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过往和现在
最近花了很长时间在想一本往事类图书的书名,想来想去也没个好的,甚至发动了群众,却也没有什么令人惊艳的。
期间正好在看《往事不寂寞》,大伙儿一致认为,如“往事不寂寞”、“往事并不如烟”此等标题,是最好的了。相信也正是因了书名,很多人才会去翻翻他们,进而收藏这些书。毕竟书名如同人脸,是第一印象,究竟是美女还是恐龙,光看这脸就能得出结论。
遂花了很长时间来慢慢啃这本书。精装又厚,拿在手里感觉很大只,也不方便,但内文一篇篇的采访稿却是因篇幅短小而容易读进。睡前总是捧在胸前看几页。
高中的历史老师是班主任,他的课没记住多少内容,当时对班主任的厌恶却仍然记得,同时也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历史是过往的,也是现在的。看着书里的那些名字,许多人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过往之人,近来去世的那些熟悉的名字:季羡林、杨宪益、唐德刚等,是昨天才看完文章,今天便闻之已远去的,更是感慨不已。这些寂寞的“冷”人物(李菁语),曾是历史上挥斥方遒的存在,如今也只能在少数人的记忆中被偶尔想起。寂寞或者不寂寞,也只不过对特定的人而言罢了。毕竟历史太庞大,而人又太渺小,值得书写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书看完了便被我放在一处,但书里鲜活的人物却总会跳出来,在我看稿子的时候、翻网页的时候、谈天的时候,偶尔出现。比如张志新标志性的一生和惨死时的情状;邓颖超和周恩来最后的对话;那些被淹没在男性主宰的历史中的传奇女性,如邓季惺、施剑翘、龚澎、浦熙修等。而口述的体裁又令这些人物更生动亲切。
曾经在大学里,想过做一名人物报道的记者,当时所抱的想法是,这样便得以深入人的内心,去探寻很多自己根本无法体会的种种感受,或者是近距离地去接近人心和人性。这就像是演员演戏,体会不同人物的感觉。但最终也是远离了那条道路。
然而,幸好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书得以出版并能让我看到,算是间接地得到了一种满足吧。
还是得绕回我自己的书名,正好看到李菁的后记,从中生发出一个书名:穿越历史迷雾。
期间正好在看《往事不寂寞》,大伙儿一致认为,如“往事不寂寞”、“往事并不如烟”此等标题,是最好的了。相信也正是因了书名,很多人才会去翻翻他们,进而收藏这些书。毕竟书名如同人脸,是第一印象,究竟是美女还是恐龙,光看这脸就能得出结论。
遂花了很长时间来慢慢啃这本书。精装又厚,拿在手里感觉很大只,也不方便,但内文一篇篇的采访稿却是因篇幅短小而容易读进。睡前总是捧在胸前看几页。
高中的历史老师是班主任,他的课没记住多少内容,当时对班主任的厌恶却仍然记得,同时也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历史是过往的,也是现在的。看着书里的那些名字,许多人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过往之人,近来去世的那些熟悉的名字:季羡林、杨宪益、唐德刚等,是昨天才看完文章,今天便闻之已远去的,更是感慨不已。这些寂寞的“冷”人物(李菁语),曾是历史上挥斥方遒的存在,如今也只能在少数人的记忆中被偶尔想起。寂寞或者不寂寞,也只不过对特定的人而言罢了。毕竟历史太庞大,而人又太渺小,值得书写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书看完了便被我放在一处,但书里鲜活的人物却总会跳出来,在我看稿子的时候、翻网页的时候、谈天的时候,偶尔出现。比如张志新标志性的一生和惨死时的情状;邓颖超和周恩来最后的对话;那些被淹没在男性主宰的历史中的传奇女性,如邓季惺、施剑翘、龚澎、浦熙修等。而口述的体裁又令这些人物更生动亲切。
曾经在大学里,想过做一名人物报道的记者,当时所抱的想法是,这样便得以深入人的内心,去探寻很多自己根本无法体会的种种感受,或者是近距离地去接近人心和人性。这就像是演员演戏,体会不同人物的感觉。但最终也是远离了那条道路。
然而,幸好有很多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也有很多书得以出版并能让我看到,算是间接地得到了一种满足吧。
还是得绕回我自己的书名,正好看到李菁的后记,从中生发出一个书名:穿越历史迷雾。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