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给我们的那些事儿。

记得网络写手蔡智恒曾经说过,我们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事情就是,我们什么也学不到。
当然我们可以大可不管这个读水利的理科生的评价,转而正儿八经的如同大家努力的向历史中琢磨一点东西出来为己所用,或者来验证一些习以为常的想法,
之前读过的历史书大多从高处下笔,比较常见的角度如中华文明的兴衰起伏,忠臣奸臣你死我活的斗争,一路从分封井田制谈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在看完了当年明月码了7本150万字后,我回头想想那个大家最喜欢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我很遗憾的说,我们真的什么都学不到。原因有二。
其一,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之前看一本叫《复杂》的书,里面介绍了如今科学界比较热门的复杂理论,后来又在维基上面搜索了相关知识,觉得可以把它们用到分析人类社会中来。
历史如此的庞杂,人类社会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历史的起起伏伏如同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中的宏观涨落现象, 这时候一个偶然的因素可以在宏观涨落中被放大若干倍进而影响到系统结构最后决定系统发展方向。除了人的因素外,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影响外部环境地理条件等等,这些都是可能的选项。而且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形成相互联系的子系统。
以上灌了那么多水,我无非是想表明我的一个观点,没有人可以完全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因为有太多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因素在发挥潜在或明显的相互作用,历史不是科学家手里的实验,可以从现实环境中抽离出来观察研究。对于历史,我们也许只能有无奈不解,拍案叫好和扼腕叹息。
其二,人性。
明朝那些事儿从人的角度来看历史,它不强调外部环境比如经济条件的作用,注重的是每个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历史,
他在面临抉择时的条件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结果是什么,这样一个连贯的笔墨给读者一个清晰的逻辑,看到一个一个或天才或普通的人,
如你如我,如何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又是如何坐了若干年冷板凳,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辛苦恣睢,如何和奸臣斗智斗勇舍生取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慢慢熬成名垂千古的牛人。
比如作者非常推崇的王守仁,看到他年少轻狂,对着一根竹竿悟道,敢于和父亲顶嘴争辩,从不屑科举到后来的发奋读书,到后来潜心钻研,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悟到所谓的“心学“,呈现的不是一一个传说中出生时有紫光彩云文曲星下凡的圣人,而是一个会犯错,会耍小脾气,一个会伤心难过失意的活生生的人。
面对纷杂的历史,我们唯一能确定的东西就是人性,古人说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道理大家都懂,我们不能成为牛人,并不代表我们不知道怎样成为牛人,牛人不在于他们有多聪明,而在于他们坚持做我们不能坚持做的事情,敢于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家都懂,大敌当前,在众大臣挺身而出也只有于谦一人而已。
这一点,当年明月对于历史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
“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
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以上的话,能看懂的,就看懂了,没看懂的,就当是说疯话。”
那些道理,我们不是不懂怎样去做,只是不愿。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回想自己,无地自容。
现在的社会和当年明月笔下的明朝已经有天壤之别,我们有发达的物质文明,我们借助科技的力量见证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而明朝除了紫禁城长城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之外,很难想到它还留给了什么给今天的人,那个多灾多难的朝代一去不复返了。
然后,书中的那些惊心动魄耸人听闻的故事换了一个马甲继续上演,人和人的斗争从未停止,估计我们会继续斗争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忘了是谁说的,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能从折磨同类中取乐的物种。
历史上各方神圣一页一页的翻过,活了一辈子,挤在几页纸上露了个脸。还有绝大多数的人,他们的悲欢离合不为人知。
而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尽人事,听天命。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