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有感..
"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宋应星的哥哥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有反清思想,因此《四库全书》没有收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乾隆以后,也再没有人刊刻此书,因此《天工开物》在清代没有进一步流通。"
【重政轻工的思想也是奠定了清朝从乾隆开始的衰退的重要原因吧】.
而日本在公元1771 年,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发行了《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江户时代(1608—1868)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18 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兴起了“开物之学”。
公元1952 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学者们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现代日本语,并加译注、校注及标点,至今畅销。
1830 年,法国著名汉学教授儒莲(1797—1873)首次把《天工开物·丹
青》部分译成法文,并称译自中文并摘自名为<天工开物>的"技术百科全书".
1832 年,儒莲的法文译本又转译为英文,刊发于《孟加拉亚洲文会报》卷一中。
1847 年,儒莲的另一篇法文译文《铜合金·白铜·锣钲》(译自《天工开物·五金》章),在译成英文后又被译成德文刊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把它称之为“权威著作”。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
.............
...........
........
"一本外国人争相阅读学习的书籍,在自己的国家却被排挤和轻视.最后反而跑到外国去学习所谓的先进技术,而看不见自己宝贝".
聊想今日,中国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一点未改,无数有能力有创造力的民间科技人才被埋没,反而花高薪请些被国外踢出来三教九流,技术垄断,技术禁令比比皆是.
试想,你用的是别人技术,在竞争上谁更具主导权?你拥有的只是技术,而别人拥有的是技术思想.技术可以夺走,思想却永远是自己的.
当然这又要撤到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了.
说实话,很佩服中国军方,武器要自己生产,航母要自己造的思想.虽然我仍然认为现在造航母是没必要的.并且中国武器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也是上面所说.
以上拿来跟禁锢中的工科同胞共缅,只知道"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的闲杂人等禁止跟贴,咱们暂时不是一个世界的.
【重政轻工的思想也是奠定了清朝从乾隆开始的衰退的重要原因吧】.
而日本在公元1771 年,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发行了《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从此,《天工开物》成为日本江户时代(1608—1868)各界广为重视的读物,刺激了18 世纪时日本哲学界和经济界,兴起了“开物之学”。
公元1952 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学者们将《天工开物》全文译成现代日本语,并加译注、校注及标点,至今畅销。
1830 年,法国著名汉学教授儒莲(1797—1873)首次把《天工开物·丹
青》部分译成法文,并称译自中文并摘自名为<天工开物>的"技术百科全书".
1832 年,儒莲的法文译本又转译为英文,刊发于《孟加拉亚洲文会报》卷一中。
1847 年,儒莲的另一篇法文译文《铜合金·白铜·锣钲》(译自《天工开物·五金》章),在译成英文后又被译成德文刊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把它称之为“权威著作”。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把《天工开物》称为“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
.............
...........
........
"一本外国人争相阅读学习的书籍,在自己的国家却被排挤和轻视.最后反而跑到外国去学习所谓的先进技术,而看不见自己宝贝".
聊想今日,中国的崇洋媚外的思想一点未改,无数有能力有创造力的民间科技人才被埋没,反而花高薪请些被国外踢出来三教九流,技术垄断,技术禁令比比皆是.
试想,你用的是别人技术,在竞争上谁更具主导权?你拥有的只是技术,而别人拥有的是技术思想.技术可以夺走,思想却永远是自己的.
当然这又要撤到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了.
说实话,很佩服中国军方,武器要自己生产,航母要自己造的思想.虽然我仍然认为现在造航母是没必要的.并且中国武器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也是上面所说.
以上拿来跟禁锢中的工科同胞共缅,只知道"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的闲杂人等禁止跟贴,咱们暂时不是一个世界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