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见刘敦桢
很多学弟学妹问我,本科期间最受用的一本书是什么。我总是说,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对我来说,是最聪明的方式吧。
翻看这本书的尾页,看看那帮执笔人,你就知道这本书的学术分量了: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陈明达、陈从周、王世仁、赵立瀛、潘谷西、郭湖生、罗哲文以及卢绳,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在当时仅是个绘图员,同为绘图员的还有孙大章、叶菊华、杨乃济、戚德耀等等。以测绘分析方法结合文献考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的现代研究,始于梁思成、刘敦桢二公及诸位同仁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实践。这本书可以说是以梁刘为核心的中国建筑史第一代学者的毕生学术总结,同时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如潘谷西、郭湖生、傅熹年、孙大章诸位先生也开始崭露头角。
我常把这部书称为建筑历史学科的“经典”,直到现在,每遇问题,在搜寻的一大堆文献资料中,总少不了她,因为这部书的影响力和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范畴,对我这个正在做建筑历史的人来说,是永远不可能回避的。尽管几十年来,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考古学、历史学这几个学科都在发展,我们所能挑出来的问题,仅仅是由于成书年代较早,资料收集较今日不甚齐全,仅此而已。因为我们都是踩着这部书往前走的,孩子是无法挑出母亲的缺点的。
每天进出学院,都能看到刘敦桢先生的雕像,我也常跟刘老聊上两句,我正在做您老当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也许您早已料到今天的研究趋势了。
翻看这本书的尾页,看看那帮执笔人,你就知道这本书的学术分量了: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陈明达、陈从周、王世仁、赵立瀛、潘谷西、郭湖生、罗哲文以及卢绳,后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在当时仅是个绘图员,同为绘图员的还有孙大章、叶菊华、杨乃济、戚德耀等等。以测绘分析方法结合文献考究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的现代研究,始于梁思成、刘敦桢二公及诸位同仁在中国营造学社的实践。这本书可以说是以梁刘为核心的中国建筑史第一代学者的毕生学术总结,同时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如潘谷西、郭湖生、傅熹年、孙大章诸位先生也开始崭露头角。
我常把这部书称为建筑历史学科的“经典”,直到现在,每遇问题,在搜寻的一大堆文献资料中,总少不了她,因为这部书的影响力和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范畴,对我这个正在做建筑历史的人来说,是永远不可能回避的。尽管几十年来,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考古学、历史学这几个学科都在发展,我们所能挑出来的问题,仅仅是由于成书年代较早,资料收集较今日不甚齐全,仅此而已。因为我们都是踩着这部书往前走的,孩子是无法挑出母亲的缺点的。
每天进出学院,都能看到刘敦桢先生的雕像,我也常跟刘老聊上两句,我正在做您老当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也许您早已料到今天的研究趋势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