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书评:《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理想与现实交汇的爱情

我承认,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确实是被这个充满“幻想”的书名给吸引住了。那年我初三,在报纸连载上看到了这本书。连载的部分虽缺胳膊少腿,但里面风趣的内容还是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上网找到了这本书并且一口气在网上看完了。这个对于一向讨厌在电脑上看长篇小说的我来说确实是个奇迹。
与这个充满着成人色彩的书名成对比的是,小说内容异常的纯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陆飞和冉静相识、相恋直到私定终生的过程。两人虽同居,那也仅仅是共同居住。这本书没有什么多角恋,没有俗套的生死离别,更没有失忆、车祸这些无聊的桥段。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平凡的过着每一天。但就是这种平凡却感动了无数读者。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在校内、QQ空间里疯狂转载的那些短篇爱情故事。这些故事的模式竟然是如此的雷同,往往是男女有一方对另一方死心塌地地追了几年(更有甚者是十几年),另一方一直对他(她)不理不睬,最后有情人将要终成眷属的时候,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车祸,癌症,常见原因),最后一个bad ending——死心塌地的一方会见上帝,留下被追的一方独自垂泪。好吧,如果是第一次这样的故事或许还有些感动,当好友动态里充斥着这样的转载故事,如果还能被感动,那真要怀疑一下自己的智商了。我能理解写这样故事的人是想告诫大家要珍惜现在爱自己的人,但当这样的故事泛滥后还有这样的效果吗?与之相对比的是《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用我们生活中最寻常、最普通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境界高低无需多言。
这本为什么能不分男女,吸引了很多粉丝呢?首先这本书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试问哪个男生不想有像陆飞那样的经历?从楼下能捡回一个喝醉的美女?再者,这个美女还能主动上门“自我推销”,从借冰箱到共同居住。事实上小说剧情发展到这,冉静的心思再清楚不过了。哪个女孩会主动要求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孩住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女孩在倒追啊。这对于男性读者来说都是只能幻想的东西,在小说里确确实实地发生了。这本小说看上去写的很真实,但小说毕竟还是小说,理想化了剧情,而这里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女性读者,男主角陆飞也确实有自己的魅力。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今有陆飞面对喝醉的美女呼呼大睡,横批:杀伤力为零。陆飞是个虽不正经、有幽默感但也很可靠的男人的形象。平时他会大大咧咧,但遇到工作上问题、失业问题时他所透露出的勇敢,上进心与成熟对于MM们可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我们从他自己的口中得出他不算是个帅哥,但从多个美女对他暗送秋波可以得出:他的外貌水准也算是中上以上的水平。再看看他对他的狗友王磊的慷慨上,可以花一万块买张床一个人睡,一个人在上海租下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那个高级职工头衔,不是个钻石王老五,也是个小资以上的水平。再加上他个人创业的能力,好吧,对于MM完全是个理想情人。而且他对冉静的温柔、关怀和体贴,在现在社会里可能也不多见了。与他相对的冉静也是个理想情人。不谈她的外貌和“倒追”的行为就已迷倒无数读者,她的温柔、冰雪聪明和偶尔的小女生作风,耍耍小脾气,傲娇一下就很具有魅力。她和陆飞确实异常的般配。
有两个魅力十足的男女主角,这本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作者三十在构思小说情节时坚决走的是“真实”路线。小说第一部时完全由陆飞的视角展开,他的所思所想被读者看的一清二楚。陆飞的行为、判断没有超出一个平凡人的限度。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陆飞就是个寻常人。通过陆飞的视角,我们又在审视着冉静的一举一动。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冉静是怎么想的,但地球人都知道——两个人就是情投意合,故作暧昧。暧昧这个词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自然能在读者群中引起共鸣了。我们所看到的故事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片段。没有修饰,没有加工,三十甚至连修辞手法都没有用,就将一件件小事缓缓道来。相信很多人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情节时都会会心一笑。光有这个还不行,爱情小说自然少不了天荒地老,海誓山盟的爱情。陆飞冉静的爱情虽不是轰轰烈烈,但两人之间忠诚的爱情才是这本书最大的、最吸引人的地方。所谓纯爱,自然是两个人的爱之深,爱至纯。陆飞喜欢冉静起先是被她外貌吸引,但后来更多的依然喜欢的是这个名叫冉静的女孩,是她的性格和全部。冉静喜欢陆飞不是因为他的钱和其他物质条件,她喜欢也是他这个人,这个可以给她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空间的人。这才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纯洁的爱情。那至今被传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都是这样的爱情吗?现实里这样的爱情最后能走如婚姻殿堂的或许已经少之又少,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小说的原因吗?
三十将理想与现实相互交融,最后诞生了这本书。人天生就向往美好事物,三十给我们谱写了一篇真实的梦。这或许才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看完,最近发现三十又写了一个续集。在感动之余不由得感慨,虽然这个续集写的水准不差,但我已无法找回当初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时的感动了,对于续集的结局也有些错愕和突然地感觉。说起第一季的结局,还是最欣赏网上原版的结局,带给我的感动更深刻。第一季结尾时用信地形式把小说前面的内容用冉静的视角重新回顾了一遍,竟然给我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不得不佩服一下。看完了小说的续集后涌起了写这篇书评的欲望。对于一本几年前就已看过的书而言,觉得还是很难得的。从侧面角度讲也是这本书的魅力吧!
