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数学的奥妙,并声称天地万物由数支配。这一切务必完美无缺。所以当他的学生西帕索斯认识到根号2变化无常,不能用老师的有理数模式来解释时,毕达哥拉斯下令淹死了他。
数学在欧洲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与学术圣殿亚历山大图书馆两次遭受灭顶之灾不无关系。克娄巴特拉是个尊重知识的艳后,可惜扩建图书馆时将书运进了埃及神庙。所以当公元389年基督教皇帝狄奥多西命令亚历山大主教毁坏一切异教纪念物时,神庙内的图书跟着遭了殃。但好歹还是有些重要图书的珍本逃过此劫。公元642年,伊斯兰教徒夺取了亚历山大。获胜的哈里发奥马尔思维方式非常奇特,他说凡是违反《古兰经》的书籍都应销毁。这事咱祖宗也干过不少,就忍了吧。雷人在奥马尔接着问:那些与《古兰经》相符的书籍留着干什么?都是多余的嘛,统统烧了。于是整个希腊时代的思想结晶全都被当作公共浴室加热炉的燃料,贡献给泡澡水了……
毕达哥拉斯,狄奥多西,奥马尔,不论你们是为了多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而决意抹杀世界脆弱的丰富性,shame on you!
二
讲点儿轻松的。丰富的世界会多么有趣呢?就连在看似高深枯燥的数学领域都充满了精彩的故事。
那个和我家乌龟同名的天才宅男笛卡尔非常不忿他的一位法国同乡——费马先生。话说这个费马的确不讨人喜欢,孤僻、自命不凡、热衷挑衅和恶作剧。他爱写信叙述自己的最新定理,却不提供相应证明,以此挑战和嘲弄当时的其他数学家,笛卡尔也是其中一位。不过不甘示弱的笛卡尔反讥费马为“吹牛者”。
费马留给世界的最大挑战也可能是他一辈子吹的最响的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被称为“费马大定理(猜想)”。这个定理可以叙述得非常简单清晰,连中学生都能理解,但它却困惑了世间所有数学家长达3百多年,直到1994年才由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最终完成证明。可是怀尔斯教授也许不会太有成就感,因为邪恶的费马在提出这个定理时草草加了一个批注:“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费马可能在坟墓里都会为这个绝妙的批注偷笑,但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定理还挽救了20世纪初的一位德国商人保罗。保罗家资殷实,因为大学时曾学过数学,所以在打理家族事业之余喜欢琢磨琢磨数论。按理说保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很充实,怎奈情场一失意,就决定自杀。德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可不来咱农村妇女一哭二闹三上吊那套,保罗极其细致地计划了自己自杀的每个细节。决定自尽那天他写下遗嘱,并且给所有的亲朋好友写了信。全部事情办完保罗发现离自己计划的自杀时间还有几个小时(要说德国人实在呢,连自杀都得守时),于是他选择到图书馆去翻阅数学书籍(这是什么境界……)。他翻着翻着突然发现一篇与费马大定理相关的重要论文里有个逻辑上的漏洞,就情不自禁地演算起来。直到黎明时分保罗才结束工作,坏消息是费马大定理依旧遥不可及,好消息是他错过了自己规定的自杀时间,没办法死了……这晚奇特的经历重新激发了保罗对生活的热情,并且更改自己的遗嘱,决定把财产的一大部分10万马克(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英镑)奖给任何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
三
在保罗去世前8年,上个世纪之交的1900年8月8日,当时最杰出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演讲,提出了数学中23个未解决的问题。他希望集中数学界的力量,拟定一个研究计划来攻克它们,目的是要证明数学体系是可信完全的,并且不存在不相容性。
希尔伯特的墓碑上刻有两句话:Wir müssen wissen.Wir werden wissen.译成任何语言都铿锵有力: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We must know. We will know. 它象征了人类对确定性的永恒追求,极端者如毕达哥拉斯、狄奥多西和奥马尔,为此不惜践踏生命和知识,温和者如希尔伯特,将其化作探索前行的动力。
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更像费马留下的批注,充满了暗昧。希尔伯特公布23问不过30年,哥德尔横空出世,他的两个不可判定性定理给希尔伯特计划以致命的打击。哥德尔把著名的说谎者悖论(即一个注定说谎的克里特人大喊:“我是一个说谎者!”,经过简单推理你会发现这句话无法真也无法假,存在不相容性)公式化,证明在数学上也存在虽然是真的但却永远无法证明它是真的的命题。哥德尔的工作震撼了整个数学界,更让那些还在惦记保罗奖金的人们心灰意冷,也许费马大定理根本就无法证明!
