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的反思

本科的时候老师力荐此书,可由于自己当时的轻浮与躁动,一直没有近下来去给自己扫盲,现在终于有了点时间可以慢慢的品味书中的乐趣了。不得不说,凯文林奇是很有洞察力的,当读完这本书,自己有种近乎疯狂的崇拜他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笔者通过自己的调查,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阳光之路,街道,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太精辟了,林奇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解读城市,营造城市的方法。城市的个性,结构,意蕴,我相信意蕴是最终的落脚点。最终城市意象的营造,也就是给大众一种很通俗的解读城市的方法,什么东西最感人,最促动心弦,相信是意蕴,但是对于中国的城市来说,林奇所述说的城市意象方法是不是完全适用呢?对于元素的设计,形态的特性,整体的感知,大都市形态,这样的方法相信对于其他国家很是实用,但面对这样一个十几年就有可能城市更新一次的国家,意象的营造到底是不是用呢?从国人的心理来说,一种标志物的确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有种不甘于落后的本性,只要有能力确立标志物的机会,相信任何人都不会错过,这样就有种矛盾了,真正的标志物还存在吗?对于这样一个建筑品质不高,利益占强势的国家,城市意象真的会产生吗?值得怀疑。“城市给人最精彩的感觉应该是起源于艺术,发展于需求”,多么美妙的话语,说实话中国当代城市有艺术气息吗?哪怕一点点,对于一个经常拆了重建的国家,艺术何从谈起? 但是林奇所言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给了我们一种研究的手段,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导,但一个城市的营造相信不是某些设计师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规划就能实现的,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