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你终究还是负了此生

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终于把这部惊世骇俗的《大唐双龙传》看完,期间吃饭睡觉,常常眼神放空,心驰神往到大唐的世界里。直到贞观十年,长安大雪中,看到白衣赤足的婠婠遥遥挥手,心中一阵酸楚难过,抹抹眼泪,才知道这大唐一梦终告一段。
“我常希望人生只是一场大梦,梦醒之后,不是绝对的黑暗和虚无。”
六十三卷大唐,也像做了一场大梦。
不只因为文字画面的直观享受、恢弘的世界观、动人的乱世豪情和天马行空的各种知识展现,还因为它所带来的生命省思。谢谢黄易。
故事太长,线索太多,任务太重,难免有疏漏的地方。但好的作品有两样东西必不可缺,一是过瘾,二是争议。不一定圆通完美,就像有破绽的石之轩,有破绽的剑心通明。
书中人物全是帅哥美女,常常想这部书也是被老黄理想化了,就像里面的儿女情长,天下战争,到最后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想那妃暄青璇不是翟娇那般皮相,对完成作者和读者心中的美好幻想,也是一个保守而安全的设定了。
都说黄易兄弟情写的入木三分,爱情却只是了了。不以为然。
她们都是好女子。
她是李阀大船上,隔着舱窗用匕首低着寇仲咽喉的李秀宁。
她是大龙头府上,在一起掷雪球嬉玩,如花笑颜冻的红扑扑的楚楚。
她是飞马牧场里,试吃寇徐这对假厨子弄出来的怪东西的美人儿场主。
她是巴蜀街头,隔着喧嚣车马人流,半揭面纱的石青璇。
(。。此处省略出现过的N个美女。。)
“爱你恨你,一生一世。”
她们都是好女子,然而她们最美好的时光中都满是寂寞。
于观者而言,故事是从双龙的角度展开,当双龙被人陷害苦苦挣扎的时候,同一时间的故事另一面,这些女子们也在伤痛。
想到这里,每一个女子都可以被原谅了。
在这些女子的轮番登场退场中,双龙终于成了天下的双龙。宗师神话,并不属于她们中的大多数。天下大事,争与不争,到最后也不过心中一片空,隐而又痛。
不限于爱情,其实是关于成长。
当年的扬州街头上,他们是小仲和小陵。
在故事的大脉络上,感觉最大的BUG是寇仲的争霸之心。
若说这是起于对李秀宁初恋的挫折于是非要活出个人样来给你们瞧瞧,不免有点牵强。又或者是天性使然于是跟子陵的淡薄截然不同但都是上天注定,好像也说不过去。反而是作者对老跋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一些描述,着墨不多,却使他成年后的性格形成给人以合理和充分的感觉。
所以,给仲少再加些年少时的铺陈就好了,否则总觉得寇的争霸有些牵强。寇仲本就不是能为天下人放弃个人自由的人,他不求皇帝的权位和荣华,他追求武道和美人,他的天性是挑战和自由。妃暄的劝退(这好像是妃暄最遭人诟病的地方= =),反而是给了寇一个最好的台阶,让他名正言顺的同时拥有了天下最美好的两样东西——
不畏艰辛向强权挑战的热血创业的过程,和造福天下最终携美寄情山野的写意的结果。
过程和结果,都如此完美,总觉得上天对他太厚爱了些,更加为妃暄遭受的痛骂有些不平。
有人说师妃暄在爱情和政治的互相渗透中是个伪君子。但是爱情本不就是两个人的斗法吗?全无心机,何来乐趣。子陵何其幸福,李世民侯希白都是人之极致,却得不到妃暄半点男女之情。师妃暄爱徐子陵,爱的很深很深。妃暄从不讳言。在我看来,她最坦白。
仙子最不喜欢别人叫她仙子。
大唐中的玄人们能体会到的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虚幻的精神愉悦,比如入微,通明,井中之月。一种是实在的人之福乐,比如食欲性欲,前嫌摒弃,天下统一。
如果此生真只是轮回中的一环,既然相遇相知相爱,妃暄岂会不知“不负此生”的道理。只可惜徐子陵不是石之轩,妃暄青璇,他两个都爱,他也不会不顾一切。
于是妃暄去做守丹童,成全固然是可得兼顾的一途,但一生只得快乐的第一种,仙子你终究还是负了此生。
你说,何谓幸福呢?
子陵说,幸福便该像眼前这样子,有青璇伴在我身旁。
青璇说,青璇以前认为,当你每晚上床睡觉时,心中没有任何烦恼,又不害怕醒来后的明天,就是幸福。不过现在对这幸福的想法已改变了,我的幸福就是你这呆子。
于是,青璇有了青璇的幸福,子陵有了子陵的幸福。
那么妃暄的幸福在哪里呢?
