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烙饼泡成了片儿汤?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言兴邦”,很多成功人士、名流也常常说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听了一个故事或受到一句话的点醒。一个故事、一句话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或者短点一生中的某一个阶段,十年前我觉得那是忽悠,而十年后的前不久,我开始相信了,原因是上半年的我痴迷开心网,每天都像中了毒瘾似得泡开心,虽然也知道那里面虚拟的豪宅、名车、大鱼都是假的,费力劳神其实很幼稚很无聊,可就是戒不了,然而当有一天,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偷的不是菜是人生”,忽然间有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之感,虽然里面并不是劝诫、也不是拿思想空虚、精神依赖的危言和“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中去”这样的大词儿吆喝,但就是一瞬间觉得起早贪黑玩的玩意儿没劲了,放下了、放弃了。于是便相信了一个故事、一篇文章、一句话对人的威力。
这种相信对于个人来说是改变的契机,而对于商人们来说,尤其是书商,那就是绝佳的商机,励志书的畅销与泛滥其实就是源于人们的这种相信。美国人医学博士更是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就深谙此道,“用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他写书的理念,所以他的每一本书基本上是一个故事和故事的分析,而核心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能说这种写法不好或没价值,毕竟他的书被译成26种语言畅销世界,但读这样的书就好比明明是块饼却兑了很多水,成了片儿汤,喝下去也能填满肚子,却不顶事儿,加上那个这样的书往往都是薄薄一本,字大画多还用彩页,还要包上硬纸成了精装版、钻石版,更加让性价比不合理,不信你就尝尝《谁动了我的奶酪》这碗不菲的心灵片儿汤。
斯宾塞•约翰逊博士似乎是得了《大话西游》里唐僧的真传,絮絮叨叨的功力颇为深厚,能唧唧歪歪的把一个简单的也没什么意思的故事编的尽可能的长,让你拿着书的手都会挤出水来。《谁动了我的奶酪》除了开头必须的吹捧和忽悠之外,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弄玄虚的前戏,借一个同学会勾起你对故事兴趣;第二部分是故事本身和大量的水;第三部分是借讨论翻来覆去的给你磨唧故事中的那点道理。当你喝下了大量的汤之后,会惊奇的发现,汤中的干货——片儿,或者干脆说是被水泡过的饼,是很小的一块,居然就是小人唧唧在奶酪墙上写的“微博”—— “变化总是在发生 ,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地奶酪”、 “预见变化 ,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
这就是所谓的“用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絮叨半天无非是告诉我们——时下,每一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适应各种改变。不过这种理论和表述方式却是值得商榷的,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其实过得很累,因为变化很多属于被动而非主动(比如就业难、政策性失业、企业破产),这就决定了所谓的“改变”实质上是无奈的奔命。人的最终幸福感不是变而是不变,也就是相对的安全感,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稳定的家庭等等,长期处于变化中的人看似充满活力实则身心俱疲,所以带着随时改变的心态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没什么让人兴高采烈的。
再说说他的表述方式,既然是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非要用冗长的语言来解释呢?人们处于随时改变的时代,时间是多么宝贵,给读者节约时间不也是帮大家有效改变的方式么?所以,在我看来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的书完全可以是一本合集而非若干单行本,压缩之后也不会很厚,而内容就相对丰富,也更节约时间和银子。试想一下,当你饿的满眼冒金星时你是愿意喝十几碗片儿汤呢,还是愿意吃一张烙饼呢?
这种相信对于个人来说是改变的契机,而对于商人们来说,尤其是书商,那就是绝佳的商机,励志书的畅销与泛滥其实就是源于人们的这种相信。美国人医学博士更是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就深谙此道,“用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他写书的理念,所以他的每一本书基本上是一个故事和故事的分析,而核心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能说这种写法不好或没价值,毕竟他的书被译成26种语言畅销世界,但读这样的书就好比明明是块饼却兑了很多水,成了片儿汤,喝下去也能填满肚子,却不顶事儿,加上那个这样的书往往都是薄薄一本,字大画多还用彩页,还要包上硬纸成了精装版、钻石版,更加让性价比不合理,不信你就尝尝《谁动了我的奶酪》这碗不菲的心灵片儿汤。
斯宾塞•约翰逊博士似乎是得了《大话西游》里唐僧的真传,絮絮叨叨的功力颇为深厚,能唧唧歪歪的把一个简单的也没什么意思的故事编的尽可能的长,让你拿着书的手都会挤出水来。《谁动了我的奶酪》除了开头必须的吹捧和忽悠之外,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弄玄虚的前戏,借一个同学会勾起你对故事兴趣;第二部分是故事本身和大量的水;第三部分是借讨论翻来覆去的给你磨唧故事中的那点道理。当你喝下了大量的汤之后,会惊奇的发现,汤中的干货——片儿,或者干脆说是被水泡过的饼,是很小的一块,居然就是小人唧唧在奶酪墙上写的“微博”—— “变化总是在发生 ,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地奶酪”、 “预见变化 ,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
这就是所谓的“用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絮叨半天无非是告诉我们——时下,每一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适应各种改变。不过这种理论和表述方式却是值得商榷的,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我们其实过得很累,因为变化很多属于被动而非主动(比如就业难、政策性失业、企业破产),这就决定了所谓的“改变”实质上是无奈的奔命。人的最终幸福感不是变而是不变,也就是相对的安全感,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稳定的家庭等等,长期处于变化中的人看似充满活力实则身心俱疲,所以带着随时改变的心态生活,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没什么让人兴高采烈的。
再说说他的表述方式,既然是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非要用冗长的语言来解释呢?人们处于随时改变的时代,时间是多么宝贵,给读者节约时间不也是帮大家有效改变的方式么?所以,在我看来斯宾塞•约翰逊博士的书完全可以是一本合集而非若干单行本,压缩之后也不会很厚,而内容就相对丰富,也更节约时间和银子。试想一下,当你饿的满眼冒金星时你是愿意喝十几碗片儿汤呢,还是愿意吃一张烙饼呢?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