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档案不先锋的背后
我是这本书的责编,这本书从一年前就开始编,时间之漫长——我跟美编都成了亲如一家的朋友,书也没有弄完——但现在终于出来了。
这么慢,有我的责任,也有导演的责任——但是我把责任都推给了导演:出版社一催我,我就说找不到导演,他又去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了。
他的责任就是如上所说:经常不在北京。
我的责任是,收到的资料太复杂,看到都头疼。
最开始是编廖一梅的书,编完之后反响挺好,导演说,他也出一本。没过几天,导演工作室的人整理了一个大文件袋,连同几本书交给我,另外发了剧本的电子稿给我。
文件袋里是这么多年零零散散攒下来的照片、文件、手绘稿,还有孟京辉好多年前写得带有浓重的愤青味道的《我们周围的僵化戏剧》(我记不清了,书送印厂后,我就强制忘记这本书的内容了)。
照片上有年轻的孟京辉、廖一梅、胡军、郭涛以及其他现在还在舞台上以及不在舞台上的人。但是没有图说。
总之,给我的是一大堆还没有整理的散乱的原始的。。。这些东西。整理这些东西,第一反应就是逃避。
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编排。一开始是剧本收一起,采访和手记集体附在后面。但是廖一梅看完稿子之后担心读者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一口气看完剧本。之后,就把采访手记和剧本花插着来,这样一来,还得解决形式问题,别乱到读者都糊涂了。
图说是那么解决的:孟京辉和工作室的人一起回忆,按时间顺序,把一张照片背后发生的故事都讲讲,我整理一下,然后打印下来。
总之,这本书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意。最最不靠谱的是,直到所有的东西都送印厂之后,导演才跟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
讽刺的是,封面在好几个好几个月之前就定了。
写到这里,还不是评论——我其实根本就不想评论,那些喜欢看他的戏的人才有资格评论吧。
不过看完上面的话之后,至少大家对这本书有了个大致印象:有剧本、有访谈和手机,还有很多私家照片,图说里还讲了孟京辉是怎么被《琥珀》剧组的人下套,不得不跳进昆明冰冷的湖里,第二天就大病的。。。花絮。
这么慢,有我的责任,也有导演的责任——但是我把责任都推给了导演:出版社一催我,我就说找不到导演,他又去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了。
他的责任就是如上所说:经常不在北京。
我的责任是,收到的资料太复杂,看到都头疼。
最开始是编廖一梅的书,编完之后反响挺好,导演说,他也出一本。没过几天,导演工作室的人整理了一个大文件袋,连同几本书交给我,另外发了剧本的电子稿给我。
文件袋里是这么多年零零散散攒下来的照片、文件、手绘稿,还有孟京辉好多年前写得带有浓重的愤青味道的《我们周围的僵化戏剧》(我记不清了,书送印厂后,我就强制忘记这本书的内容了)。
照片上有年轻的孟京辉、廖一梅、胡军、郭涛以及其他现在还在舞台上以及不在舞台上的人。但是没有图说。
总之,给我的是一大堆还没有整理的散乱的原始的。。。这些东西。整理这些东西,第一反应就是逃避。
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怎么编排。一开始是剧本收一起,采访和手记集体附在后面。但是廖一梅看完稿子之后担心读者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一口气看完剧本。之后,就把采访手记和剧本花插着来,这样一来,还得解决形式问题,别乱到读者都糊涂了。
图说是那么解决的:孟京辉和工作室的人一起回忆,按时间顺序,把一张照片背后发生的故事都讲讲,我整理一下,然后打印下来。
总之,这本书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意。最最不靠谱的是,直到所有的东西都送印厂之后,导演才跟出版社签了出版合同。
讽刺的是,封面在好几个好几个月之前就定了。
写到这里,还不是评论——我其实根本就不想评论,那些喜欢看他的戏的人才有资格评论吧。
不过看完上面的话之后,至少大家对这本书有了个大致印象:有剧本、有访谈和手机,还有很多私家照片,图说里还讲了孟京辉是怎么被《琥珀》剧组的人下套,不得不跳进昆明冰冷的湖里,第二天就大病的。。。花絮。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