“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她的幸福只止于精神上的完全信任,回忆之于孤身一人,寂寞而又迷人的滋味。
写到这里,不能不想到在与徐子陵的感情上更加伤寂无望的婠婠。
婠婠,是骄傲神秘、邪柔腻美至颠倒众生,笃定坚韧、心狠手辣至令几乎所有读者拜服脚下的妖女婠婠。
婠婠,你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贞观十年,长安大雪。当白衣赤足的婠婠挥手没入雪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在同一时间,洛水之畔的天津桥上,青衣随风而动,负手而立的仙子,缓缓回首,圣洁的面容正镶嵌在半阕明月间。
“我常希望人生只是一场大梦,梦醒之后,不是绝对的黑暗和虚无。”
六十三卷大唐,也像做了一场大梦。
不只因为文字画面的直观享受、恢弘的世界观、动人的乱世豪情和天马行空的各种知识展现,还因为它所带来的生命省思。谢谢黄易。
故事太长,线索太多,任务太重,难免有疏漏的地方。但好的作品有两样东西必不可缺,一是过瘾,二是争议。不一定圆通完美,就像有破绽的石之轩,有破绽的剑心通明。
书中人物全是帅哥美女,常常想这部书也是被老黄理想化了,就像里面的儿女情长,天下战争,到最后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想那妃暄青璇不是翟娇那般皮相,对完成作者和读者心中的美好幻想,也是一个保守而安全的设定了。
都说黄易兄弟情写的入木三分,爱情却只是了了。不以为然。
她们都是好女子。
她是李阀大船上,隔着舱窗用匕首低着寇仲咽喉的李秀宁。
她是大龙头府上,在一起掷雪球嬉玩,如花笑颜冻的红扑扑的楚楚。
她是飞马牧场里,试吃寇徐这对假厨子弄出来的怪东西的美人儿场主。
她是巴蜀街头,隔着喧嚣车马人流,半揭面纱的石青璇。
(。。此处省略出现过的N个美女。。)
“爱你恨你,一生一世。”
她们都是好女子,然而她们最美好的时光中都满是寂寞。
于观者而言,故事是从双龙的角度展开,当双龙被人陷害苦苦挣扎的时候,同一时间的故事另一面,这些女子们也在伤痛。
想到这里,每一个女子都可以被原谅了。
在这些女子的轮番登场退场中,双龙终于成了天下的双龙。宗师神话,并不属于她们中的大多数。天下大事,争与不争,到最后也不过心中一片空,隐而又痛。
不限于爱情,其实是关于成长。
当年的扬州街头上,他们是小仲和小陵。
在故事的大脉络上,感觉最大的BUG是寇仲的争霸之心。
若说这是起于对李秀宁初恋的挫折于是非要活出个人样来给你们瞧瞧,不免有点牵强。又或者是天性使然于是跟子陵的淡薄截然不同但都是上天注定,好像也说不过去。反而是作者对老跋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一些描述,着墨不多,却使他成年后的性格形成给人以合理和充分的感觉。
所以,给仲少再加些年少时的铺陈就好了,否则总觉得寇的争霸有些牵强。寇仲本就不是能为天下人放弃个人自由的人,他不求皇帝的权位和荣华,他追求武道和美人,他的天性是挑战和自由。妃暄的劝退(这好像是妃暄最遭人诟病的地方= =),反而是给了寇一个最好的台阶,让他名正言顺的同时拥有了天下最美好的两样东西——
不畏艰辛向强权挑战的热血创业的过程,和造福天下最终携美寄情山野的写意的结果。
过程和结果,都如此完美,总觉得上天对他太厚爱了些,更加为妃暄遭受的痛骂有些不平。
有人说师妃暄在爱情和政治的互相渗透中是个伪君子。但是爱情本不就是两个人的斗法吗?全无心机,何来乐趣。子陵何其幸福,李世民侯希白都是人之极致,却得不到妃暄半点男女之情。师妃暄爱徐子陵,爱的很深很深。妃暄从不讳言。在我看来,她最坦白。
仙子最不喜欢别人叫她仙子。
大唐中的玄人们能体会到的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虚幻的精神愉悦,比如入微,通明,井中之月。一种是实在的人之福乐,比如食欲性欲,前嫌摒弃,天下统一。
如果此生真只是轮回中的一环,既然相遇相知相爱,妃暄岂会不知“不负此生”的道理。只可惜徐子陵不是石之轩,妃暄青璇,他两个都爱,他也不会不顾一切。
于是妃暄去做守丹童,成全固然是可得兼顾的一途,但一生只得快乐的第一种,仙子你终究还是负了此生。
你说,何谓幸福呢?
子陵说,幸福便该像眼前这样子,有青璇伴在我身旁。
青璇说,青璇以前认为,当你每晚上床睡觉时,心中没有任何烦恼,又不害怕醒来后的明天,就是幸福。不过现在对这幸福的想法已改变了,我的幸福就是你这呆子。
于是,青璇有了青璇的幸福,子陵有了子陵的幸福。
那么妃暄的幸福在哪里呢?
“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她的幸福只止于精神上的完全信任,回忆之于孤身一人,寂寞而又迷人的滋味。
写到这里,不能不想到在与徐子陵的感情上更加伤寂无望的婠婠。
婠婠,是骄傲神秘、邪柔腻美至颠倒众生,笃定坚韧、心狠手辣至令几乎所有读者拜服脚下的妖女婠婠。
婠婠,你的幸福又在哪里呢?
贞观十年,长安大雪。当白衣赤足的婠婠挥手没入雪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在同一时间,洛水之畔的天津桥上,青衣随风而动,负手而立的仙子,缓缓回首,圣洁的面容正镶嵌在半阕明月间。
有关键情节透露