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弈论分析美对台军售问题---sort of 读后感~~~
不怕丢人,开写~
博弈的双方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美国政府有两个策略,对台军售和不对台军售;中国政府有两个策略,(如你们所猜到的和看到的),抗议和不抗议。(尽管从来没有不抗议的时候,但除了抗议,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其他策略)。
因为几乎没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博弈显然属于重复博弈。在这个重复博弈里,根据可以观察到的历史,中国政府的策略似乎总是可以预测的,那就是抗议。中国政府的这种超级稳定的反应,使得中国在系列博弈里建立了一种很强的reputation,他行为的可预测性大大提高。我们知道,在重复博弈里,如果你行为的可预测性很高,对手就可以根据你的反应采取对他来说最好的策略。所以,美国总是会对台军售。
这又是一个不同时出招的博弈,并且双方在这个博弈里,只有冲突,没有合作。对美国来说,对台军售,美国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外,也可以通过提高的台湾的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中国当然不希望这种结果,所以要抗议。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对台军售,且中国不抗议;中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美对台不军售,自己当然也不用抗议。然而,不论中国是不是抗议,对美国来说,对台军售都比不售武器的收益更大,所以,美国在这个博弈里有一个最优策略,就是把武器卖给台湾,中国看到了美国这一最优策略,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就比不提出抗议的收益要好,所以中国政府会提出抗议。
对不同时出招的博弈来说,双方出招的顺序不同可能会使博弈的结果有很大不同的。因此我想到,假如中国政府每年在美国没有推出任何对台军售计划之前,就宣布“假如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我们就...”,是不是会好一些?可能会。但中国政府缺少可信的威胁来应对这个事情,就是说,假如有这么一个威胁,中国真要实施这个威胁的时候,会发现,实施威胁还不如不实施威胁更好;当然,美国也会预计到这一点,因此不会理睬中国政府的威胁。正如,美国发现遵守自己“不对台军售”的承诺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并且双方对这种承诺没有强制约束时,他就不会去遵守承诺。
这些正是最近发生的事情。美国政府又要把武器卖给台湾了,而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提出了抗议。
-------
改变这个博弈的结果,需要引入新的变量,比如,美国卖武器给台湾,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比如台湾允许中国派人研究他们买到的美国武器:)),或者中国有实力对美国发出可信的威胁等。
博弈的双方是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美国政府有两个策略,对台军售和不对台军售;中国政府有两个策略,(如你们所猜到的和看到的),抗议和不抗议。(尽管从来没有不抗议的时候,但除了抗议,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其他策略)。
因为几乎没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个博弈显然属于重复博弈。在这个重复博弈里,根据可以观察到的历史,中国政府的策略似乎总是可以预测的,那就是抗议。中国政府的这种超级稳定的反应,使得中国在系列博弈里建立了一种很强的reputation,他行为的可预测性大大提高。我们知道,在重复博弈里,如果你行为的可预测性很高,对手就可以根据你的反应采取对他来说最好的策略。所以,美国总是会对台军售。
这又是一个不同时出招的博弈,并且双方在这个博弈里,只有冲突,没有合作。对美国来说,对台军售,美国除了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外,也可以通过提高的台湾的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中国当然不希望这种结果,所以要抗议。美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对台军售,且中国不抗议;中国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美对台不军售,自己当然也不用抗议。然而,不论中国是不是抗议,对美国来说,对台军售都比不售武器的收益更大,所以,美国在这个博弈里有一个最优策略,就是把武器卖给台湾,中国看到了美国这一最优策略,这个时候,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就比不提出抗议的收益要好,所以中国政府会提出抗议。
对不同时出招的博弈来说,双方出招的顺序不同可能会使博弈的结果有很大不同的。因此我想到,假如中国政府每年在美国没有推出任何对台军售计划之前,就宣布“假如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我们就...”,是不是会好一些?可能会。但中国政府缺少可信的威胁来应对这个事情,就是说,假如有这么一个威胁,中国真要实施这个威胁的时候,会发现,实施威胁还不如不实施威胁更好;当然,美国也会预计到这一点,因此不会理睬中国政府的威胁。正如,美国发现遵守自己“不对台军售”的承诺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并且双方对这种承诺没有强制约束时,他就不会去遵守承诺。
这些正是最近发生的事情。美国政府又要把武器卖给台湾了,而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提出了抗议。
-------
改变这个博弈的结果,需要引入新的变量,比如,美国卖武器给台湾,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比如台湾允许中国派人研究他们买到的美国武器:)),或者中国有实力对美国发出可信的威胁等。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