以自然当一个西方人说“中国的当代文学已经死亡”时,大家就更加的自卑起来,但想想,中国人多地大,而且真正有思想、有中国风的作家也并不少。只能说中国人的长年不自信也早就养成了西方人的长年自大。
但这种情况绝不会长久下去的。模仿西方,不是因为我们不如西方,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有包容吸收的能力,这是一种文化还有活力有激情的很好证明;有中国特色,是保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这对那些历史短暂的国度来说,是如何也不可能媲美的。
其实文学是人学,文学如人生,人生如文学。周海波的书还有很多给人以启发,引人思考的地方。而我认为,这就是一本文学类书籍最成功的地方。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