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宏观的圣经

这本书是在去年研一的时候读的,当时花了整整一个暑假读完以及做完课后练习题。可以说奥伯斯菲尔德跟罗格夫的这本《开放宏观基础》不仅是一本开放宏观领域圣经般的教材,也是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优良之作。正如很多人对此书的评价中所提及的,两位作者在此书的主要贡献在于采用一个一致的分析框架研究开放宏观问题,例如,用消费者跨期选择模型研究经常项目。所以书中对开放宏观的问题有一个一致而清晰的脉络,也因此有助于学习者接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从而建立起自己对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框架。
书中第二章对于无庞齐计划,资本市场泡沫,横截面条件的讲解,揭示了在数学里纯粹为了动态问题求解问题而存在的横截面条件是怎么对应到经济学方面的考虑的。该章中对于迭代模型的种种介绍,尤其是课后练习题中那道关于布兰查德提出的迭代模型的介绍,则让人看到迭代模型的魅力所在,也因此能使读者一窥迭代模型能够复杂到什么程度。第五章中对于资产定价问题,溢价悖论,卢卡斯的果树模型下对于国际金融方面的隐含问题的讲解也是非常有趣的。在第五章中,对于阿罗德布鲁债券分析的一些本质,作者的讲解也实在精彩之极。最后一章开头对于两位作者发表于JPE上的那篇开创了新开放宏观领域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有一个精简了但却极其重要的细致介绍。由于JPE上的论文风格往往对推导过程十分省略,而作者在此处的介绍则有助于读者阅读该篇论文时推导模型的顺利。如此等等,作者能每一章节都做的如此出彩并融汇贯通,实属不易,也颇具大师风范。
这两个作者的另外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的行文都是非常漂亮的。所用的数学工具也不是很多,但文字方面对于经济学含义的描述却足够有启发性,有时候虽然花在文字理解方面的时间要多于推导数学模型的时间。但个人认为正是对经济问题的这种美妙阐释,使得他们的书籍异常精彩。数学对现代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如何对数学模型进行良好的经济学阐释却也非常重要,所以有些经济学家的宏观经济学论文相对有趣,有些则显得相对难读。两位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力深厚,这也体现在这他们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往往写的非常有趣。另外,奥伯斯菲尔德在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人主页上挂着的那个免费下载的“连续时间动态规划讲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给初学者看的动态规划入门,在只用微分作为推导工具的情况下,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但可能不够一般)对动态规划的解释与介绍。
从罗格夫位于哈佛大学的个人主页上得知,他们二人正在写这本书的第二卷,个人估计第二卷中他们就会纳入很多新的发展以及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罗格夫最近一段时间与他人合作了很多的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万分期待。
—————————————————————————————
时间的分割线
—————————————————————————————
2015年10月25日
多年后回头来看这篇东西,不禁为自己当年的热情与鲁莽感到难为情,虽然时至今日我仍然喜欢obstfeld和rogoff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进行开放宏观研究,这本书已经显得不够。
首先,可能已经被博士项目洗脑了,我现在并不推荐用这本书作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很好的一点是对于传统开放经济学问题的探讨,但是并不注重分析框架的培养与一致性。因此,本书的主旨并不是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反的,Stokey, Lucas with Prescott以及SARGENT的RMT可能更好的服务了这个目的。
另外一方面,本书对于现在流行的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也相应的缺乏介绍。个人认为,现在比较火的几个方向分别开放经济系下商业周期,债务危机,国际危机传导等等。过去十几年契约理论的发展已经官方的渗透入开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当中。比如,Aguiar & Amador (2011)和Mendoza, Quadrini & Rios-Rull (2009)就都是用契约执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另外,在讨论开放商业周期方面,更多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应用,比如Aguiar & Gopinath (2006)等等。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想表达此书出版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内开放宏观经济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则容易迷失。就个人经验而言,当我还在国内读硕士时,因为对于obstfeld & rogoff的喜爱,我尝试看一些new open macro的文献,但其实这方面的分析框架局限性很大,并且有些过时。对于有兴趣接触最新发展的人来说,2014年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手册第四卷应该是最具备价值的参考文献,展示了最近的新进展,况且各章的作者也是近年来新崛起的领军人物。
