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的意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唱出反调
昨晚熬夜读完了《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名气太大了,创造了让世人趋之若鹜的“香格里拉”。原本期待很高,但读完让人非常失望。破书啊,烂书啊,不知所谓!!陶渊明的桃花源虽然有点幻想,但还不至于太离谱。而这作者创造的香格里拉,完全是西方人的意淫。让人彻底无语啊!!!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没有人劳作,不需要耕种,但却有世界上最好的茶叶,最美味的食品。所有东西都可以不劳而获。有最先进的马桶,洗浴盆,有良好的供暖设备,有名贵的钢琴?!!(看到这我就想到真实的西藏的厕所,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面的喇嘛会说标准的英语,了解西方文明,研究柏拉图,懂得贝多芬,会弹奏肖邦的曲子?!!寺庙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收集了全世界优秀的作品,有时代杂志?!!最最扯淡的是,里面最老的,250多岁的神仙级喇嘛,掌握了终极智慧的,香格里拉文明的开创者,居然不是当地藏族人,而是一西方人!!你丫凭什么这么意淫?作者设计的50几个神仙级别的喇叭,却几乎都是外来的西方人,没有一个藏族。丫的当地人都成不了神仙,西方人反倒能了??!!藏族在哪里?为这些神仙级的喇嘛抬轿子!!作者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当地人,却都是端茶递水打杂的下等人。理想中的世界啊,就是由众多当地未开化,不能理解外面世界的百姓,为几个偶然闯入的,带着赤裸裸的文化优越感的西方人当奴才。脑子有没有毛病?
纯扯淡!!你把故事定在西藏,好歹也对西藏的文化习俗来点描述啊。没有一点对西藏文化的了解,一点都没有!!凭空虚构一个完全西方化的天堂。这本书影响甚广,引起了西方世界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大概都觉得西藏就是这么个完美的地方——顶尖的精神文明,还有与西方媲美的物质文明。丫有无穷的意淫力啊!!影响太坏了。
读完只是觉得不可理喻。
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为什么去中国:1923年-1950年在中国的回忆》。这是为数不多的读过还念念不忘的书之一。作者菲茨杰拉尔德,澳大利亚人,15岁时因两篇文章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学习了汉语,21岁时终于来到中国。在中国他几乎呆了三十年,最初他在铁路局做事,而后他帮跨国公司收购猪肠。再后来他专心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历史。他研究了唐太宗,研究云南白族,甚至学会了白族语言。他徒步在贵州、云南、重庆旅行,吃尽了苦。
书中有很多珍贵的图片,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当时的中国,真的让我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老实说,很是颠覆了我对那个时期中国的印象。尤其喜欢作者游历西南的经历,书中记录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民俗风情,历史事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解读那段历史,是我最大的收获。这本书也是促使我背包西南的动力之一。
两本书描述的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中国,一个美好而虚假,一个朴素却真实。我喜欢现实的版本,本能地排斥那种理想国度。不仅因为它虚幻缥缈,也因为它很无趣。
昨晚熬夜读完了《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名气太大了,创造了让世人趋之若鹜的“香格里拉”。原本期待很高,但读完让人非常失望。破书啊,烂书啊,不知所谓!!陶渊明的桃花源虽然有点幻想,但还不至于太离谱。而这作者创造的香格里拉,完全是西方人的意淫。让人彻底无语啊!!!
在这个理想的世界里,没有人劳作,不需要耕种,但却有世界上最好的茶叶,最美味的食品。所有东西都可以不劳而获。有最先进的马桶,洗浴盆,有良好的供暖设备,有名贵的钢琴?!!(看到这我就想到真实的西藏的厕所,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面的喇嘛会说标准的英语,了解西方文明,研究柏拉图,懂得贝多芬,会弹奏肖邦的曲子?!!寺庙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收集了全世界优秀的作品,有时代杂志?!!最最扯淡的是,里面最老的,250多岁的神仙级喇嘛,掌握了终极智慧的,香格里拉文明的开创者,居然不是当地藏族人,而是一西方人!!你丫凭什么这么意淫?作者设计的50几个神仙级别的喇叭,却几乎都是外来的西方人,没有一个藏族。丫的当地人都成不了神仙,西方人反倒能了??!!藏族在哪里?为这些神仙级的喇嘛抬轿子!!作者理想中的香格里拉,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当地人,却都是端茶递水打杂的下等人。理想中的世界啊,就是由众多当地未开化,不能理解外面世界的百姓,为几个偶然闯入的,带着赤裸裸的文化优越感的西方人当奴才。脑子有没有毛病?
纯扯淡!!你把故事定在西藏,好歹也对西藏的文化习俗来点描述啊。没有一点对西藏文化的了解,一点都没有!!凭空虚构一个完全西方化的天堂。这本书影响甚广,引起了西方世界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大概都觉得西藏就是这么个完美的地方——顶尖的精神文明,还有与西方媲美的物质文明。丫有无穷的意淫力啊!!影响太坏了。
读完只是觉得不可理喻。
但让我想起了另外一本书,《为什么去中国:1923年-1950年在中国的回忆》。这是为数不多的读过还念念不忘的书之一。作者菲茨杰拉尔德,澳大利亚人,15岁时因两篇文章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学习了汉语,21岁时终于来到中国。在中国他几乎呆了三十年,最初他在铁路局做事,而后他帮跨国公司收购猪肠。再后来他专心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历史。他研究了唐太宗,研究云南白族,甚至学会了白族语言。他徒步在贵州、云南、重庆旅行,吃尽了苦。
书中有很多珍贵的图片,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当时的中国,真的让我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老实说,很是颠覆了我对那个时期中国的印象。尤其喜欢作者游历西南的经历,书中记录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民俗风情,历史事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解读那段历史,是我最大的收获。这本书也是促使我背包西南的动力之一。
两本书描述的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中国,一个美好而虚假,一个朴素却真实。我喜欢现实的版本,本能地排斥那种理想国度。不仅因为它虚幻缥缈,也因为它很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