暧昧同时意味着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保罗设立的奖赏有个时限,是99年,“如果到2007年9月13日尚未颁布此奖,将不再继续接受申请”。在它快要开始倒计时的时候,怀尔斯教授捧走了奖金。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由与费马大定理毫不相干的模型式和椭圆方程,最终征服了它。数学像由未知海洋中的各个孤岛组成,几何学家研究形状,概率论家讨论风险,各有各的行话,相互很难交流。怀尔斯走的是迂回路线,在他背后,有一个希尔伯特计划失败后数学家燃起的新梦想,那就是这些孤岛间是否存在着相互连接的环链,会被人们逐一发现,最终形成一个宏伟的更统一的数学?在这条道路上,怀尔斯仅仅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当我一口气读完西蒙•辛格的《费马大定理》,静下心来想想人类在各领域都走了一条相似的路:寻找某种确定性,寻见,迷失,再上路……化作柳永的一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数学的奥妙,并声称天地万物由数支配。这一切务必完美无缺。所以当他的学生西帕索斯认识到根号2变化无常,不能用老师的有理数模式来解释时,毕达哥拉斯下令淹死了他。
数学在欧洲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与学术圣殿亚历山大图书馆两次遭受灭顶之灾不无关系。克娄巴特拉是个尊重知识的艳后,可惜扩建图书馆时将书运进了埃及神庙。所以当公元389年基督教皇帝狄奥多西命令亚历山大主教毁坏一切异教纪念物时,神庙内的图书跟着遭了殃。但好歹还是有些重要图书的珍本逃过此劫。公元642年,伊斯兰教徒夺取了亚历山大。获胜的哈里发奥马尔思维方式非常奇特,他说凡是违反《古兰经》的书籍都应销毁。这事咱祖宗也干过不少,就忍了吧。雷人在奥马尔接着问:那些与《古兰经》相符的书籍留着干什么?都是多余的嘛,统统烧了。于是整个希腊时代的思想结晶全都被当作公共浴室加热炉的燃料,贡献给泡澡水了……
毕达哥拉斯,狄奥多西,奥马尔,不论你们是为了多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而决意抹杀世界脆弱的丰富性,shame on you!
二
讲点儿轻松的。丰富的世界会多么有趣呢?就连在看似高深枯燥的数学领域都充满了精彩的故事。
那个和我家乌龟同名的天才宅男笛卡尔非常不忿他的一位法国同乡——费马先生。话说这个费马的确不讨人喜欢,孤僻、自命不凡、热衷挑衅和恶作剧。他爱写信叙述自己的最新定理,却不提供相应证明,以此挑战和嘲弄当时的其他数学家,笛卡尔也是其中一位。不过不甘示弱的笛卡尔反讥费马为“吹牛者”。
费马留给世界的最大挑战也可能是他一辈子吹的最响的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被称为“费马大定理(猜想)”。这个定理可以叙述得非常简单清晰,连中学生都能理解,但它却困惑了世间所有数学家长达3百多年,直到1994年才由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最终完成证明。可是怀尔斯教授也许不会太有成就感,因为邪恶的费马在提出这个定理时草草加了一个批注:“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费马可能在坟墓里都会为这个绝妙的批注偷笑,但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定理还挽救了20世纪初的一位德国商人保罗。保罗家资殷实,因为大学时曾学过数学,所以在打理家族事业之余喜欢琢磨琢磨数论。按理说保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很充实,怎奈情场一失意,就决定自杀。德国人素以严谨著称,可不来咱农村妇女一哭二闹三上吊那套,保罗极其细致地计划了自己自杀的每个细节。决定自尽那天他写下遗嘱,并且给所有的亲朋好友写了信。全部事情办完保罗发现离自己计划的自杀时间还有几个小时(要说德国人实在呢,连自杀都得守时),于是他选择到图书馆去翻阅数学书籍(这是什么境界……)。他翻着翻着突然发现一篇与费马大定理相关的重要论文里有个逻辑上的漏洞,就情不自禁地演算起来。直到黎明时分保罗才结束工作,坏消息是费马大定理依旧遥不可及,好消息是他错过了自己规定的自杀时间,没办法死了……这晚奇特的经历重新激发了保罗对生活的热情,并且更改自己的遗嘱,决定把财产的一大部分10万马克(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英镑)奖给任何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
三
在保罗去世前8年,上个世纪之交的1900年8月8日,当时最杰出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演讲,提出了数学中23个未解决的问题。他希望集中数学界的力量,拟定一个研究计划来攻克它们,目的是要证明数学体系是可信完全的,并且不存在不相容性。
希尔伯特的墓碑上刻有两句话:Wir müssen wissen.Wir werden wissen.译成任何语言都铿锵有力: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We must know. We will know. 它象征了人类对确定性的永恒追求,极端者如毕达哥拉斯、狄奥多西和奥马尔,为此不惜践踏生命和知识,温和者如希尔伯特,将其化作探索前行的动力。
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更像费马留下的批注,充满了暗昧。希尔伯特公布23问不过30年,哥德尔横空出世,他的两个不可判定性定理给希尔伯特计划以致命的打击。哥德尔把著名的说谎者悖论(即一个注定说谎的克里特人大喊:“我是一个说谎者!”,经过简单推理你会发现这句话无法真也无法假,存在不相容性)公式化,证明在数学上也存在虽然是真的但却永远无法证明它是真的的命题。哥德尔的工作震撼了整个数学界,更让那些还在惦记保罗奖金的人们心灰意冷,也许费马大定理根本就无法证明!
暧昧同时意味着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保罗设立的奖赏有个时限,是99年,“如果到2007年9月13日尚未颁布此奖,将不再继续接受申请”。在它快要开始倒计时的时候,怀尔斯教授捧走了奖金。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由与费马大定理毫不相干的模型式和椭圆方程,最终征服了它。数学像由未知海洋中的各个孤岛组成,几何学家研究形状,概率论家讨论风险,各有各的行话,相互很难交流。怀尔斯走的是迂回路线,在他背后,有一个希尔伯特计划失败后数学家燃起的新梦想,那就是这些孤岛间是否存在着相互连接的环链,会被人们逐一发现,最终形成一个宏伟的更统一的数学?在这条道路上,怀尔斯仅仅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当我一口气读完西蒙•辛格的《费马大定理》,静下心来想想人类在各领域都走了一条相似的路:寻找某种确定性,寻见,迷失,再上路……化作柳永的一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cub1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