与这个充满着成人色彩的书名成对比的是,小说内容异常的纯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陆飞和冉静相识、相恋直到私定终生的过程。两人虽同居,那也仅仅是共同居住。这本书没有什么多角恋,没有俗套的生死离别,更没有失忆、车祸这些无聊的桥段。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平凡的过着每一天。但就是这种平凡却感动了无数读者。说到这我突然想起在校内、QQ空间里疯狂转载的那些短篇爱情故事。这些故事的模式竟然是如此的雷同,往往是男女有一方对另一方死心塌地地追了几年(更有甚者是十几年),另一方一直对他(她)不理不睬,最后有情人将要终成眷属的时候,突然发生意外事故(车祸,癌症,常见原因),最后一个bad ending——死心塌地的一方会见上帝,留下被追的一方独自垂泪。好吧,如果是第一次这样的故事或许还有些感动,当好友动态里充斥着这样的转载故事,如果还能被感动,那真要怀疑一下自己的智商了。我能理解写这样故事的人是想告诫大家要珍惜现在爱自己的人,但当这样的故事泛滥后还有这样的效果吗?与之相对比的是《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用我们生活中最寻常、最普通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境界高低无需多言。
这本为什么能不分男女,吸引了很多粉丝呢?首先这本书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试问哪个男生不想有像陆飞那样的经历?从楼下能捡回一个喝醉的美女?再者,这个美女还能主动上门“自我推销”,从借冰箱到共同居住。事实上小说剧情发展到这,冉静的心思再清楚不过了。哪个女孩会主动要求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孩住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女孩在倒追啊。这对于男性读者来说都是只能幻想的东西,在小说里确确实实地发生了。这本小说看上去写的很真实,但小说毕竟还是小说,理想化了剧情,而这里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女性读者,男主角陆飞也确实有自己的魅力。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今有陆飞面对喝醉的美女呼呼大睡,横批:杀伤力为零。陆飞是个虽不正经、有幽默感但也很可靠的男人的形象。平时他会大大咧咧,但遇到工作上问题、失业问题时他所透露出的勇敢,上进心与成熟对于MM们可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我们从他自己的口中得出他不算是个帅哥,但从多个美女对他暗送秋波可以得出:他的外貌水准也算是中上以上的水平。再看看他对他的狗友王磊的慷慨上,可以花一万块买张床一个人睡,一个人在上海租下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有那个高级职工头衔,不是个钻石王老五,也是个小资以上的水平。再加上他个人创业的能力,好吧,对于MM完全是个理想情人。而且他对冉静的温柔、关怀和体贴,在现在社会里可能也不多见了。与他相对的冉静也是个理想情人。不谈她的外貌和“倒追”的行为就已迷倒无数读者,她的温柔、冰雪聪明和偶尔的小女生作风,耍耍小脾气,傲娇一下就很具有魅力。她和陆飞确实异常的般配。
有两个魅力十足的男女主角,这本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作者三十在构思小说情节时坚决走的是“真实”路线。小说第一部时完全由陆飞的视角展开,他的所思所想被读者看的一清二楚。陆飞的行为、判断没有超出一个平凡人的限度。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陆飞就是个寻常人。通过陆飞的视角,我们又在审视着冉静的一举一动。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冉静是怎么想的,但地球人都知道——两个人就是情投意合,故作暧昧。暧昧这个词在青年人中广为流传,自然能在读者群中引起共鸣了。我们所看到的故事是生活中最平凡的片段。没有修饰,没有加工,三十甚至连修辞手法都没有用,就将一件件小事缓缓道来。相信很多人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情节时都会会心一笑。光有这个还不行,爱情小说自然少不了天荒地老,海誓山盟的爱情。陆飞冉静的爱情虽不是轰轰烈烈,但两人之间忠诚的爱情才是这本书最大的、最吸引人的地方。所谓纯爱,自然是两个人的爱之深,爱至纯。陆飞喜欢冉静起先是被她外貌吸引,但后来更多的依然喜欢的是这个名叫冉静的女孩,是她的性格和全部。冉静喜欢陆飞不是因为他的钱和其他物质条件,她喜欢也是他这个人,这个可以给她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空间的人。这才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纯洁的爱情。那至今被传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都是这样的爱情吗?现实里这样的爱情最后能走如婚姻殿堂的或许已经少之又少,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小说的原因吗?
三十将理想与现实相互交融,最后诞生了这本书。人天生就向往美好事物,三十给我们谱写了一篇真实的梦。这或许才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看完,最近发现三十又写了一个续集。在感动之余不由得感慨,虽然这个续集写的水准不差,但我已无法找回当初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时的感动了,对于续集的结局也有些错愕和突然地感觉。说起第一季的结局,还是最欣赏网上原版的结局,带给我的感动更深刻。第一季结尾时用信地形式把小说前面的内容用冉静的视角重新回顾了一遍,竟然给我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不得不佩服一下。看完了小说的续集后涌起了写这篇书评的欲望。对于一本几年前就已看过的书而言,觉得还是很难得的。从侧面角度讲也是这本书的魅力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