最后的最后,新写了这么多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这本书,事实上这本书仍然是很重要的参考,我的目的无非是纠正过去自己的过度推荐(如果有的话)。另外,本书作者的写作方式确实值得我们永恒学习的,我一直反感过度数学化的思考问题。我在博士项目的老师也同样反感,甚至比我更过激。相反的,经济学有自身的美妙,把一个一个冰冷的公式映射到现实生活,映射到有趣的经济学问题上,相信这才是经济学的永恒魅力所在吧。
书中第二章对于无庞齐计划,资本市场泡沫,横截面条件的讲解,揭示了在数学里纯粹为了动态问题求解问题而存在的横截面条件是怎么对应到经济学方面的考虑的。该章中对于迭代模型的种种介绍,尤其是课后练习题中那道关于布兰查德提出的迭代模型的介绍,则让人看到迭代模型的魅力所在,也因此能使读者一窥迭代模型能够复杂到什么程度。第五章中对于资产定价问题,溢价悖论,卢卡斯的果树模型下对于国际金融方面的隐含问题的讲解也是非常有趣的。在第五章中,对于阿罗德布鲁债券分析的一些本质,作者的讲解也实在精彩之极。最后一章开头对于两位作者发表于JPE上的那篇开创了新开放宏观领域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有一个精简了但却极其重要的细致介绍。由于JPE上的论文风格往往对推导过程十分省略,而作者在此处的介绍则有助于读者阅读该篇论文时推导模型的顺利。如此等等,作者能每一章节都做的如此出彩并融汇贯通,实属不易,也颇具大师风范。
这两个作者的另外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的行文都是非常漂亮的。所用的数学工具也不是很多,但文字方面对于经济学含义的描述却足够有启发性,有时候虽然花在文字理解方面的时间要多于推导数学模型的时间。但个人认为正是对经济问题的这种美妙阐释,使得他们的书籍异常精彩。数学对现代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如何对数学模型进行良好的经济学阐释却也非常重要,所以有些经济学家的宏观经济学论文相对有趣,有些则显得相对难读。两位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力深厚,这也体现在这他们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往往写的非常有趣。另外,奥伯斯菲尔德在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个人主页上挂着的那个免费下载的“连续时间动态规划讲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给初学者看的动态规划入门,在只用微分作为推导工具的情况下,他给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但可能不够一般)对动态规划的解释与介绍。
从罗格夫位于哈佛大学的个人主页上得知,他们二人正在写这本书的第二卷,个人估计第二卷中他们就会纳入很多新的发展以及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罗格夫最近一段时间与他人合作了很多的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万分期待。
—————————————————————————————
时间的分割线
—————————————————————————————
2015年10月25日
多年后回头来看这篇东西,不禁为自己当年的热情与鲁莽感到难为情,虽然时至今日我仍然喜欢obstfeld和rogoff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进行开放宏观研究,这本书已经显得不够。
首先,可能已经被博士项目洗脑了,我现在并不推荐用这本书作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参考资料。这本书很好的一点是对于传统开放经济学问题的探讨,但是并不注重分析框架的培养与一致性。因此,本书的主旨并不是帮助读者建立一个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反的,Stokey, Lucas with Prescott以及SARGENT的RMT可能更好的服务了这个目的。
另外一方面,本书对于现在流行的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也相应的缺乏介绍。个人认为,现在比较火的几个方向分别开放经济系下商业周期,债务危机,国际危机传导等等。过去十几年契约理论的发展已经官方的渗透入开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当中。比如,Aguiar & Amador (2011)和Mendoza, Quadrini & Rios-Rull (2009)就都是用契约执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另外,在讨论开放商业周期方面,更多的新技术也得到了应用,比如Aguiar & Gopinath (2006)等等。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想表达此书出版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内开放宏观经济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则容易迷失。就个人经验而言,当我还在国内读硕士时,因为对于obstfeld & rogoff的喜爱,我尝试看一些new open macro的文献,但其实这方面的分析框架局限性很大,并且有些过时。对于有兴趣接触最新发展的人来说,2014年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手册第四卷应该是最具备价值的参考文献,展示了最近的新进展,况且各章的作者也是近年来新崛起的领军人物。
最后的最后,新写了这么多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这本书,事实上这本书仍然是很重要的参考,我的目的无非是纠正过去自己的过度推荐(如果有的话)。另外,本书作者的写作方式确实值得我们永恒学习的,我一直反感过度数学化的思考问题。我在博士项目的老师也同样反感,甚至比我更过激。相反的,经济学有自身的美妙,把一个一个冰冷的公式映射到现实生活,映射到有趣的经济学问题上,相信这才是经济学的永恒魅力所在吧。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