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客人生》——见证一个时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宽客人生》是我这些年来看过最好的自传了,描述了Emanuel Derman从高深的前沿物理研究转入华尔街的金融工程研究的人生轨迹。从中,我们既可以体会到德曼跟我们一样面临着生计的问题,又可以知道华尔街的quant(金融工程师)究竟干的是什么活,虽然本人也曾考过金融工程的研,最终没考上,但应该说对quant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技能以及就业前景基本上市没概念的,看完此书后大致清楚了些。
德曼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博士生,据他说他们那一届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毕业最多学生的一届,德曼基本上把他20岁到30岁这段时光都用在了学习物理学上,当他读了七年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毕业后,他和他的同伴戏称他们活着读完了。读完后跟我们面临着一样的工作和养家糊口的问题。而当时,美国已经不和苏联搞外太空空间竞赛了,在前沿物理上的投入也少了,当时美国的大学里基本塞满了教授,德曼可以想象到等到他退休也空不出个教职给他。没办法找不到长期的工作,只能打短工,给大学当聘任2年的博士后,而且得凭研究出来的论文才能继续申请到下一个博士后职位。他一共当过三个大学的博士后,其中包括牛津大学的。虽然发的文章小有名气,但可以想象到他对这种没完没了的漂的生活感到失望,除了会发些顶级文章还有什么呢,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哪间大学能要,他也看得上眼就奔去那个大学了,要和妻子和儿子分离,除非妻子也在相同的地方找到博士后职位(他妻子是生物的博士),但这种概率很小。随着年龄的增大,德曼意识到他已经不能成为像李政道那样的物理学巨星了,而生活又那么差,于是他想要转变,带着对物理界的不舍,他离开了物理学研究到了贝尔实验室。
应该说从贝尔试验室学到的计算机编程技能帮助德曼日后在高盛找到了quant的工作。他号称80年代初,他的编程能力比华尔街的编程人员领先四到五年。在贝尔实验室待了五年后,高盛的固定收益小组把他招入了华尔街。他的第一份任务是用C语言重新编程序,设计一个更友好的用户终端给债权期权的交易员和销售员使用,然后又和布莱克-肖尔斯期权模型的发明者之一布莱克编写布莱克—德曼—托伊债券期权模型及程序,由此德曼开始在金融工程界崭露头角。由于受到所罗门的高薪诱惑,德曼跳槽到了所罗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部门,他设计了为住房抵押贷款池估价的模型和管理程序,可他受不了所罗门的工作作风,干了一年后,跑回高盛去当量化策略小组的领导了。在新的岗位上,他又先后设计了“丹麦王国看跌期权”以及能解决“微笑曲线”的期权模型。最后德曼去了公司的风险管理小组,计算全公司的风险情况。晚年,为高盛工作了17年的德曼退休,如他所愿,重回大学校园当起了金融工程的教授。
应该说,美国的投行用到quant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只要出一个新产品,quant首先要在理论上解决这个产品的估价模型,然后在实务上要设计出计算和管理这个产品软件。而之所以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那么多,跟美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有关,有非常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他们又都需要对自己在债券,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上的风险进行管理,于是就有了对各种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而高盛先从市场上买来些基础证券,然后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衍生产品的设计,收取费用,再到金融市场里买别的产品对冲风险。文中作者多次把高盛比喻成一个裁缝,买来布料,按照客人量身定做。华尔街之所以招了那么多物理学博士,看重的就是他们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数学和编程功底,quant需要用的数学知识去设计估价模型,然后用编程去实施模型。
不过,不论在物理界还是金融工程界,我想德曼身上体现的最优秀的品质应该还是对未知世界和领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德曼曾经是上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博士生,据他说他们那一届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毕业最多学生的一届,德曼基本上把他20岁到30岁这段时光都用在了学习物理学上,当他读了七年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毕业后,他和他的同伴戏称他们活着读完了。读完后跟我们面临着一样的工作和养家糊口的问题。而当时,美国已经不和苏联搞外太空空间竞赛了,在前沿物理上的投入也少了,当时美国的大学里基本塞满了教授,德曼可以想象到等到他退休也空不出个教职给他。没办法找不到长期的工作,只能打短工,给大学当聘任2年的博士后,而且得凭研究出来的论文才能继续申请到下一个博士后职位。他一共当过三个大学的博士后,其中包括牛津大学的。虽然发的文章小有名气,但可以想象到他对这种没完没了的漂的生活感到失望,除了会发些顶级文章还有什么呢,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哪间大学能要,他也看得上眼就奔去那个大学了,要和妻子和儿子分离,除非妻子也在相同的地方找到博士后职位(他妻子是生物的博士),但这种概率很小。随着年龄的增大,德曼意识到他已经不能成为像李政道那样的物理学巨星了,而生活又那么差,于是他想要转变,带着对物理界的不舍,他离开了物理学研究到了贝尔实验室。
应该说从贝尔试验室学到的计算机编程技能帮助德曼日后在高盛找到了quant的工作。他号称80年代初,他的编程能力比华尔街的编程人员领先四到五年。在贝尔实验室待了五年后,高盛的固定收益小组把他招入了华尔街。他的第一份任务是用C语言重新编程序,设计一个更友好的用户终端给债权期权的交易员和销售员使用,然后又和布莱克-肖尔斯期权模型的发明者之一布莱克编写布莱克—德曼—托伊债券期权模型及程序,由此德曼开始在金融工程界崭露头角。由于受到所罗门的高薪诱惑,德曼跳槽到了所罗门的房地产抵押贷款部门,他设计了为住房抵押贷款池估价的模型和管理程序,可他受不了所罗门的工作作风,干了一年后,跑回高盛去当量化策略小组的领导了。在新的岗位上,他又先后设计了“丹麦王国看跌期权”以及能解决“微笑曲线”的期权模型。最后德曼去了公司的风险管理小组,计算全公司的风险情况。晚年,为高盛工作了17年的德曼退休,如他所愿,重回大学校园当起了金融工程的教授。
应该说,美国的投行用到quant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只要出一个新产品,quant首先要在理论上解决这个产品的估价模型,然后在实务上要设计出计算和管理这个产品软件。而之所以美国的金融衍生产品那么多,跟美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有关,有非常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他们又都需要对自己在债券,股票,外汇,大宗商品上的风险进行管理,于是就有了对各种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而高盛先从市场上买来些基础证券,然后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衍生产品的设计,收取费用,再到金融市场里买别的产品对冲风险。文中作者多次把高盛比喻成一个裁缝,买来布料,按照客人量身定做。华尔街之所以招了那么多物理学博士,看重的就是他们快速的学习能力以及扎实的数学和编程功底,quant需要用的数学知识去设计估价模型,然后用编程去实施模型。
不过,不论在物理界还是金融工程界,我想德曼身上体现的最优秀的品质应该还是对未知世界和领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